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城市群是若干不同规模的都市圈在实现产业布局和功能整合下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产业升级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及资本积累等方面,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基于经济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竞争力、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因素对其产业升级均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特征,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建议中原城市群在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关注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间接效应作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在城市群层面进行分工,构建城市群层面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进而探索出一种精明、紧凑、和谐发展的内陆型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都市圈创新要素进行界定并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现状与都市圈内部联系强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资金要素等方面分别对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的配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三大都市圈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红霞  吴姝雅 《经济地理》2020,40(4):110-118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由于具备某些异质性特征,因而能够对集群中其它企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良好的领导、示范和引导作用。运用因子分析法辨识企业家能力、人才集聚力、技术创新力、市场领导力、产业影响力、产业链整合力六大异质性特征要素,构建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特征六力分析模型,并对这些特征要素的形成和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渺 《经济论坛》2008,(9):85-87
一、引言 战略网络是指为了共同的愿景,以战略中心企业为核心,将具有战略意义的战略伙伴通过紧密的契约关系联结在一起,以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为基础,不断进化和优化的经济合作关系网络。当前对于战略网络的研究多集中于针对战略网络的结构、关系等网络单一特性的研究,而缺乏对战略网络这一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的系统分析和针对网络中核心节点这一关键元素的特殊管理机制模式的深入分析。针对上述现状,本文将通过对战略网络基本特性的分析,尤其是针对核心节点的网络相关要素、原理分析,得到基于核心节点的战略网络管理控制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试探性提出相应的战略网络管理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区域核心要素的孕育、培养的角度分析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此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创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平台,具有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创新发生频率、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节约交易费用、加快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敏  冯俊文 《技术经济》2008,27(11):93-104
本文旨在为网络组织中核心企业与网络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提供理论支持。首先,构建了现有网络节点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网络节点企业进行分类,提出了各类网络节点企业关系管理策略;其次,采用Fuzzy集合论与AHP方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了核心企业与高价值的关键网络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质量评价综合决策模型;最后,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网络节点企业价值评价模型的应用以及核心企业与关键网络节点企业之间关系质量评价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域产业的整合与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的产业整合是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的产业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进入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层次,把都市圈域融为一体,形成深化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竞争的产业体系。该文着重对苏锡常都市圈的产业整合、上海与苏南板块的产业协同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企业的节点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制造业集群内创新网络的企业节点类型。主要以无形知识网络为研究对象,以制造业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为落脚点,以网络集中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在研究现有文献和考察我国一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在集群内的位置,将制造业集群内网络的节点分为3类,分析了各类型企业的特点和网络战略作用、发展前景等。提出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网络关系,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增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结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桃杏  吴殿廷  马继刚  赵莉琴 《经济地理》2011,31(4):561-565,572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将城市空间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铁路交通网络研究,对了解区域中各重要节点交通特征、加强区域间合作和优化区域铁路交通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目前京津冀区域铁路交通城市节点间铁路距离里程为依据,借助空间句法模型指标评价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规划的合理性;以区域内城际间列车联结次数为依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评价城市节点间社会联系的密切度。结论包括:①空间句法指标值中,京津冀都市圈铁路网连接度平均水平为3,控制值均值为1.06,平均深度值高于50的城市节点占85%,说明铁路交通轴线具备较强控制力和联动性。其中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等城市节点平均深度值相对较小,便捷程度相对较好;②社会网络分析均表明京津冀区域铁路网络结构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核心,以唐山、秦皇岛为次核心,其他城市节点为第三梯队的格局。京津冀铁路出行网络总体联系密度为0.673,说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铁路出行线路联系比较密切;③京津冀区域铁路网整体规划现状和连接格局、联系水平等与各城市经济发展基本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城市铁路网络规划与加强联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各城市产业特征,进一步统筹产业发展与铁路网络布局的关系,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the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guarantee of value growth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 of the risk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west enterprise, introduces analytical methods of the risk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measures guard against the risk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2.
Users need to connect a pair of target nodes in the network. They share the fixed connection costs of the edge. The system manager elicits target pairs from users, builds the cheapest forest meeting all demands, and choose a cost sharing rule satisfying:Routing-proofness: a user cannot lower his cost by reporting as several users along an alternative path connecting his target nodes;Stand Alone core stability: no group of users pay more than the cost of a subnetwork meeting all connection needs of the group.We construct two such rules. When all connecting costs are 0 or 1, one is derived from the random spanning tree weighted by the volume of traffic on each edge; the other is the weighted Shapley value of the Stand Alone cooperative game. Both rules are then extended by the familiar piecewise-linear technique. The former is computable in polynomial time, the latter is not.  相似文献   

13.
伴随集群核心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迁移行为,企业赖以获取重要资源的主要渠道将随之发生网络地理位置的转移。基于企业外部网络成长环境的分层性特点来探讨这种位置转移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结果。在首先界定核心企业成长空间三层网络的基础上,探讨了集群核心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在三层网络内位置迁移的不同方式,分析了不同位移方式下三层网络上网络资源分布的变化及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构建了核心企业在三层网络内成长位移与竞争力提升相关性研究的二维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核心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特征,对突破资源约束,实现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鲜有研究者从企业成长过程的视角对核心资源、创新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以浙江3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对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在这个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核心资源通过技术、市场、管理协同创新这一“中央处理器”的动态作用推动企业成长。该研究实证支持与拓展了企业成长过程机理,可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机理及路径范式,揭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在创新联合体形成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即发挥数据赋能的驱动作用,从而实现创新联合体跨界战略网络协同、跨界组织网络协同、跨界资源网络协同、跨界制度网络协同,形成协同演化动态能力,实现产品功能、生产制造及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凝练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路径范式:“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传统龙头集群企业—超级消费者”交互赋能。结论可拓展数字创新理论及价值共创理论,为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为智能汽车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及颠覆式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权力是企业网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了在中国集群情境下,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与之合作的配套企业合作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关系资本,探究其调节效应。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基于对238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核心企业知识权力、地位权力及感召权力均与配套企业合作行为正相关;此外,关系资本正向调节核心企业网络权力与配套企业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29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与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仅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②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渐进性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创新能力)均对企业核心能力有正向影响;③渐进性创新能力在内外向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突破性创新能力仅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网络中,处于网络中心的少数核心企业控制和影响着大量非核心企业,但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成长也将影响核心企业和整个创新网络。结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情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技术水平、知识吸收、研发模式、企业控制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均影响着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  相似文献   

20.
从提高中部地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出发,对企业人才发展通道不畅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多梯制"发展通道的构想,试图通过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来有效整合其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部地区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