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潼 《全国商情》2010,(3):91-92,116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将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作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策略.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近年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整个新农村建设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在论述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流失的表现及原因,并探讨了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2005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的不断扩大,这造成了社会保障这一正式的社会经济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再分配功能。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直接决定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从而引发地区间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差异;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内财政关系的纵向失衡,会导致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也无财力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公共产品。所以,建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社会保障支出能力,使各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达到大致均等。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增强财力的重要来源,与土地财政相伴的是地方政府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行为。按照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应将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补助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事业。那么,预算外土地出让收益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事业的补偿是否带动预算内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呢?文章在模型估计及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虽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存在补给效应,即土地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具有刺激作用;但由于受地方政府自利性与公共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补给效应仍存在诸多问题,未来我国对"土地换保障"的硬性规定势必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年-2015年的数据,通过对不同口径下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许多制度性缺陷: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虽逐年增加但增长率波动较大,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虽多但面临结构失衡和城乡断裂问题,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距问题仍然十分显著,同时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社保支出内部结构、完善农村社保制度体系建设、加大社保转移支付力度、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社保权责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就业、医疗、养老等多角度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一个反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结论: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备件是通过发展地方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来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乡二元化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并不乐观,如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不足、农村社会保障支出过少、地方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过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中的责任,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在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解决失业保险问题,保证中央立法、地方立法、部门规章与WTO规则一致,强化社会保障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之一。文章首先梳理了各省份保障模式、资金来源、保障对象、保障内容、缴费方式和保障待遇标准等政策,从中发现各省份存在通过政策的制定减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的现象,并进一步探析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与地方财政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财政收入充裕的省份,政府是愿意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大量投入资金的;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不平衡及中央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零财政投入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社会保障的正外部性特征、准公共品性质、财政提供公共品以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社会环境以及制度变迁层面分析得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责任;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落实国民待遇,要求将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改革中的各自职责,并提出建立起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水平低、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背离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是减少社会保障制度区域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企业欠缴养老基金情况严重,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形势很不乐观,因此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机制。可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前,作为过渡实现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 社会保险费,最终开征社会保障税,以推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以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两个指标对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总体状况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只有加大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才能缩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型的征地制度和政策都规定,政府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负有主要责任。然而,现行财政体制和晋升锦标赛的政府管理模式使得地方政府既没有充足的财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失地农民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难以平息且极易反复。要构建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机制,必须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并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合理、规范、多元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现行社会保障理论存在很大缺陷,为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应对其进行创新。多级式社会保障理论的实质是“分级”,即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两级,“一级”由中央政府筹集、调拨;另“一级”由地方(省、市、县等)政府筹集、划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视角下社会保障“费改税”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费改税”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学术界“费”“税”之争主要分歧在于社会保障费改税可操作性。现阶段全面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时机尚不成熟,易引发不同区域、不同利益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保障“费改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制度、税制与工资制度配套措施改革成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取消农业税保证了农民能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国民待遇,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理顺了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改善了生态环境。取消农业税后,政府应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7.
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有减少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等功能。社会保障理论和各国实践均表明,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政府的责任与定位。通过解释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依据,明确各保障项目的责任承担主体,锁定各主体的责任范围,划清政府职责的界限,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而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叠加出生率预期不断下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地方财政负担不断加重。为探寻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现实路径,本文基于2008年-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人口结构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的因果效应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的提高,地方财政压力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非线性态势。以财政教育支出为门槛变量的机制分析表明,当财政教育支出小于4.55阈值时,少儿人口比例加大,能够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当大于5.40阈值时,地方财政压力显著增加。以社会保障支出作为门槛变量的分析发现,当社会保障支出高于4.63时,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使地方财政压力显著增加。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的构筑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具体体现。然而,目前社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的建设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切实解决好全民的安居乐业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社保制度的建设过程是对各方利益进行权衡和博弈的过程,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构成社保制度建立的多方主体。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跨国流动、国家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国家(决策部门)或专家学者来制定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中,农民热情不高、农民工退保等现象折射出的是当前社保制度设计过程中相关的直接利益者的缺位。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应将地方、参保企业、参保个人纳入制度建设的主体,让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出来、并就各方利益冲突进行协商、妥协。国家在掌握足够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