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继磊 《金卡工程》2009,13(12):117-117
遗嘱自由原则是意思自治原则在继承法中的体现,历经变迁,近现代以来已是继承法的首要原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遗嘱自由也是如此,各国立法也都有相当的限制措施,自由与限制兼顾是继承立法的基本原则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谈太强 《金卡工程》2009,13(7):39-40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当代行政法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对于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出现的时间不长,相关的理论尚存在许多争议有待解决,加上行政法理论本身也不够成熟,这就导致人们很难把握这一原则。特别是在当前行政权力呈扩大趋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应用面越来越广的情况下,急需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加以合理的限制,使行政权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为了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和不正当行使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行政信赖保护原则被提出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本文试图对该原则的内涵、理论基础、实现途径等方面加以详细论述,以期能对当前的理论有所补充,从而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并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忠 《金卡工程》2009,13(8):15-16
表决权是股权的一种基本权能,也是体现股东对公司所有权的最重要权利,但在各国和地区的公司法立法却普遍存在股东表决权的排除制度。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是对传统公司法理论中表决权自由行使、一股一权以及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突破。其法理基础在于权利滥用禁止原则的适用、"经济人"理论的引入以及消除资本多数决原则的弊病和规制控股股东宗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表决权滥用规制的理论基础为股东间利益调整、禁止权利滥用法理以及股东平等原则,主要的规制模式包括表决权限制与禁止表决权滥用。表决权限制由于对股东权利限制过大、适用范围狭窄以及实际作用不明等,不宜作为规制表决权滥用的一般规范。而对于违反禁止表决权滥用的公司决议而言,决议有效说不足以全面保护少数股东;无效说存在不符合资本多数决原则、决议无效的理论基础不明、适用对象不清晰等问题;表决权滥用决议的可撤销说能够兼顾少数股东保护及多数决原则,并符合保护交易安全的要求。在具有利益关系的多数股东或控制股东滥用表决权、故意损害少数股东或公司利益且其表决权行使与决议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少数股东得主张撤销决议,由此规制表决权滥用。  相似文献   

5.
周锦 《金卡工程》2009,13(5):62-62
意思自治原则走过了绝对自由到相对限制的履径,这一过程的变化实际是自由与正义较量的结果。本文试着以实证法的立场,从权利主体、权利变动、权利客体和权利的行使四个方面来阐释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总则中所受到的限制问题。这些努力,目的在于揭示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总则中受到限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有限公司因职工购股时承诺将离职股东除名案例,探讨在我国现行公司法未规定股东除名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对此类诉讼案件应当作何处理。文章比较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规定,从理论上指出公司除名权所要权衡的是公司内部治理权力和股东固有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法律缺位情况下,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其作出限制,以"重大性"标准为适用条件遏制大股东权力滥用,防止股东除名权成为股东压迫的工具,也期解决司法审判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有限公司因职工购股时承诺将离职股东除名案例,探讨在我国现行公司法未规定股东除名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对此类诉讼案件应当作何处理.文章比较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规定,从理论上指出公司除名权所要权衡的是公司内部治理权力和股东固有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法律缺位情况下,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其作出限制,以“重大性”标准为适用条件遏制大股东权力滥用,防止股东除名权成为股东压迫的工具,也期解决司法审判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对信用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征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但互联网金融征信中随意征信、滥用征信信息等行为侵犯了信息提供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从法律上加以规制。以滥用互联网金融征信具有社会危害性为前提,提出规制滥用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原则,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信息全面合法和事先预防的原则,分析互联网金融征信法律关系、各个法律关系主体的权益结构和责任,提出规制滥用互联网金融征信应当采取公众实施和私人实施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9.
