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宜兴紫砂竹货类作品作为紫砂花货的成员之一,也是传统的紫砂门类,把竹子的高风亮节精神与宜兴紫砂有机结合,汲取大自然的精华和积淀,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在紫砂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对其他门类的紫砂,更加反映出了江南人家灵巧、婉约的人文情怀,是茗壶中的佼佼者,也暗喻文人墨客简洁明快、傲骨风立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高阳 《现代商业》2012,(11):52-53
紫砂一直作为历代中国文人士大夫寄情把玩之物,为宜兴乃至中国的瑰宝之一。无奈紫砂矿在我国过度开采,资源严重稀缺,紫砂壶假冒泛滥,质量严重下降;宜兴陶瓷博物馆也多年陈列老旧,利用率严重低下;紫砂工艺大师缺乏管理,零散分布。结合综上情况,拟联合紫砂矿主、博物馆和紫砂工艺大师,吸收广泛的社会闲散资金,从而达到有效整顿紫砂市场,增强紫砂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保护紫砂从业人员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宜兴紫砂从传统中创新,必须对造型艺术的进行形制改革创新.宜兴紫砂的品种与形制,造型式样之多之广,是各种陶瓷品种中最为突出的.创新是艺术进步的灵魂,陶瓷艺术与设计的创新不仅包括材质创新、技法的创新、工艺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思想创新、理念的创新和风格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宜兴,是陶的古都、江南名城,这里物华天宝,山水相依,崇文厚德,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自古至今,宜兴出过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也滋养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紫砂这张金字名片,也在为宜兴扬名天下,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5.
《光彩》2017,(3)
今年51岁的唐黎萍,出生在中国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种陶瓷紫砂作品. 那时的她,虽然对陶瓷紫砂作品兴趣盎然,但看到工人工作辛苦、地位低下,就望而却步.改革开放后,在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政策的召唤下,她暗下决心,投身中国陶瓷紫砂工艺创作之路. 自主创业 创业,话虽好讲,但路实在难走.当她决定辞掉宜兴市丁蜀镇汤渡村委会计职务,到宜兴紫砂一厂做一名学徒工人.父母、丈夫都反对,社会舆论压力也很大,朋友同事议论纷纷.但她坚信,只要响应党的政策,不懈努力,就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圆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6.
星云大师75年前与宜兴结缘,后来出资修建大觉寺。他说:宜兴在世界上值得骄傲,因为宜兴有紫砂壶。大师喜茶而爱壶,特别对宜兴紫砂名家陆顺大薄如纸片的系列名壶,更是喜爱有加、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7.
CICI 《商务旅行》2012,(10):48
王鹏:宜兴紫砂艺术品收藏家王鹏刚毅的外形和爽朗的性格,很难将他与温润婉约的紫砂壶联系在一起。因为出生在紫砂壶的发源地陶都宜兴,从小耳濡目染他从十几岁便开始玩壶,到现在已经收藏了上百件紫砂精品。身处水深火热的房地产行业,王鹏聊起云淡风轻的紫砂文化,谈吐间更像是一位专家。他说:"紫砂壶是最能让我内心回归平静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的理念深入到紫砂行业的当下,宜兴紫砂在坚持传承工匠手艺的基础上开始寻找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让紫砂文化更好地传播并发掘更多的商业价值。本文结合大学生初创的紫砂文化公司营销实践,分析年轻一代紫砂艺人在网络时代下对紫砂工艺传承、品牌建设与营销模式方面的努力及思考。  相似文献   

9.
拍场·国内     
《中国拍卖》2011,(7):8-9
宜兴紫砂专场拍卖4800万收槌 2011年6月4日,宜兴紫砂专场拍卖会在宜兴举行,158件藏品登场亮相。拍卖会总共成交4800万元,总成交率高达92%,平均每件作品成交额超过33万元,其中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生前创作的“大口扁腹壶”拍出了672万元的天价,成为整场拍卖的标王,吕尧臣的大熊猫壶被拍出120万元。  相似文献   

