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产权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个关键性问题.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其他改革不可替代的性质.然而,对产权及其产权制度的认识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认为:产权是一种新型财产关系,它是所有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转化形式,其功能在于,解决两权分离后所有权弱化条件下对经营权的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跃 《乡镇经济》1999,(1):49-49
“租赁”一词并不陌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业流通企业中就有柜台出租经营的做法,工业企业中租赁经营也较为普遍。租赁经营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一种经营形式。它是一种未涉及产权变更的一种过渡性的经营形式。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探索公有制实现...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的产权构架不是两权分离刘烈龙在94年第6期的《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撰文认为,用“两权分离”来界定股份制的产权规则和边界,是不确切的。首先,从股东角度来看,股东购买了股票,既有股票的所有权,又有股票的经营权。对股票的所有权即是对有价证券的所有权。股...  相似文献   

4.
、引言近年来,经济学者们就现代企业制度发表了不少的看法。比如,人们几乎都认为,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在于产权,但他们所说的产权,是指财产的归属,“‘归谁所有”,即所有权。他们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已经过时”,现在需要的是“所有权分割”。因为“企业如果只有经营权,国家作为所有者就可以随意干预企业的经营,随意调走企业的资产”。所以,企业必须“成为所有者”,具有“法人所有权”。人们崇尚所有权的同时,漠视经营权及经营者,贬之为“不过是经营者而已”。崇尚所有权者还有种种说法,比如,所有权是原始或本原的,…  相似文献   

5.
康恭舜 《特区经济》1995,(10):19-21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四条把“产权明晰”列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五个基本特征之首,这为法律界提出了新的论题:企业产权为何物?企业产权怎样才算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应如何明晰?等等.笔者想就这一论题作些思考,以抛砖引玉.一、什么是企业产权“产权”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很少人给这个词下定义,而且使用的含义也不完全一样.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所有权说.认为产权即为所有权或企业财产所有权.以吴敬琏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书》(新华出版社出版,1993年9月第1版,第1290页)下的定义为代表:“产权,是指财产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并借此取得收益的权利,是排除他人干涉实现的权利,它是物权的一种.”这种观点是很难成立的.首先,所有权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含义确定的法律用语,已深入人心,没有  相似文献   

6.
随着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产权理论成为学术研讨的热点。学术界对产权问题的研究,大体上有几种不同见解:一是产权即支配权和转让权论。就是说,产权,既不同于体现产权最终关系的所有权,又不同于企业日常决策的经营权,而是指那种企业财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支配权和转让权,而这又取决于交易双方对边际效益的比较。二是产权即所有权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即拥有对某个客体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它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属的法律用语。三是产权的细分论,这里又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产权可以分解为:“一种为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性产权,另一种为制度分析中的归属性产权。”第二种意见是“广义的企业产权,包括有形资产产权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受股东委托由董事会代理管理,随着两权分离和法人产权的出现,典型的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之间,就会产生权力分割与分配,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了公司的一系列财务问题.本文将以浙江巨化股份为例,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自国有企业改革向产权领域深化以来,便不时听到对两权分离理论的责难。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有人更将两权分离理论与现代企业制度对立起来,认为提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对两权分离理论的否定,为以两权分离理论指导企业改革划了个句号。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理论学者认为,“企业所有权”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由谁拥有依存于企业经营的不同状态,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实质是企业中存在的产权而不是真正的企业所有权;真正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出资者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产权关系,产权关系不明确。就必然引起其它经济关系的紊乱,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我国要在“七五”计划期间大体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使经济运行走上新体制的道路,就必须深化企业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一、明确企业产权关系,承认资本收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商品经济的特点,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联系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在商品经济中,社会资源和劳动产品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如果商品的所有权关系不明确,那么交换就失去了法律的依据。如果交换中不遵循价值规律的要  相似文献   

11.
明晰产权关系与企业集团化战略·连玉新产权改革:绕不开的难题我国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为基础的承包制、租赁制等各种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整体经济体制改革。但是企图绕开所有制的企业改革思路,由于未能触动产权制,国有企业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全民所有制在现阶...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着古典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成为必要。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把企业委托给经营者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性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二者的效用函数难以趋同。由于经营者实际控制着公司,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3.
孙浩 《特区经济》2005,(10):140-142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产权概念的界定非常多,主要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另一类是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人力资本产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4.
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对国企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按照现代企业理论,所有权约束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完成各项合同之后的剩余收入索取权。它是产权清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的情况,建立新的国有企业产权组合模式:一是实行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拥有对资产的法律上的终极所有权以防止发生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5.
每期文摘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谈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认为,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产权关系清晰。就是要用法津来界定出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即产权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一是要在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确立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二是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中的哪些财产是国有资产;三是在执行“两则”的基础上,建立准确反映产权关系的财务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股份经济重在转换机制股份制作为企业制度发展处于特定阶段上的组织形式,有它特定的内涵:从筹资和融资角度上看,它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制度;从产权组织角度上看,它是一种特殊的产权组织制度;从经营管理角度上看,它是一种特殊的两权分离制度。所以股份制可以界定为企业的资金筹集制度、产权组  相似文献   

17.
MBO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s”的缩写,意为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自有或借贷资本收购其所服务企业的股权,使管理层从单纯的企业管理者转变为企业的股东。 在我国,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聚焦于所有权缺位问题。很多人认为,“产权虚位”是制约国企改革的瓶颈。在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员工持股等措施仍不足以解决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时,有人就瞄上了MBO,认为它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国  相似文献   

18.
产权是财产所有权的简称,财产所有权一般被认为包括终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五项主要的职能,这几项权能既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分离,作为财产的所有权关系,产权关系相应地包括终极所有权关系,实际占有权关系,使用权关系,收益权关系和处置权关系。  相似文献   

19.
风险企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风险企业契约的高度不完全,从而要求通过产权制度的安排来解决相关问题。风险企业中的创业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风险资本家在风险企业中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即两权分离,这也是一种相机治理机制。风险企业的相机治理在企业治理方面有独特的灵活性。风险资本家为规避了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可对企业采取阶段性融资。  相似文献   

20.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