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的台湾经济形势,台湾岛内学者与舆论界概括为"外热内冷"。时隔一年,1996年台湾经济还在向下滑坡,台湾当局为此正在采取各种对策。1996年7月3日,李登辉以国民党主席身份主持振兴经济的"财经小组扩大会议",与国民党全体中常委及相关部会负责人审议江丙坤5月在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金融海啸沉重打击台湾科技产业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在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大选中胜出,两岸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台湾新领导人上任后,采取了新的思维,积极寻求两岸关系的改善与突破,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成为执政团队的施政重点。同年6月,由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举行第一次"陈江会谈",中断10余年的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重新建立。此后,双方陆续签署多项协议,两岸实现直航和  相似文献   

3.
去年5月台湾新"总统"陈水扁上台以来,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其诱使台军慢性中"独"的一系列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警惕。一、台湾军队发展沿革从1949年至今,台湾军队经过不断调整、整编,其结构和面貌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基本是与台湾政治、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在蒋氏父子统治期间,军队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并在政治、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军队一直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支柱。李登辉时期,随着台湾开放"党禁",实行"政党政治",李登辉在对台湾军队加强控制的同时也加紧了实现军队的转型,主要是在组织上撤销台湾军队内国民党军中党部组织机构,规定军队中不允许  相似文献   

4.
依台湾"公营事业移转条例"定义,台湾的公营事业有两个特征:一是事业的"所有权"大部分为政府掌握;二是事业的经营权也由政府指定的法人控制。台湾最初的公营事业来自二战后接收日本在台湾殖民经济体系的所有日本企业。这些接收的产业几乎囊括了当时台湾所有经济活动,使当地整个经济体系充满了国家资本主义色彩。随后,1949年国民党卷逃来台时,也转移了例如中国石油、招商  相似文献   

5.
6月20日台湾电视新闻频道的“黄金档”时段,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坐上了主播台,以电视“开讲”的方式,对国民党“立委”提出的罢免十大理由以及家庭成员的一系列丑闻、弊案全面回应。陈水扁用了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为自己和家人辩解。台湾年代电视台在直播陈水扁  相似文献   

6.
<正>本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台湾方面也派团参加,见证了中韩完成自贸协定谈判的整个过程。中华台北代表团发言人、台当局"经济部长"杜紫军及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台湾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林慧瑛、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义美董事长高志尚、华新丽华董事长焦佑伦等10日下午在下榻的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举行记者会,就中韩FTA谈判完成一事做出回应,同声表达对台湾产业将受严重影  相似文献   

7.
张远鹏 《亚太经济》2008,(6):105-108
李登辉、陈水扁当政期间,政治上推行的"分离主义",经济上表现为"保护主义"、"机会主义"。两岸市场开放呈现"单向、间接"的局面。马英九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岛内外压力及改善民生的竞选承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迎来了台湾市场对祖国大陆进一步开放的新契机,本文探讨了台湾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路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苗迎春 《科学决策》2002,(10):56-58
近年来,台湾当局领导人一再谋求加入以联合国为主要目标的国际组织,并于今年7月公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加快台湾独立的步伐.那么,台湾当局的这些行为是否符合国际法的原则呢?本人旨在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年4、5月间,台湾军队举行以大陆为假想敌的"汉光18号"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假想大陆在2005年春季对台发起攻击,其规模之大、份量之重,前所未有。这无疑是对祖国大陆的公开挑衅。据统计,台湾军队在国民党执政期间,年均演习47次。到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军队的各种军事演习明显剧增,截至去年底,2001年度台军举行的各类军事演习达300余次,成为台湾军队历史上军事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常州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的故乡。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常州。1925年后,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八七"会议后,瞿秋白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主要负责人,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杀害。  相似文献   

11.
<正>高度成长的年代1962年至1972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有人将其称作经济"起飞"时期,国民党当局1949年自大陆败退至台湾以来在经济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终于在这一时期开花结果了。翻开历史可以看到,1963年岛内农业产值达到235.97亿元新台币,占台湾GDP的比重下降为26.8%;当年工业产值则占到岛内GDP的28.1%,首次超过了农业。1964年台湾经济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支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才在战后台湾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前一段时间,笔者在台湾做了数月的学术访问,收集到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愿在此作一介绍。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台湾经济之所以出现了滑坡,有一种说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该党以政治运动起家,学政、法的人才不少,搞街头斗争也很在行,但缺乏财经人才。国民党执政时期台湾有两千财经人才,而国民进党党内不到200人。笔者在台湾学术访问期间,曾经走访过几位曾在"经建会"或其他经济部门任职的财经技术官员,他们对民进党执政当局,重用不懂经济的"童子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两会领导人签署气象、地震两项合作协议海协会会长陈德铭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字、握手,交换一红一蓝烫金的文本。这是两岸两会新一任领导人在台湾举行的首次会谈,也是两会恢复协商后的第十次会谈。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被誉为接"地""气"的两项协议。  相似文献   

14.
<正>1987年7月15日,台当局宣布解除从1949年5月开始实行的戒严,实施"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提出"官民有别"的政策,对两岸纯粹民间之接触、交流实行新的"三不政策",即"不鼓励、不支持、不压制"。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做出同意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决定。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探亲登记。  相似文献   

15.
两岸直航已是大势所趋.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陆资到台湾购买不动产的规划将完成;今后还将适度放宽陆资投资台湾股市,研议"双向开放"两岸企业上市等……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于今年5月26日至31日访问大陆,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近日,国民党中央委员李茂荣先生接受了木刊专访,就此次吴伯雄访问人陆后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格局作山预测,并透露了一些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以及大陆商人赴台投资的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16.
吕春 《西部大开发》2012,(6):110-111
1949年10月1日,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却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尴尬局面。新中国成立才半个月,以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为先导,全国物价开始猛涨。在当时一片混乱的局势下,一些处在观望状态的人认为共产党能够"马上得天下",却不一定能"马上治天下"。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则趁机作乱,并不无讥讽地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收拾残局,一场经济战役悄然打响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多年内战之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已不容乐观。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萎靡,加上金融危机对外销的冲击,造成民众对岛内经济形势的严重担忧.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掌岛内政权,马英九与萧万长经济政策的主轴有两个重点,一是"开放",二是"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振广 《中国报道》2010,(12):54-57
这次选举是对国民党执政的一次中期考试,结果说明国民党两年来推行的包括两岸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获得台湾民众的认可,至少获得国民党基本盘的认可,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出了积极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三十多年来,台湾有两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次发生在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初到台湾以后,一次发生在七十年代世界性石油危机波及台湾的时期。虽然两次通货膨胀相隔二十多年,发生原因各有特点,但治理方法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近一时期,台湾社会各界对于是否与大陆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展开了一场空前大讨论。前不久,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ECFA问题进行的电视"双英"辩论就是典型的例子。本期杂志特别刊登了台湾部分经济主管部门官员和学者发表的有关ECFA问题的文章,以便读者更深刻认识了解台湾方面如何看待ECFA对未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