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份锐减的贸易顺差和高涨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加重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面临“外冷内热”双重压力的担忧。出口大幅放缓是贸易顺差骤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去年以来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的滞后效应影响,另一方面是南方雪灾导致一些出口商品运输受阻,推迟了发货期。而进口相对受天气影响不大,一些地方还加大了能源等国内急需物资的进口力度。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一、贸易顺差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影响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一、贸易顺差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影响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  相似文献   

4.
郭世涛 《证券导刊》2011,(35):18-18
中国外贸结构需要调整,要通过增加进口,特别是努力扩大从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来调整。贸易顺差的回落,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缓解流动性过剩,有利于减轻央行进行外汇对冲的压力,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为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带来更多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国为了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缓解贸易顺差和平衡国际收支,国家铲除进一步采取减少限制进口的政策、调整进口环节税、优先在双边优惠贸易中安排进口等措施外,还将参照国际做法,通过各种鼓励进口的金融政策运用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6.
由于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速放缓,2011年4月中国贸易顺差意外地由3月的1.39亿美元大幅飙升至114.23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3倍。此前,市场调查该值约30.5亿美元。4月,贸易顺差突增是在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中国持续紧缩银根的环境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7.
7月份出口与进口强劲增长,月度贸易顺差244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位。由于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对扩大出口和进口替代的强大推动,造成贸易顺差不断攀升。同时,国内的高储蓄率与消费不足,因此贸易顺差过大很难于近期内得到缓解,人民币将加速升值。  相似文献   

8.
杨昌荣  柳哲 《中国外资》2006,(11):36-38
在效率优势与共赢价值结合上增加贸易顺差 面对均衡贸易全球化的潮流,各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试图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设立合作博弈的模型,共同努力建构一个旨在实现“双赢”或“共赢”与贸易利益平衡的国际平台。在这个国际背景下,贸易顺差作为传统贸易条件和交换效率的考察要素,已很难正确地评估一国贸易获利程度的高低。受进口成本变动、本国进口增值程度大小和不同出口增长方式的影响,高贸易顺差呈现出正向与负向竞争效应的两种不同表现。从宏观经济理论看,  相似文献   

9.
当前进口下滑,反映出国内仍然疲软的需求情况;出口虽然短期数据强劲,实际上却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贸易顺差屡屡位于高位,则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0.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汇率是影响进出口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上讲,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一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使进出口量发生变化,并影响到贸易收支差额。汇率变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逆差或增加贸易顺差;一国货币若升值,结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持续了数年的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并没有因为全球经济的恶化和外需的钝化而放慢自己急行的脚步。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689.2亿美元,扩大56.4%,其中6月份贸易顺差额为317.3亿美元,单月顺差额度猛增至三年半以来的最高点。顺差形成的常规机理就是出口大于进口。  相似文献   

12.
贸易顺差与加工贸易问题目前,高额的贸易顺差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向我国施压的借口。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2325亿美元,进一步加大了中美之间贸易、金融领域政策协调的难度。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启动《反补贴法》,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征收10.9%至20.4%的临时反补贴税。这是美国23年来首次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创记录的38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受欧美国家进口需求、消费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外贸出口按道理应该是下降的,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历史最高的数字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汇》2010,(19):22-24
201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强劲恢复性增长态势。进口和出口形势的戏剧性逆转带来贸易顺差规模加速向2009年靠拢。1—4月,进口恢复快于出口,两者保持了大致平衡,月度顺差规模均在100亿美元之下,3月甚至出现了7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从5月开始,情况开始变化:出口恢复的势头超出预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出口的拖累尚未显现;而进口方面,则因刺激政策的退出,  相似文献   

15.
经济数据     
《中国外汇管理》2011,(24):70-70
中国:贸易顺差持续缩小 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及内部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贸易顺差缩小,占GDP的比重也在缩小。预计,第四季度至2012年对外贸易增速将继续回落。  相似文献   

16.
黄彦 《上海财税》2002,(3):20-22
研究表明,加入WTO会使我国GDP年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贸易总额将从1999年的36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560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1.6%,其中进口年增长率将是14%,而出口的年增长率为9.5%。我国依然会保持贸易顺差,2003年的贸易顺差将为200亿美元左右。加入WTO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有利于促进我国经贸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的融合,加快市场化进程和法制经济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同时能够扩大出口,拉动内需,增加消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实现了由贸易逆差向贸易顺差的转变。进入贸易顺差阶段以后,贸易顺差额不断攀高,据海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贸易顺差已经连续两年突破干亿美元。而2007年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相似文献   

18.
高善文 《新金融》2006,(1):37-39
本文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与经济波动的经验数据,发现尽管外部需求和有效汇率等因素对贸易顺差产生明显影响,但平均来说国内总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可能是短期内影响贸易顺差最主要的因素;以此为基础,并考虑到总体价格水平的粘性,结论是贸易顺差数据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向和通货膨胀趋势具有重要预测意义。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算,中国经济的GDP缩减指数可能在2006年下半年下降到0附近,并自2007年起进入负区间。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国一般贸易持续顺差,且规模逐步扩大。2005年一般贸易实现顺差353.7亿美元,对整体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达57.1%;2006年一般贸易实现顺差831.4亿美元,是上年的2.35倍,对整体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上升到63.3%。一般贸易顺差激增加大了外汇储备压力,加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通货膨胀压力,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为摸清一般贸易顺差激增的现状和形成原因,进而厘清抑制一般贸易顺差激增的策略建议,日前,我们以盐城市为例,对该市2006年一般贸易顺差激增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2006,(12):6-6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4249.50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7792.85亿美元,进口6456.6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6.8%和20.9%。1月至10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1336.2亿美元。10月份我国月度贸易顺差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达到23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