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毅 《经营者》2002,(7):44-45
<正> 在中国已经加入了WTO情况下,许多企业除应考虑如何面对全球化、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之外,更应该考虑如何成功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异国进行跨文化营销,许多中国企业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然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身边就有许多外企在跨文化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因此,外企的跨文化营销战略也可成为欲"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用来攻玉的它山之石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10,(4):16-16
相较于其他企业,外企为了适应中国本土文化、留住人才激励员工,除了富有竞争力的工资之外,完善的福利计划也是外企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尽管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待遇要根据具体企业的效益而定,但外企的国际身份,基本代表了其背后所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待遇的大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朴胜虎 《中外管理》2007,(12):72-76
现在,外企已经占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如果单从商贸方面看,外企甚至超过了60%。因此,外企在中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对外企又非常重要。在2004到2005年间,据EIU(经济学家智库)调查显示:35%的外企从中国获取了超过5%的营业额,到2010年,35%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超过60%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十分明显的两个力量在竞争:一个是外商投资的著名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西门子、IBM、诺基亚、爱立信、郎讯、松下、杜邦、宝洁等。另一个是国内各种体制企业,其中较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主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公司,如海尔、联想、长虹、TCL、方正等。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双方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从竞争顺序和层次上看,外企较先制定了高层次的人才资源竞争战略,率先强占国内人力资源,人才本土化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外企人才本土化的出现是现代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的要求,是资源合理调配方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简析外企在华失败原因,并对破解外企进驻中国失败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变化要求转变战略思维 2000/2001年是中国企业战略环境的“大拐点”,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与之后,中闰企业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1997年底,短缺经济基本结束,已使中国企业的成长环境开始变化,加入WTON使成长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1)竞争加剧,向国际性市场竞争水平靠拢;(2)在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中,平均而言,中国企业处于弱小地位。这种新的环境条件,起码会存在15—20年。在这种变化之下,中国企业必须转变其战略思维。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企业在自然成长的基础上所做的战略选择.占主导地位的是市场机会型多元化战略。在新的时期里,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梁日前在中国新闻社财经专线“2012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中国“技术追赶”不能指望外企,国企在当前技术追赶型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席。中国工业基本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目前承接的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细分产业环节。高梁表示,  相似文献   

8.
外企逐鹿中国,有的成了大赢家,如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伊莱克斯等大公司;也有许多公司不尽人意,例如安利公司的传销活动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以美国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改变实达集团旧体制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兵败"麦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泪洒羊城"等等.这说明,在中国行销就必须了解中国的营销环境,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否则难免失败.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规划将自主创新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一由早先的理念层面上升到执行层面的决策.毫无疑问是在表明中国强国战略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邢萱 《企业经济》2002,(1):101-102
经营战略理论萌芽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式形成于80年代,时至今日仍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之中,据统计,美国企业进行长期预测并制定出战略规划的,已从1947年的20%上升至1970年的100%。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调查表明,日本有99%的大企业制定了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规划,其中,已制定战略规划的大企业,其大多数的经营指标均迅速上升或显著提高;而没有制定战略规划的大企业,它们的经营指标则上升缓慢,甚至约有48%的企业出现亏损或倒闭,经营战略对企业之重要,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回顾与总结国内外企业在经营战略方面所走过的弯路和存在的误区,对入世后即将加入国际竞争大行列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全球各地的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新商机。时至今日,虽然大部分财富500强企业在中国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但随着跨国企业建立并实施其发展战略,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困扰在华外企的首要问题,同时人才的保有也成为外企登陆中国市场的关键成功要素之一。可见,不管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在世界第四大经济主体—中国市场,人才管理仍然是跨国企业必须面临的首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王素 《企业研究》2010,(1):65-67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推行本土化的扩张战略。作为人才流动、资本流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手,跨国公司无疑是人才全球配置的加速器。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跨国企业的人才战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本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保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一套成熟完善的招聘体系应包括招聘战略,招聘流程、招聘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本文中,笔者将深入剖析外企成功实现人才招聘的“内功”和“利器”。  相似文献   

