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金融一体化:中国的银行改革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金融一体化势不可挡 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金融自由化发展,放松外汇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前提下,金融国界在逐步取消,加之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务中,克服了地区、时差的障碍,金融交易可以在24小时内在任何市场进行,跨国之间的资金转移也只是分秒之问的事情,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欧洲货币市场和亚洲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使得某些国家的国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的利率结构透过欧亚两个货币市场的中介作用而变得具有高度同质性;二是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国际贸易、海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的增长日益融合,形成相互依赖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金融自由化理论演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延良 《经济论坛》2004,(20):98-99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加 快金融改革步伐 ,渐进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是我国实施市场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加入WTO后 ,使这一任务变得更为紧迫。加入WTO ,我国金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冲击主要来自于WTO的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及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宗旨。该协定从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这一要求出发 ,一方面将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深化改革 ,另一方面又会产生某些风险效应。面对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找出存在的差距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从而有效地化解“入世”后的冲击与风险 ,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世贸协定对我国金融银行业发展有利的一面 ,或者说对中国金融银行发展具有积极效应的一面(1)强迫改革效应。按照WTO的要求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无疑是促使一国金融服务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加入WTO ,就意味必须承认这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准则。因此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将是极大的推动 ,它迫使金融银行业自愿主动地认识到推进国内金融改革的紧迫性和应迅速采取的实际行动 ,尤其是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银行、金融机构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竞...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开放的含义和范畴 金融开放是指一国取消对资本国际流动的限制,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国际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资源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是金融自由化的最后阶段,一旦本国最终完全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就标志着一国金融业实现了自由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金融改革要充分注意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因此,研究西方国家金融改革的动因和内容,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增速放慢、国债大量发行、资本国际化、新技术应用及经济自由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改革的基本动因;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金融工具多样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是西方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型经济中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市场和非正规市场的分割.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利率特征,即非正规市场的利率很高,与正规市场利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此背景下,放松利率管制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政府必须双管齐下,同时取消对资金配置的行政性干预并放松对利率水平的管制,以消除二元金融结构,增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随着利率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最终实现全面自由化、各金融零售及资本市场在5年内逐步开放,直接融资市场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四类基本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中,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东南亚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中,菲律宾全面取消了外汇管制,允许外资银行入境注册并开设分行。台资银行也趁机蜂拥而入,与菲律宾当地商业银行争夺金融业务市场大饼,竞争日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韩国金融改革作了总体上的回顾。20世纪60年代,韩国以官制金融为特征的金融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8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了放松金融管制、利率自由化、开放金融市场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90年代,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但遭遇了金融危机。危机后,韩国采取了重组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扩大直接融资、开放金融市场等金融重建措施,走出了危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金融业正在发生五大变化:(一)全球化。世界银行业、金融业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目前已形成24小时运营的网络,大大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金融活动已突破区域范圈的局限,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市场。(二)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为利率自由化,业务多元化,及政府对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开拓和业务交叉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三)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创新,如调期、期权、期货票据、远期  相似文献   

11.
外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梅 《经济问题》2003,(2):49-50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决定利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兴起,一些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先后取消了金融管制政策,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且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逐渐形成了一股国际规范的利率市场化的潮流。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放松或废除了对利率的管制,走向利率的市场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借鉴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改革要向自由化方向迈进.本文从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逻辑出发,分析了当中国引入WTO变量后,如何通过修正金融改革路径实现金融市场开放的最优选择.其中引言部分综述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及中国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提出引入WTO变量后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修正;第三部分实证性地研究了中国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最优顺序安排;最后是结论及进一步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由化发展,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其避险功能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和运用,但同时也使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动荡加剧。本文从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的风险进行分析,揭示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风险,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理财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以及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利息收入驱动银行利润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迫在眉睫.只有积极地提高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才能继续推动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本文主要分析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借鉴经验,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经验,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上官雨时始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改革、金融自由化改变了实行金融管制近半个世纪的金融世界。西方国家国际金融变革的大趋势已经对亚洲地区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自由化的冲击波在亚洲地区的扩散分为两个层次:首先...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证券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目前,伴随着入世谈判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已进入实质性的“热身”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财务公司可以以法人为单位,申请进入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市场;宏源信托获准整体改组为证券公司;数家保险、证券公司和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上市已摆上了议事日程;自9月21日起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和相互代理。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如在市场准人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开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越来越受到利率风险的威胁。尤其次贷危机之后,利率风险防范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利率风险的成因及来源出发,阐述了利率风险防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相关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许多国家降低或取消利率限制,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和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政策的干预,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实行私有化;发展中国家还积极推动当地股票市场的发展,鼓励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变迁谈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杰 《经济师》2001,(1):114-115
在国际金融领域,主要采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两种模式,其涵盖了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过去,混业经营主要以德国为代表,分业经营主要以美、日为代表,而在金融一体化、全球化、自由化的浪潮冲击下,美、日等国从80年代开始,已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趋向于混业经营模式,使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加入WTO日益临近,国内金融业也应尽早审视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以实现与国际金融接轨。本文主要就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探讨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研究回答了一个与近40年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相关的基本问题,即金融自由化是否提高了国民储蓄率?哪些具体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对一个包含90个国家和地区1973年至2005年改革进程的宏观面板数据样本的计量分析,我们发现:(1)金融自由化改革显著提升了储蓄率,但提升效果全部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储蓄的影响不显著。(2)与金融抑制理论的预测不同,利率渠道没有对储蓄率产生显著影响。(3)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与国家个体效应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4)所有改革政策中,放松证券市场管制对全样本储蓄率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银行监管模式改革,放松银行业进入限制则显著降低了储蓄率。对发达国家而言,只有取消利率控制显著降低了储蓄率,其他政策影响不显著。发展中国家样本中证券市场改革显著提升了储蓄率;国有银行私有化对储蓄率的提升效果也显著,但小于证券市场改革;开放银行业进入限制则显著降低了这些国家的储蓄率,除此之外的改革措施对储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