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民币升值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国际金融的谈论焦点。全球经济失衡的不断加剧,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加上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维持双顺差,各方面因素都使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加大。事实上,从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5%。虽然从2014年初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压力,但汇率的长期走势仍由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2.
汇率并轨以后,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开始盯住美元,由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大量盈余,进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近年来,国际上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缓解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 ,境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渐高 ,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施以缩小国际收支顺差 ,提高国内资金使用效率 ,防止资金浪费等策略 ,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200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2006年年末增加了2663亿美元,国际收支继续保持了2001年人世以来的双顺差状态.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含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含直接投资顺差509亿美元).连续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汇率角度来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这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所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且市场出现单边预期,从而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和国内资金流动性急剧上升。政府不断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名义汇率不升使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人民币升值问题难在它是个历史的、长期的、系统的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输导,而不是采用堵的办法。当务之急就是正视当前面临的问题逐步积极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来,我国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这导致了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应该调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撒世敏 《现代商业》2008,(15):100-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经常项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是债权国,而且人民币不是国际贷币,因此出现了国内美元资产持有者担心其资产贬值而不断转化成人民币,迫使人民币升值,国外政府则以贸易制裁威胁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政府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却不愿意让人民币升值的困难局面,即“高储蓄两难”。本文分析了出现此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旭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15-116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现象。双顺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融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特点,但过于早期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基本国情有着不利的作用。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但也引起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的货币供给等问题,同时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逐年增多。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作用,得出结论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在我国将是一项长期的"存在",更需要积极地扩大内需等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经济增长、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过多的外汇储备、美元贬值、国际政治压力。并进一步分析指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我国人民币升值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资讯     
盘点2006事件篇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受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美元持续走弱等因素影响,2006年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从年初首个交易日的8.0702到12月26日的7.8220,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连续突破8.0、7.9两大关口后再度逼近7.8。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预示着人民币升值进程还远未结束。分析人士表示,实体经济走势、进出口贸易、外部压力以及国际市场美元的走势均会对人民币的未来走势产生影响,预计2007年人民币的波幅会进一步扩大,而升值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常项目不能得到弥补而导致美元的贬值,亚洲未能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人民币继续钉住美元导致人民币跟随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应正视人民币升值压力。目前不实行人民币升值是正确的,但应采取短期和中长期措施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盘点2006     
《进出口经理人》2007,(2):10-13
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 受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美元持续走弱等因素影响,2006年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从年初首个交易日的8.0702到12月26日的7.8220,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连续突破8.0、7.9两大关口后再度逼近7.8。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预示着人民币升值进程还远未结束。分析人士表示,实体经济走势、进出口贸易、外部压力以及国际市场美元的走势均会对人民币的未来走势产生影响,预计2007年人民币的波幅会进一步扩大,而升值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人民币一直受到很大的升值压力,其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大量的顺差。2005年7月,中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实现了小幅升值。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升值对国内部分经济产生的效应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中国大量国际收支顺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不仅造成了我国资本项目的巨额顺差,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巨额顺差,这种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给人民币升值和通贷膨胀带来压力,同时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指出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前景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人民币汇率曾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这次改革思想指导下确定的较为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扩大我围的对外开放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近几年出现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学术界目前至少存在三种看法:一是人民币对外应该贬值;二是继续执行稳定的汇率政策,主要理由是我国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三是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理由主要是我国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围外资本流入呈现加速增长势头。本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要做长期选择———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与我国出口企业对策傅建设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逐步实行了自由兑换,在这种新的汇率制度下,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面临着持续升值的压力,如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出口企业...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对外贸易基本处于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从而使人民币逐渐面临升值的压力,汇率改革势在必行。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明确传递了我国汇率改革的信息,也显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必然趋势。那么,面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给我国传统纺织业带来的压力,企业如何去应对?作者认为,必须变压力为动力,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改变现有经营方式;并以此为契机,提高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辉 《北方经贸》2007,(9):38-40
我国贸易顺差连续排名第三,在目前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调整外贸外资政策,减少顺差,以拉动内需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进口和顺差的影响,总体上为: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在趋势上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减少顺差.有利于逐步实现外贸进出口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