13.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呈现地域性,产品层次低,缺乏高端产品,消费者对"中国造"的医疗器械产品持谨慎态度。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大,医疗体制改革直接形成对国内医疗器械的需求,医疗器械的高端产品需求仍保持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后,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严控高端技术,继续垄断高端市场,或通过合资联盟形式在华进行本土化布局,或与政府合作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外企影响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战略选择将是通过与外企联盟,缩短获取核心技术的进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乘机抢占高端市场;依靠成本优势,增加出口地域范围,保持低端产品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地产巨头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而言,如何培育和积蓄能够带来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与核心知识、又如何在与外企的竞争和合作中学习国际化经营的知识经验与核心技能已成为首要的战略问题。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必须加速培育和  相似文献   

15.
外企进入中国已有数十年历史,通过前期的政策优惠,外企积累了相当深厚的社会资源,但至今仍面临与中国社会文化不尽融合之处,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在观察外企的过程中抱有种种复杂心态。而外企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亦经常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炭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当下的中国能源行业里。中国的煤炭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现实问题也层出不穷、使得煤炭行业复杂多变。本文以陕煤化工集团这一国有煤炭企业为载体,研究在当前的市场行业环境背景下财务战略理论运用。通过对陕煤集团研究其现行行业环境背景下的财务战略理论的运用,对陕煤集团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对陕煤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及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对陕煤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文章着重对公司具体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剖析,总结出陕西煤业目前在财务方面面临的问题。充分了解集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根据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集团未来的财务战略,分析结果,为陕西煤炭集团未来的发展的财务战略的拟定战略;最后,为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电子》2013,(19):6-6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它意味着宽带战略从工信部的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外,方案明确了中国宽带提速的时间表——2020年,农村接入速率达到20M,部分城市达1G。对于这样一份宏伟蓝图,在“宽带不宽”的当下让我们格外期盼。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众多耳熟能详的民企巨头活跃在冶金、汽车、煤矿、公路、电网、油气加工,金融等曾是政府严格管制的命脉产业,动辄投入几十亿资金或锁定几个城市:我们也看到,中远、中粮、中石油、首创这样的重量级中央国企也正利用资源优势,攻城掠地;我们还看到,在许多兵家必争的关键产业.也都能见到外资的身影。可见,无论是国企、外企还是民企,都在抓紧时机、进行着战略的调整和转型。显然中国现在面临着全球最大的企业转型时机。原因有三:第一,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制造业崛起,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一些企业已经遇到了原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第二是十六大以后新的制度保障,国有经济开始部分退出,民营机遇千载难逢;第三是中国每年新增市场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大量事实也说明“企业必须不断选择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以保证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可使企业在现有业务衰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的动力.所以.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涉足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产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如和君创业研究咨询公司董事长王明夫所说:“中国凡是志存高远的企业家至高无上的选择都是产业选择战略”。但企业战略转型决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程。特别是转型涉足与自己主业完全不同的产业。而企业战略转型一旦失败,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到底该做怎样的战略考虑?战略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是什幺?到底应该选择什幺样的产业?时机如何把握?当你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产业方向以后,应当如何操作?是一定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袖吗?如果不能成为领袖怎幺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企业转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上述能力的具备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外企平常心     
晓荷 《中国企业家》2011,(15):16-16
看了颇有感慨。从我大学刚毕业时,所有毕业生对外企趋之若骛、顶礼膜拜,到如今为了公务员国企的机会,放弃外企offer的毕业生比比皆是,就能深深感受到外企在中国的光环正慢慢消退。正说明中国市场环境在走向成熟,中国企业在逐步壮大。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全球各地的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新商机。时至今日,虽然大部分财富500强企业在中国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但随着跨国企业建立并实施其发展战略,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困扰在华外企的首要问题,同时人才的保有也成为外企登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