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冠以“中国名牌”称谓的产品多如牛毛,仅江苏省南通市近一年冠以“中国公认名牌”的企业就有一二十家之多,但真正能叫响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或保持同行领先水平的品牌却寥寥无几。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芸芸众生“中国公认名牌”中不为本地消费者所知已不鲜见。人们自然要问:如此众多的“中国公认名牌”从哪来?主办者:国家不承认,但很有市场日前,笔者以企业的名义与“中国、公认名牌”评选活动的主办者之一、中国社会调查所取得联系,同时提出申请加人“中国公认名牌”,并很快获得他们传真来的有关评选材料。在这份《…  相似文献   

2.
飞跃集团自1986年创业以来,坚持生产缝制设备为主导产业,目前是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从单个企业来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缝制设备制造企业。飞跃还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拥有者,在世界缝制设备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静 《经贸实践》2013,(7):30-31
杭州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是国务院明确的全国电子商务中心。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电子商务服务业是杭州市唯一在全球、全国处于领先和优势的产业,也是杭州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拥有较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青岛已有130种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3种“山东名牌产品”,23种“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拥有“中国名牌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最多的城市。青岛的海尔集团、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青啤集团4家企业荣获“全国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自诞生以来就从未有过供过于求的形势。由于名牌产品的供不应求,各种新式牌号的自行车应运而生,呈现出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金狮”牌自行车力挫群芳,在竞争中崛起,由1979年的全国质量第十五名,跃居  相似文献   

6.
2003年底,传统名牌“太仓肉松”经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一事,昭示了传统名牌、“老字号”在市场经济时代的现实危机。然而,这类危机还是显性的,也就是看得见的危机,事实上,对许多传统名牌、“老字号”而言,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所谓隐性危机存在。它的慢性削弱传统名牌、“老字号”的影响,渐次  相似文献   

7.
施卫华  李嘉 《广东经济》2005,(10):57-57
9月23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名牌表彰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会议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及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进行表彰。其中,我省首次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的深圳华为获奖300万元。据介绍,一年来,我省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迄今为止,我省共获得名牌称号1814个。其中在今年国家有关部门首次评出的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深圳华为榜上有名;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65个,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8.
里风 《经济视角》2008,(10):23-28
2007年9月11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关于“波司登会成为世界知名名牌”的大胆预言,在这一天成为现实。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3个”中国世界名牌”中,波司登作为中国服装业唯一品牌名列其中,在国内同行中率先赢得了这一品牌含金量最高的“金牌”。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内政府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国际联姻”成为新潮。然而.“国际联姻”虽然好处多多,但也隐藏着陷阱和风险。从我国近年企业“国际联姻”实际状况观察分析.许多“联姻”企业技术“引”而不进、“联姻”明亏暗盈、民族品牌逐步消失、外国名牌冲击民族名牌等负面影响愈益显现.诸多现象不能不引起民营企业在“国际联姻”过程中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国人自古就有“好名”的传统,官宦崇尚“名臣”,武者佩服“名侠”,百姓格守“名节”。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名”史。如今,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好名”的传统,而且还“贴”上了时代的特色。这就是推崇“名人”和“名牌”。近十几年来,由于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中国的企业家们着实风光了一番,有拿下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的,还有获得“世界名人”称号的,真可说得上是国内外“驰名”了。  相似文献   

11.
创立产品“名牌”,是每一个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有些企业在产品开发中功夫不浅,产品亦有独到之处,却未成为“名牌”;而某些并未样样都好的产品,却又成了“名牌”。 原因何在呢? 答案是:“名牌”并非生产者的“产品”,它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名牌”是因消费者认同趋势的形成而产生的。这种认同趋势的形成包括如下四个万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唯一被国际葡萄酒局命名为“国际葡萄酒城”的烟台市,随着企业机制的大面积转换,正在兴起空前的产品“名牌热”。这场“名牌热”,势头迅猛,冲击力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该市的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市场是名牌的大舞台。市场竞争靠实力,实力就是“大”和“强”。那么,如何“做大”名牌企业,使名牌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效益呢? 青岛啤酒集团(以下简称“青啤”)最近推出了“大名牌”发展战略。剖析这个战略构想,我们欣喜地发现,不仅仅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扩张战略。它以名牌为核心,在发展中实现了可贵的创新:品牌系列化兼并扩张,“名牌带动式”资产重组。这个创新,为名牌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招数。  相似文献   

14.
天通坚持将磁性材料作为主业,将“做大、做强、做精”主业作为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了“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理念,想法设法培养、吸纳人才。  相似文献   

15.
曾宪梓,祖籍广东梅县,幼年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客家母亲相依为命,靠新中国的助学金以优异成绩读完大学。1963年经香港前往泰国定居。1968年移居香港。以后与夫人黄丽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艰苦创业,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享有“领带大王”之美誉。  相似文献   

16.
发扬“舒尔美”精神宋振东舒尔美集团公司,是我省轻工企业中的一颗明珠。其主导产品舒尔美卫生巾早已列入全国名牌而居同行业之首,年利税几千万元,是我省轻工系统利税大户。据了解,该公司职工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都比较优厚。每年还要向社会捐献和赞助几十万元。企业有...  相似文献   

17.
王信川  郑明桥 《经济》2005,(9):84-86
武烟集团快速崛起打破了行业中“滇系”、“沪系”、“湘系”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烟草业的有序竞争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武烟的成功经验也为中部其他企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和借鉴。9月1日名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红金龙”成为烟草业中唯一获评的“中国名牌”。  相似文献   

18.
马传松  朱挢 《经济研究导刊》2015,(4):290-294,298
“中国式”维稳虽然局部上、暂时达到了目的,但从整体上看,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闹事者”,“呈现出越维越不稳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在于“中国式”维稳的模式和方法本身就会批量产生“闹事者”。法治是消解“闹事者”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9.
“三名主义”是对名牌、名企业家、名厂三者的称谓,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有名牌,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经济效益。其实,名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含有巨大的价值。如“可口可乐”值359.5亿美元,“万宝路”值330.45亿美元,“雀巢”值115.5亿美  相似文献   

20.
或独辟蹊径,或纯属偶然,或抱诚守拙,或矢志不渝,名牌的应运而生和傲视群雄,似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或高不可樊,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名牌钟情于“有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