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创业活动是创造和新增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更应该鼓励和帮助创业者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创业活动活跃、创业环境建设滞后的现状,从中小企业创业政策入手,分析我国创业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正处于活跃状态.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李磊  何艳辉 《南方经济》2024,(1):124-141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结构影响持续深化,不仅表现在传统受雇工作形态,还表现在企业创业选择和决策方面。文章基于国家层面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使用2011—2017年全球创业观察(GEM)创业活动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国家层面机器人数据,研究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按照创业动机划分机会型创业活动和生存型创业活动发现,机器人使用增加显著促进了机会型创业活动。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考虑不同衡量指标下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从市场进入障碍、人力资本效应两个维度考察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使用通过简化企业生产程序,降低企业市场进入障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创业活动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促进作用在OECD国家幅度更大,机器人使用显著增加了中年群体、女性群体以及中低受教育水平群体机会型创业活动概率,机器人使用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创业差距。文章研究为促进我国机器人应用深化以及机会型创业活动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实施现状,尚不能适应日趋活跃的江苏创业活动要求。基于创业决策效果逻辑,从创业教育模式立论基础、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四方面提出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5.
用户创业绩效反映了用户创业活动的结果与成效。然而现有研究侧重于探讨用户创业的前因机制及形成过程,对创业绩效提升的结果机制关注不足。本文以21家用户创业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用户创业者与用户社区层面的关键因素对创业绩效提升的联动效应与路径选择。研究发现:(1)用户创业者与用户社区的单个条件变量不足以揭示创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但用户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用户社区成员参与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高创业绩效存在3条驱动路径,包括大型活跃用户社区中通才型用户创业、多元活跃用户社区中通才型用户创业和经验型用户创业,其中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境下用户创业者受教育程度、用户社区规模与成员背景多元化之间任意两个条件变量的组合均可推动创业绩效的提升。(3)非高创业绩效存在2条驱动路径,包括沉默用户社区中经验型用户创业和通才型用户创业,非高创业绩效与高创业绩效的驱动路径并不对立,在用户社区成员参与度低的情况下,即使是通才型用户和经验型用户,也不能实现高创业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用户创业绩效提升的多重驱动路径,为用户创业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业企业家心理素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企业家作为新创企业的核心和企业创业活动的实践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创业活动的成败,本文着重分析了创业企业家素质结构中核心部分的心理素质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对于丰富我国创业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僵尸企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和创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比例的提高对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和创业质量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提升创业质量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对西部城市、更低级别城市的创业活动抑制作用更明显;国有僵尸企业比民营僵尸企业对创业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僵尸企业通过融资约束、创新挤出和资源配置等路径抑制了创业行为。今后,政府应尽量减少对国有僵尸企业的过度保护,西部地区城市和级别更低城市的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僵尸企业的有效处置和治理,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营造更为健康的城市创业环境,助推城市创业量和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双华军  胡蓓 《特区经济》2011,(9):191-193
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但是创业活动是在不确定的环境条件下实施的,研究创业行为,不仅要剖析创业者的行为导向,更要关注创业企业所处的环境特性。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揭示武汉光谷产业集群创业环境、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特殊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创业型经济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红娟 《特区经济》2009,(6):207-208
创业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中国创业创新活跃,但存在生存型创业多、技术创新和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支持短缺等问题。为发展创业型经济,我国应着力改善创业环境条件、鼓励以创新为导向的机会型创业、完善创业企业的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业政策与创业活动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被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所证明。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把促进创业活动纳入政府经济政策的工作范围,把创业政策作为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创业政策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文献,明确了创业政策的内涵,分析了创业政策影响创业活动的不同途径,对未来的研究思路与创业政策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