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我国农村的一场深刻的土地制度变迁,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现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产权不清、经营分散、创新能力不足,逐渐显现。新一轮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制度也出现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撂荒、劳动力流失等。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背景根源,提出了在我国欠发达地区推行“合作化”土地制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英宣  牟佳 《价值工程》2010,29(20):3-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重视土地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优点,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因,重点强调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根本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因,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傅颂 《企业导报》2014,(17):38-39,54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制度已呈现出种种弊端,必须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我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和经济组织进行经营的行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文章从吉水县土地流转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土地流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制度基础。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深刻转变,并以此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以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其结果是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剩余索取  相似文献   

6.
吴俊安 《国土经济》2013,(12):24-26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土地产权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认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不明晰,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所有权交易垄断,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受限制。相比之下,土地股份合作制对农村的土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最后,笔者针对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二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农地股份合作治理结构;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摆正干部政绩观;四是加强风险意识宣传教育,大力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7.
有序推动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农业是当前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是土地的规模经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就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能否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基础上,有序规范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又一重要制度创新,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有效改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下降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农户个体经营在市场经济中风险的有效措施。土地流转经营方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改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当时农村土地改革的一项创举。但家庭承包制带来的土地分散化、零碎化经营,以及土地产权主体和客体的模糊性,也导致了一些矛盾与问题,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搞活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强化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遇到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胡萃 《国土经济》2008,(8):27-28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深刻变革,可以说开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先声。以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质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部分收益权和处置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产出,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小岗村率先在全国拉开了土地大包干的序幕,掀起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迫使在中国存在二十多年之久的人民公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场运动极大的激起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务工人员,农民工这个称谓就渐渐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小岗村率先在全国拉开了土地大包干的序幕,掀起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迫使在中国存在二十多年之久的人民公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场运动极大的激起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务工人员,农民工这个称谓就渐渐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创新农村经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实践,从制度上有效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较好地释放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的不适应性已日益显露。为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创新我国农村经营机制、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生产收益连续5年下降根据近20多年农民收入的情况看:20世纪80年代前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末期出现“卖粮难”的问题,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90年代前期农民收…  相似文献   

15.
院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经营权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引发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农业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两种制度的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步入了新的阶段,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新的来源。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  相似文献   

17.
国家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对确保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实行严格的物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保护,就应当建立一种完备的承包土地“登记发证管理体制”。本人就构建城乡土地登记管理新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提村集体经济,相信会有很多中国人嗤之以鼻。上世纪耳熟能详的大集体、大锅饭、人民公社,早已被历史封存,再倡村集体,难道想走回头路?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打破了中国农村集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经营权还给了农民。制度的设计者曾寄希望于村集体经济,希望能完成统分经营中统的任务。三十年的实践表明,这条路在大多数的中国村庄走不通。当然,华西村是个例外,但它的成功几乎无法复制。  相似文献   

19.
01家庭联产承包制代表人物:小岗农民1978年,以安徽小岗村18个红手印为起点,中国历史上最富创造精神的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萌芽,并沿用至今。农村生产力由此得到极大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经营:两次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通过发展企业,逐步实现从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向企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