质疑是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救济的途径之一,也是其进行投诉的法定前置程序,但由于《改府采购法对》供应商质疑的规定过于宽松,以至于出现一些供应商滥用质疑权利、而集中采购机构处理质疑缺乏具体工作指引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供应商滥用质疑权利的原因、目的及其手段,寻找限制供应商滥用质疑权利的对策,以健全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各国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这便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者认为,我国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金融债权的保护,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尝试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从而抑制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享受着信息高度流通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乃至被滥用的风险.实践中,刑法与各部门法对公民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尚未协调统一、衔接融洽,导致在面对滥用公民个人金融信息案件时,法律适用时有产生缺位或错位现象.因此,基于权利保护平等性、个人隐私权的重新释义、刑法成文法主义与明确性原则的要求,以及域外刑事立法及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个人信息的扩张保护现状,滥用公民个人金融信息行为应当被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规制逻辑及路径上,应转变"源头治理"的立法思路,并以刑法谦抑性原则为指导,不创设新法益、新罪名,限制对滥用行为及罪名的扩张化解释,对符合违法阻却事由的个人知情同意事项进行实质性判断.另外,对行为入罪后"情节严重"的认定应当以隐私权的法益为指导、制约,避免对"情节严重"做出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咸正芳 《金卡工程》2010,14(11):344-345
托克维尔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是其一生重要的理论,他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民主时代,民主和平等是必然趋势,为人民反专制,争取自由提供了正义的基础;但是民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即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和个人主义,必须以政治自由加以克服,但不能滥用自由。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最为核心的权利之一,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正当性基础是平衡正义、消费者的弱者地位及其意思表示不自由。而数字电视提供者滥用其垄断地位以格式合同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极大冲击了契约自由原则。政府与数字电视提供商利用"公共利益"之名合法化其自身利益,损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因而,应完善垄断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执法及诉讼机制,更好保护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个案的正义,立法机关授予行政机关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由于行政机关留有过大的自由决定的空间,缺少必要的、客观的标准,因而也导致了滥用裁量、侵害权利的问题。在现有的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机制之中,司法审查被认为是一种最佳途径,它通过形式正义、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三种正义审查标准确保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被滥用,让“法律终止的地方”真正成为了“个案正义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于晶晶 《金卡工程》2010,14(9):123-123
自由是人类诞生以来就具有的神圣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渴望,是法的重要价值目标。自由需要法的确认和保障,而自由不是无所欲为的自由,还需要法的调控和限制。在当今时代,自由已成为法的精神内核,自由对以后法律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燕 《金卡工程》2009,13(3):80-80
刑事和解制度是指轻微的公诉案件发生后,在调停人(一般为公力机关)的帮助下,加害人与被害人双方在侦察、起诉、审判阶段基于加害人的认罪,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后,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刑事和解制度旨在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被害人的一种权利。所谓"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故必须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对刑事和解的适用从适用前提、案件性质、权利的行使等方面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7.
略论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金卡工程》2010,14(3):126-126
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权,作为一种相对性权利,它应当受到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等因素的限制,担负起相关的社会责任。实践中,言论自由的保护和限制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保障言论自由的行使同时也防止言论自由的滥用,于是就需要对言论自由这一权利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根据这一认识再实施不同的保护和限制,从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公司控制权在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配置将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也成为影响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以南方食品为代表的歧视性类股利政策实质是控股股东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损害,违背了《公司法》股东平等的原则。由此建议:一方面从法律层面加强立法保护,适当限制控股股东表决权,对表决权中特定事项及人事任免权的表决机制进行限制,并赋予中小股东股东大会召集权、提案权等特殊权利,减少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机会;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控制权分享机制,使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实质上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9.
法律赋予税务机关广泛的税务行政执法权,但由于种种原因,税收权力尤其是其自由裁量权存在着被滥用的情况。对税务行政中的自由裁量行为进行制约是维护税收法治的必然要求。对这种权力的制约应通过权力机制、职业道德机制和权利机制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梁小琳 《金卡工程》2010,14(8):176-176
安乐死是能为人们带来人格利益的道德权利。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对其做出限制,但它却很难成为一种法定的权利。主要的阻碍是立法的客观条件不具备,以及法律天生的对人性的忧虑。这意味着,安乐死作为一种应有的权利要转化为法定权利,要有十分的耐心和谨慎。本文着重从法与自由的角度探讨安乐死的合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