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洪泉 《秘书工作》2013,(11):53-55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为官、为政之道历来受到关注,坊间则广为流传着“经商要学胡雪岩,从政要学曾国藩”之语。曾国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时代英才,组成了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幕僚队伍。因此时人评价说,曾国藩事业的成功,固然由于他自身的素质和努力,“亦由幕府多才,集众思广众益也”。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位高望重,他是一代理学大师,受儒家和理学影响巨大,然而道家对曾国藩亦是影响甚深,曾国藩是政治家、 文学家、 还是书法家.观其书法我们能感受到其中的道家情韵,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稳胜求实,少用奇谋"是曾国藩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曾国藩组建湘军初期,屡败屡战.江西九江一役,曾国藩引以为骄傲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5.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为曾国藩撰写的挽联。左与曾政见虽不同,但对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肯定却跃然纸上。 文出桐城,宗法宋诗,中兴第一名臣,道德文章冠冕一代。这是时人对曾国藩的赞誉。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对曾国藩,败走台湾的蒋介石也曾发出"国人精神典范"的慨叹。 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究竟是只手挽乾坤、勋名镇中外的擎天玉柱,还是御兵百万、杀人如麻的"曾剃头"?自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但曾国藩是一个书生,其生平、学识、为入、功业耐人品味、启人深思处甚多。抛开"是是非非曾国藩"不谈,让我们以"读好书,做好事、为好人"共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笔者认为,曾国藩应该算一个。而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7.
罗忠贤 《秘书》2011,(8):22-25
2011年是曾国藩200周年诞辰。曾国藩作为近代以来的杰出人物,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等都对他有过高度评价,毛泽东曾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相似文献   

8.
正在卷帙浩繁的《曾国藩全集》中,有一卷《批牍》,收录了曾氏1137篇对下级请示汇报的批示,是研究曾国藩领导艺术和公文技巧的重要材料。这些批牍,有因势利导的鼓励,也有对症下药的训诫,有高瞻远瞩的指导,也有未雨绸缪的谋划,其  相似文献   

9.
钟胜天 《财会月刊》2008,(3):I0001-I0001
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 据传,这是清朝总督曾国藩与所聘塾师赵赭生初次相识时互相斗智的一副名联。清朝安徽宿松县的才子赵赭生喜中解元。一时远近闻名。后来,经高人推荐,他又在两江总督曾国藩家中当上了塾师。  相似文献   

10.
张峰 《秘书工作》2010,(9):51-51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正在散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相似文献   

11.
近读《曾国藩文集》,看到曾国藩在成丰九年写的一篇日记,颇有感触。日记中,曾国藩说自己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相似文献   

12.
马媛媛 《秘书》2013,(9):37-37
曾国藩爱才、会用人是天下皆知的。手下的人效忠于他,是为他的真诚所感动,愿意用生命来报答他的真诚。有件事情,特别能说明他与部下以诚相待的关系。1861年,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突然率兵进逼祁门,此乃曾国藩的大营,名为屯兵重镇实则是个空城。有人极为惊恐,把行李都搬到船上随时准备逃走。曾国藩知道后,没有丝毫愠怒,  相似文献   

13.
眭达明 《秘书》2012,(3):23-26
有清代中兴名臣之称的曾国藩,在成功过程中曾经遭遇四次重大挫折,其中一次居然与公文写作有关,或者说是由公文写作直接引发的。同治六年(1867)春天,时任湖北巡抚的曾国荃给哥哥曾国藩来信,谈到自己对捻军作战失败一事。当时曾国荃的情绪非常不好。三月  相似文献   

14.
2019年末,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据说是清朝名臣曾国藩讲的故事,也因此带火了一个词"躬身入局"。这是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有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就得从田埂上下去.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自解湘军清同治三年6月16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朝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值此欢庆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深知:他即将要面对的将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对他的猜忌。稍有不慎,自己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很显然,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满清朝廷虽然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但对他的疑虑却始终未曾削减。于是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  相似文献   

16.
“稳胜求实,少用奇谋”是曾国藩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曾国藩组建湘军初期,屡败屡战。江西九江一段,曾国藩引以为骄傲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九江战败后,曾国藩总结以往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稳胜求实,少用奇谋”的作战指导思想,该战争思想成为曾国藩个人生涯的分水岭,由屡败屡战到屡战屡胜,直至打败太平天国,成为一代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对他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来源和特征等方面来简要分析其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三粒谷子     
袁明珊 《乡镇论坛》2011,(30):48-48
一天,曾国藩老家来了一位乡下青年.他是曾国藩的一位远房侄儿。侄儿找到京城里来.是想请曾国藩给他谋一点事做,一则解决生计,二则也希望能混出一点前途来。其时,正好曾家要开午饭了。曾国藩说:“这事好说,先吃了饭再说。”  相似文献   

19.
江逸之 《企业文化》2006,(10):53-53
向古人学管理,正成为一种新流行。而在众多的中国历史人物中,曾国藩是被研究最多的人之一。走进门庭若市的上海书城,在众多的管理书籍里,数百种与曾国藩有关的管理书籍,占满了整个书柜。不少企业高管把《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个方略》这本书,送给主管,让其学习曾国藩如何成就大事。  相似文献   

20.
1872年3月12日,两江总督曾国藩去世,清政府和众大臣对其一生给予极高评价,悼文挽联更是铺天盖地,不亚于一个吟诗作对的擂台赛。在这如林的高手佳作中。李鸿章的挽联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