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按照各自的目的和要求规定了理性的内容。随着经济和道德问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其理论的解释力与说服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二者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反思。而调整与反思的过程既是自身完善的过程,也是二者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借鉴、相互统一的过程。二者的统一可以从人性论、制度规范以及研究方法上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道德主体及主体性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性,完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净化党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在民族优秀道德基础上,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道德范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角度探讨如何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首先谈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性,然后谈到"经济人"这个理论抽象是否应该包含道德规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公共选择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指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都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为了尽量放大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正面效应,需要整合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现相互间的"相容性激励".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面对各种诱惑,人们的道德逐渐出现滑坡现象,诸多社会问题考问人们的道德素质。在现实语境下,道德主体,树立何种道德,以及如何树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要求的道德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简析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类主体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选择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指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都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为了尽量放大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正面效应,需要整合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现相互间的“相容性激励”。  相似文献   

8.
传统道德精神的主体性意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本体的意义。主体性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内在价值尺度,折射出人的主体性规定。本文更倾向于从柏拉图"道德即理性的生活"方面去理解道德和善。这样,道德的主体性在于亚里士多德的"人生所赋有的善德就完全应当以‘毋过毋不及的’中间境界为最佳。",以及与孔子的中庸道德境界以及宇宙观相契合。本文认为,在道德精神下的主体性体现了一种交互性和主体间性——对人和自然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经济伦理实现的主体机制,是指经济伦理主体自身的内部调控机制,即主体内部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主要包括:第一,价值牵引机制,即经济伦理主体以经济伦理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经济活动、驱动经济行为,以使自身经济行为合乎伦理价值的机制,包括价值群化和准则制定环节;第二,宣教机制,即经济伦理主体为把组织核心价值观传播给组织成员而构建的宣传、沟通、教育、培训机制,包括宣传沟通、教育培训和领导示范环节;第三,自律机制,即经济伦理主体自觉地以经济良心来约束自己的经济活动的道德机制,包括选择命令、引导监控和奖励惩罚等环节;第四,校正机制,即经济伦理主体在践履经济伦理过程中对实施效果的检查、衡量,对实施错误的修正,对不适应实际的措施的更新等机制,包括审查评估和修正更新环节。这四大机制之间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互联动,从整体上构成一个主体实践经济伦理的行动系统。  相似文献   

10.
对道德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从对道德的认识、德最初的经济因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成本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道德伦理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提出“第三调节”的概念并阐释了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目前道德伦理调节作用的失常及其原因的分析,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提出如何在经济转型期重建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2.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作为经济学研究假设前提的经济人,不能只表示个体经济人,还必须要有对社会经济人的假设抽象.缺失社会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研究只能从社会经济中的个体出发分析和探讨人类的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是难以展开的,因此迄今为止的宏观经济理论仍只是局限于解释经济个体之间的利益之争,而没有体现出更高层次上的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理性思考和自觉维护.在这种状态下,已经进入21世纪的经济学主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不仅不完全适用于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在其提出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基本上不被政府的宏观调控接受为指导理论.因而,深化经济人研究,增加社会经济人假设,必将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财政的改革内容映射出我国公共道德应具备普遍性、平等性、民主性和共情性特征,故应充分利用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契机,通过深化现代财政与公共道德的理论认识、规范现代财政收入体系、改善现代财政支出结构、建设现代预算制度和革新现代财政考量制度等措施,实现现代财政制度下公共道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经济法教学中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好课堂讨论,充分发挥经济法考试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经济学的概念及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被称之为"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经济学说史上,亚当.斯密第一个把经济学分析扩展到法律制度,成为当代法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在《国富论》中,斯密通过对学徒法、谷物法等一系列法律的经济分析,揭示了法律制度对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市场不完全"和"不完全市场"往往成为提高市场配置效率的桎梏.一方面,安排和利用投入存在障碍,也就是说,市场不能现成地提供企业所需的一切投入,或提供这些资源现成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当人们从纯粹的理论分析进入实际操作,尤其是进入到现实的企业管理活动中时就会发现,现实中的行为个体,特别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们,并非纯粹的自然人,更多的时候他们则会表现出"经济人"的经济理性.在企业产权激励机制存在缺陷时,特别是当企业改革遇到制度瓶颈制约的时候,现实会强烈呼唤企业家经济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腐败的蔓延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同的人性假设对腐败的根源有不同的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以“性善论”为人性假设,得出了道德防腐的结论;现代经济学以“经济人”为假设前提,得出了制度防腐与法制反腐的主张。在反腐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腐败是“次优选择”,主张有限反腐;有人试图“利用”腐败,任其“腐败出一套新制度来”,因而不主张反腐;多数人是主张坚决反腐的。通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腐败问题,认为腐败扰乱了市场的纠错功能,阻碍了改革进程,力主反腐。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日本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及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都出现了新发展,而日本对东盟ODA则出现了连年减少的局面.同时,以AJCEP正式生效为标志,日本与东盟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开辟了新局面.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推进"亚洲成长构想"将使日东经济伙伴关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道德在其本质上,不仅是某一经济形态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本性,它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形态价值维度的辩证运动。无论是经济现象还是经济学,都不能不讲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讲道德,除了一般原因之外,还由于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无论在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务实求效的原则,在不同的经济领域实施不同的道德内容,并由上而下地引导与升华,使其根本价值旨趣指向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