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经济之中,成为全球化经济重要的一部分,再无关卡可言,再无壁垒可论,再无封锁可籍,再无垄断可恃。从棉麻企业来讲,国家已于“入世”之前彻底打破了棉花经营的独家垄断和封闭运行,将棉麻企业推向了市场、推向了竞争、推向了拼博,也推向了义无反顾、进生退死的境地。“计划经济”的“政策饭”没有了,“独家经营”的垄断饭没有了,守株待兔的“上门饭”没有了,“好进好出”的“太平饭”没有了。“金饭碗”、“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纸饭碗”,稍不留神就会打碎,略一疏忽就会破漏,再无任何可靠之感,永远难再高枕无忧。过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再也没有了,完全暴露在冷酷无情且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棉麻企业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与有关国家就“入世”问题谈到结束,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供销合作社棉麻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棉花被全面推向市场的严峻现实,如何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调整理 念闯市场,适应“入世”新格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冷静思考、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9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纺织行业在经历长达四年限产压锭,减员分流的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可谡“艳阳高照,风景这边独好”,加工棉纱差价大,利润高,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形势一路看好,当年纺织行业一举实现扭亏为盈,2000年上半年利润突破100亿元,纺织业的好转也带动了棉花形势的好转,棉花供大于求,库存积压局面有所缓解,价格稳步上扬,这令步履难难的棉麻企业倍感欣慰,然而,我国棉麻企业现状究竟如何,尤其是在“入世”后,如何确保供应纺织用棉的主渠道地位,怎样开拓经营,再创辉煌,成了棉麻人关心的话题,本拟就“入世”后棉麻企业的出路作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棉麻企业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棉麻企业不断改革发展及“入世”挑战的新形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12月11日起,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对此,各地棉麻企业对中国入世可能给棉花产业的影响非常关注,因为业务关系,我与国际上一些组织和棉业界的人士接触较多,现就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向大家做些介绍,并就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谈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供销社棉麻企业又一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棉麻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发挥优势,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趋临近,各行各业都在就“入世”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着有关的准备工作,作为企业管理中心工作这一的财务管理,同样要经爱“入世”的考验。因此,根据财务工作特点,进行必要的理论探讨,做好“入世”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入世”既给粮办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正视“入世”对我省粮办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本试就“入世”对我省粮办工业的影响及对策谈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作为供销社所属的棉麻企业,自然也是棉花经营的“主渠道”。几十年来,供销社棉麻企业棉花生产、收购、加工、镇售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为促进“三农”发展、支援纺织工业、加强工农联盟、振兴国民经济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棉麻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棉麻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衡水市棉麻总公司的做法是,坚持“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相结合和“本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强化管理炼队伍,拓业经营闯市场,依靠全体职工的拼搏精神,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销售棉花3.5万吨,完成销售额近4亿元,实现毛利2000多万元,多种经营实现利润400万元,被市政府授予“扭亏增盈先进企业”称号,在“五好仓库”建设中,保持了一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五好仓库”的荣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即将“入世”之际,作为农业省份的江西,应当切实把握WTO的农产品贸易规则,认真分析“入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确立正确的农业战略取向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刘光溪博士在《经济研究参考》撰文认为,入世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入世”。它意味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到位,越位的要还位,不到位的要到位。这就意味着政府管理职能要实现转变,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意味着政府经济部门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向重监督、重服务,“看得见的手”要缩回、要收敛、要规范、要约束,留下充分充足的空间让给市场和企业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这就是入世对中国经济生活深层次的影响。(力摘自《经济研究参考》2002.4)入世意味着政府职能要实现转变@力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尤其是在中美双方结束了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谈判并签署协议之后,有关各方面开始对中国“入世”可能给其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表示忧虑,其中对农业的疑虑尤甚。就在中美签字的第二,天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刊发了一组数据,对入世后各行业就业机会的增减进行预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农业,预测说,入世后,农业就业机会将减少996.2万个。这句话后来被一些媒体诠释为:近1000万农民将在入世后失业。一些知名学者也在报刊上“报警”:入世后中国农业将损失60到70个亿,农民人均收入会有所下降。连一向温厚老实的大陆农民也表现出超常反应,从中美达成入世协议的第三天起,虽本已到了政府秋季收购粮食的扫尾时段,但一些地方竞再起“售粮高潮”。我们认为,诸如上述对于悲观的研究和预测以及不正常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必须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入世”的临近,对于长期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中苦苦拼搏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酷而又无法回避的挑战。因此“入世”也就成为粮食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就“入世”后县级粮食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入世了,狼来了”的声音喧嚣于各行各业,从最具民族传统色彩的农业到赋有典型现代气息的金融业,对于入世这个话题,或多或少的都有“谈之色变”之势。然而入世后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名噪一时的“狼来了”似乎已经归于平静,取而代之的是各行各业对入世后新形势理智冷静的分析、对自身认真准确的定位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稳健的运作。综观入世元年,各行业、产业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表现的并不让人失望,就连作为我国较弱势也是国人最为担忧产业之一的农业,也不例外。“狼”来了吗入世之前,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入世”在即。“入世”作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与接轨的重大步骤,为粮食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市场机遇,也促使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入世”对粮食企业有利有弊,且利大弊已成定论。有关WTO基本常识和规则等均已见诸媒介,毋庸赘述,笔就粮食企业如何趋利避害谈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17.
倏忽间,我心中的《中国棉麻流通经济》迎来了创刊20周年华诞。它是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的会刊和“喉舌”,也是全国棉麻战线上的一朵奇苑。在这里。首先让我深情地道一声: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描绘出了“十一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作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部署,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棉麻企业作为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连接城乡、维系工农的棉花流通经营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大有可为。既面临着新的、重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能否抓住这个机遇,能否战胜这个挑战,将决定棉麻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所谓“大有可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们关注“入世”,更关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命运。事实上,中国企业与国外优秀企业的差距,表现上看是规模上的差异,实际上真正的差距在于竞争力,在于有没有“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年代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棉麻企业,曾经为发展棉麻生产,保障棉麻供给,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棉麻企业原有的产权单一、管理模式陈旧、机制不活、经营观念滞后等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表现在:一是我们的企业在体制上与机制上,在经营观念上和经营方式上都深深地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二是经济结构总体上还是平面的,纵深感不强,弹性不足,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方式等还不能依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作出自如的调整与应对,因而显得基础不稳、抵抗风险的能力偏弱,对市场竞争的承受能力不强;三是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的厚度、深度、质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四是我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适应和驾驭能力偏弱,经济触角的灵敏度不高,渗透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和活力。另外,棉麻企业身负沉重的历史包袱,也较大程度地影响自身的发展。由于存在以上各种不足,许多棉麻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许多棉麻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甚至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不少已面临破产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要解决这些问题,惟有通过企业的彻底改革,转换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从而走出困境,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本身看,市场不断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对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必须及时转制变型,不然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而最后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