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雨佳 《广东经济》2016,(14):275-276
新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立案范围作了一定的修改,但并没有回应学界广泛争论的“对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诉讼”的问题.本文将对受案范围的变化作一个大概分析,并着重对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诉讼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将以行政立法为分析样本,分析为何我国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行政诉讼被告即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律规定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举证责任的性质、举证责任的分配也在发展和变化中。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根据行政诉讼的特点,突破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制度的举证责任模式,确定了行政诉讼特有的举证模式,即“被告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3.
对知识产权行政调处行为的诉讼性质进行阐述,并认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调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应统一作为行政案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就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处行为的司法审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主要是由有关地方政府协商或上级政府协调解决,诉讼在解决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强化诉讼机制是国家实现"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目标和国家法制统一的最佳选择,在解决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强化诉讼机制首先要对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的可诉性进行分析。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可分为"行政边界区域政府间水事纠纷"、"行政边界区域民事主体间水事纠纷"两类。前者不具有可诉性,后者才具有可诉性,应该避免将这两类纠纷混淆而使之泛政治化。对具有可诉性的行政边界区域水事纠纷需要优化诉讼解决机制,需要实现区域水事司法"国家化"、"专门化",同时加强广泛的区域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5.
马莉 《大陆桥视野》2011,(12):116-1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中具体行政行为只有达到证据确凿方能维持。行政复议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在认定事实方面必须达到“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因此,行政诉讼、行政复议都是采取证据确凿为标准之一,否则,被决定(判决)撤销、变更或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时,应收集哪些证据才能达到“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而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抽象行政行为作出的,如果抽象行政行为不合法必然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虽然,抽象行政行为不被当事人直接诉讼,但因执行抽象行政行为引发具体行政行为诉讼的案例是非常多的。我市近两年审结的20余起行政复议案件中,  相似文献   

7.
王云兰  阮俊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256+289-256,289
中国属于单一制国家,行政权力的规范可谓重要。而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其前提即是需要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以抽象行政行为来规范和指导具体行政行为。通过对于立法法的逻辑分析以及现行法律构架的分析,确立不同主体所设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部门法中的效力,以效力等级确立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优先性和效力性,通过剖析来更好地指导具体行为。  相似文献   

8.
赖锴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187-188
行政主体理论形成之时是为便宜行政诉讼被告的确立而借用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行政主体理论反而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确立的羁绊。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规章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并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对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所定性为"规章授权的组织",赋予其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最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赢得了法院与行政机关的角力,获得了实质意义上的胜利。规章授权的组织作为行政主体之一将深化或扭转人们对行政主体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有制企业的注销、撤销、合并、强令兼并、出售、分立或者改变企业隶属关系等公权力行为,我国目前不仅缺乏行政诉讼方面的立法制约,就是已经有的法律法规,《全面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等,对之的约束也是软弱无力的。而要让这些法律法规对涉及公有制企业的上述公权力行为的约束变得坚强有力起来,笔者认为,将之纳入行政诉讼固然有必要,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进行行政程序立法;如果没有行政程序立法,就是将上述问题纳入了行政诉讼,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用行政法手段重新塑造政府职能,对政府与市场主体关系加以重新定位,把宏观调控职能纳入法制轨道,在新形势下对依法行政原则的理解也不能局限于依法办事,而应理解为凡法律未授权的,行政机关均不得为之,包括具体和抽象行为。这种理解有助于防止个别既得利益部门阻碍破坏改革现象的发生。当前改善加强行政执法的关键是职消行政机关享有的过大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  相似文献   

11.
司法救济作为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在纳税人权利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在《行政诉讼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框架内,已经建立起针对纳税人的司法救济机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复议前置程序设计不合理、旨在保护纳税人以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缺失、税务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范围相当有限等等,这些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理是不同于授益行政行为,也不同于损益行政行为的具体行政行为中的一类,其对相对人的权益有直接影响,但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在行政主体为行为时并不确定。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对相对人权益的影响不同,可分为授益行政行为、损益行政行为和行政处理三类。行政处理不同于行政处罚。相对人认为行政处理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可诉性自从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撤销经济审判庭之后越来越为经济法学界所重视。要完善经济法的可诉性,可以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入手。在实体方面,要设定各种经济权利,同时赋予这些经济权利的救济权,并且区分可诉性法律规范和不可诉性法律规范的界限,对于不可诉性法律规范也要规定具体的救济措施和途径,并体现法律的民主和公平。在程序上,要尽量发挥现有诉讼模式的优势,在现有诉讼模式中给予纠纷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一、概念与性质 行政许可已在行政管理中得以广泛运用,但理论界对其概念认识尚未统一。笔者认为.行政许可系指特定行政主体依相对方之申请,依法赋予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要式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概念的内涵应包容五个方面:(1)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2)行政许可系特定行政主体所为之具体行政行为。实施行政许可系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设定行政许可之议会立法行为或行政立法行为。  相似文献   

15.
浅析政府信息公开之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然而,理论和实践对原告的资格、政府信息的范围、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之诉是否仅限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形等等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诉讼中,单纯靠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设简易程序,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提高行政审判效率。因此,行政诉讼法要积极回应现实中行政诉讼案件不断增多、行政审判效率偏低的问题,建议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本文提出几点具体设想,希望引起立法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论学位授予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学位授予主体是行政主体,它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前者是职权行政主体,后者是授权行政主体。如果申请人的请求被拒绝、不予答复或拖延时间,申请人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撤销和履行是对违法的学位授予行为进行法律补救的两种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攀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91-192
对行政行为的准确界定和分类是行政法学研究的起点,关系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和行政行为效力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行政行为概念和分类的考察,明确行政行为的概念、分类、效力等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吴宇 《环境经济》2011,(11):45-48
流域规划身兼科学技术指导性和法律规制性的特征,它既是人们在流域管理过程中的技术指南,又是管理机关据以管理流域的法律依据。我们目前的法律尚未给流域规划以准确的法律定位,但从它的制定过程和主体来看,流域规划应当成为一项抽象行政行为,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0.
环境行政补偿是一项重要的环境行政管理和救济制度,但环境行政补偿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我国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一些零散、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缺乏合理救济的必要保障,缺少内在的整序性而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适应现代法制发展需要的行政补偿制度。以至于相对人的损失得不到应有的救济。越来越不能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并且无法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本文从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一般理论入手,对我国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我国应制定一部环境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