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江苏与西部经济的联动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跨区域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以及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重新配置。这不仅涉及生产要素的技术调配、还涉及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改变。东西经济的联动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式。为此,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划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1.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建立,都要解决一个谁来发展、谁来建立的问题。不管是梯度理论还是反梯度理论,是均衡发展还是非均衡发展,是以产业倾斜来统一东西部关系还是以区域倾斜来形成东西部格局,如果没有相应发展主体的培育和成长,就会失去相应的组织基础。 2.作为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带动者,发展主体及其功能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由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金融生态环境与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倩 《西部论丛》2005,(12):68-69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与支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会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袁鹏 《特区经济》2009,(7):177-178
区域金融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性金融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衡阳经济发展较快,这与区域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就目前衡阳金融与经济现状来看,衡阳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分析了衡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金融在支持衡阳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对于促进衡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东、西部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与其产业结构、城市化及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与其产业结构、城市化及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1)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2)西部的金融发展在长期能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增长,但短期因果关系不成立;(3)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疆保税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成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自由贸易港区,而以推进东疆保税港区与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城香港的经济金融业联动发展为切入点,推进东疆保税港区的深层次开放和发展,将不仅能推进滨海新区,而且可带动天津全市经济金融业的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推动天津新一轮发展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本报告运用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经济金融发展理论,结合香港和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实际,阐述了其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之后,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东-西”之间出现了大规模产业跨区域联动.文章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地域联动情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根基,现代金融则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当前国内资金相对缺乏的大环境下,地方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目前,莱芜经济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更加重视金融工作,强化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努力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区域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江西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金融在支持江西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意在通过这些对策建议能给金融、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在发展江西经济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首都经济圈相继列入北京市、河北省的"十二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其重要性。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文章提出应该明确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合作原则,共同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把金融合作放在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寻找各方利益的协调点。并且认为,区域金融合作的突破口是银行结算服务,核心内容是资金的跨地域市场化流动。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制定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推动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齐齐哈尔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我国北纬46。以北的最大城市,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枢纽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及改革的滞后,齐齐哈尔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度比较缓慢,近年来又跃出低谷,实现了加快发展。本文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对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力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对齐齐哈尔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齐齐哈尔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齐齐哈尔的发展对策。再次,按照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辐射理论,结合齐齐哈尔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专业化、乡镇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实施“大项目拉动、集群化发展、品牌带动、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的战略,提出了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各国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东北三省通过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为东北振兴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东北亚有关国家也会从中受益,这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园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40-143
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以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而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能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文章从合作的背景和动因,实际进展情况和最终目标,以及面临的困难这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新加坡在合作中可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刘静 《重庆与世界》2014,31(10):33-35
运用区域经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解读2009年我国先后发布的9个区域经济规划,考量发布实施一系列经济计划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以前我国区域经济规划的缺陷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缺陷,论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为了保证我国区域经济规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需要防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是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能力作一个判断,并对区域创新能力与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评价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每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的强项和弱项,有利于政府判断区域创新能力的走向和成因,帮助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并找到今后的工作出发点,找到江苏区域创新的集聚点,揭示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井辉 《乡镇经济》2009,25(4):102-104,113
协调的本质是对系统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活动进行有效安排的过程,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也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调整与政策制度的设计安排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这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活动有效安排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区域经济系统能否协调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姚东 《亚太经济》2012,(1):18-21
从湄公河惨案着手,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法律依据,打击犯罪的法律规定,犯罪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刑事司法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与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区间财力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合理性,但财力差异过大就会影响到政府职能实现的程度,进而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对我国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平衡我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效应进行实证性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转移支付制度在均衡地区间财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合作前提、合作基础、合作载体和合作关键四项要素为支点的新钻石框架,剖析区域金融合作带来的竞争力。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粤台金融合作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粤台金融业合作的重点应当是为两岸日益增长的贸易投资活动提供金融便利;ECFA和CEPA的实施,给两地金融交流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