10.
胡付照 《江苏商论》2011,(12):88-90
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陶艺术品文化近年发展较为繁盛,紫砂艺术倍受瞩目。在当代紫砂壶艺文化如何发展?面对这一课题,文章从宜兴紫砂艺术审美价值出发,着重分析了当代宜兴紫砂壶艺的发展状况,在当代紫砂陶产业化迅速发展情况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下的紫砂壶艺的传承,重点研究了紫砂壶艺文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为振兴紫砂壶艺文化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朱荟 《大经贸》2006,(9):28
起源 中国陶都——宜兴,以“五朵金花”(紫砂、均陶、精陶、青瓷、美彩陶)闻名海内外,尤其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紫砂著称。而精陶作为陶瓷新品本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英格兰。它之所以在宜兴落地生根,这得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2.
《市场周刊》2013,(9):78-80
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于当今的宜兴紫砂,今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历程。2013年9月12日,由宜兴紫砂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禅荷影思·菩提壶】在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上市。这不仅是登陆浙江文交所交易平台的首批限量艺术品,也是全国首款进入资本市场的紫砂壶。  相似文献   

13.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和太湖鱼虾,宜兴紫砂陶器和电线电缆两大出口产业更是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4.
丁蜀镇西望村是宜兴有名的紫砂之乡。西望村紫砂陶的制作生产始于明、盛于清,涌现了范章恩、范鼎甫、范静安、范大生等大家。尤以生于同治末年的范大生技艺最为精纯,其创作的“一棒鹰”雕塑作品在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合梅壶”、“合棱壶”、“四方隐角竹顶壶”等紫砂壶均成为传世佳作。解放后,宜兴在丁蜀镇创立紫砂厂,西望村成为紫砂厂的产坯基地。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西望村创办了紫砂分厂,成为名副其实的紫砂专业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宜兴紫砂文人壶的源头着手,通过对文人壶概念的阐述,体现了壶中所凝结的文人气质,并且加以审美品鉴,使其艺术境界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6.
顾惠君,男1957年6月生,中国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紫砂陶艺家、陶艺大师。 从事紫砂陶艺设计制作30余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现集书画、陶艺、雕塑制壶于一身,领导标新紫砂微塑。1976年,成功首创紫砂微雕艺术——蟋蟀,填补了紫砂界超写实艺术的空白。同时又大胆探索创新陶  相似文献   

17.
顾惠君,男1957年6月生,中国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紫砂陶艺家、陶艺大师。 从事紫砂陶艺设计制作30余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现集书画、陶艺、雕塑、制壶于一身,领导标新紫砂微塑。1976年,成功首创紫砂微雕艺术——蟋蟀,填补了紫砂界超写实艺术的空白。同时又大胆探索创新陶艺,让自然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2006,(12):48-49
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紫泥中含有石英颗粒,即常说的"骨"和"砂",为宜兴所独有.紫砂艺人凭借精湛的手工工艺,融文学、金石、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用刻刀在壶身上刻出诗词绘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时顺华 《中国品牌》2014,(9):107-107
宜兴紫砂艺坛,自明代供春出现后,历代名手不断,名壶名作被皇室、宫廷收藏,身价倍增。特别是当今紫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而成为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的珍品。紫砂行业的队伍,大师们领头,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工艺师也在这繁华似锦的艺苑中展现个人的艺术才华和创新创作能力,使得原就方飞一式、圆不一相的紫砂壶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5日至8日,江南知名文化艺术沙龙——八面来风堂组织方卫明、葛军、韦钟云、卢剑星、周鸿伟、黄顺法、董永君等70多位紫砂工艺师,3位全国知名书画家石禅、李水歌、申晓国共赴武夷山,参加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暨茶博会。“大武夷文化壶”亮相武夷山,这是宜兴紫砂与武夷岩茶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但事实上,壶与茶自古共源。据传紫砂壶源于明代宜兴金沙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