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的茧手     
满润鹏 《深交所》2007,(10):51-53
上个月休探亲假,离深返乡;离开家乡六年没有回家了,在看到母亲的时候,才发现母亲比我离开家的时候更显苍老,双鬓已经花白,鱼尾纹更深了。我们卸下行装,母亲开始无措地忙碌着,搂着多年未见的孙儿亲了又亲,忙不迭地为我们准备饭菜。晚上,坐在母亲的床前,和母亲唠着家常,我突然发现母亲的手上有几个硬硬的老茧,我握起母亲的手,细细地端详,母亲忙抽回手说没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家住闽西农村,家里十分困难,加上父亲去世得早,两个姐姐和我被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为了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母亲总是起早贪黑,终日奔波在农田、山野和荒地上,不是种地,就是砍柴,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望着母亲劳累的背影,年幼的我总想为母亲分担些生活的负担,并为母亲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女儿王某为母亲张氏投保了终身寿险,经母亲同意,受益人为王某自己。王某有一个哥哥叫王刚,好吃懒做,四处游荡,王某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怕母亲年老无人赡养才为她买了保险。1999年9月,王某回娘家看望母亲,不料因煤气泄漏,王某和母亲张氏双双中毒身亡。远在外地的  相似文献   

4.
母亲与鞋     
母亲已经故去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细节许多都逐渐淡忘了,但惟有一件事始终难以忘怀,那就是母亲做的鞋。  相似文献   

5.
回家     
雅园 《理财》2005,(2):92-92
母亲在三儿子家住了整整九年,今天,大儿子带着媳妇来北京接她回西北老家养老。站台上.三儿子一直无语.媳妇说请不了假,所以也没能赶来为母亲送行。三儿子为母亲调了一个临近车窗的位置,一切安顿好后才急急忙忙地下车。列车很快就启动了,母亲还是将脸贴近车窗,窗户是密封的,听不见母亲说啥.只见母亲不停地摆手让自己回去。  相似文献   

6.
一筐煤     
冬天来了,每年的冬天来临前,我都要为住在乡下的母亲买上一吨块煤,唯恐老人冻着。因为母亲的住房是在一条胡同的里端,任何车辆都无法进入,所以每次买煤都要把煤卸在胡同的外面,然后母亲再一个人用提筐一点点地把煤运到院内。那几年,我在外地工作,帮不了母亲的忙,我常常想,母亲提着的煤筐里是装不了多少煤的,那一吨煤她不知要搬多久!如今我调回老家的县城工作了,虽然还有十几里的路程,但偶尔抽点时间帮母亲做些杂活,还是比过去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7.
我与母亲     
《金融队伍建设》2007,(8):34-35
好几年没有回家与父母一起过春节,好长时间没有与母亲朝夕相处,今年初终于有时间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叙谈离别思乡之情。在家十来天,我与母亲形影不离,陪她看电视、陪她玩麻将、带她去公园、在长江边散步……其乐融融。春节中的一天,我为母亲整理房间,在一个小纸盒里,看见母亲保留的一枚枚奖章、证书,  相似文献   

8.
通话纪事     
1971年 “都几号了,还不寄钱来,莫非让他这一窝崽喝西北风?”母亲嘟嘟囔囔。 父亲每月按时寄回80块钱,我们一家八口人全凭这的80块钱过活。今天花几毛,明天花几块,那都是惦算着来的。母亲是家务总理,兼家务财长,总理财长都不是好干的差事,特别是经济拮据时期。没有特殊情况,不到月头,母亲绝不敢掏空腰包。可月头到了,仍不见汇款单,母亲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9.
又到周末了,住校的媛媛明天中午会回来,七十多岁的母亲又去了一次菜市,买了些新鲜的青菜和肉准备给她包饺子吃。媛媛是我和丈夫资助的孤儿,她十岁的时候来到我家,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正在读高三。虽然平时她上学的费用都是我们负担,但日常生活却是母亲照顾得更多。母亲一个人住,同我在一幢楼,媛媛每次回来都住到母亲那儿。母亲每个周末都会变着花样地给她准备好吃的,她总是说学校的伙食再好也没家里的好,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祖国母亲以她博大的胸怀,深深的母爱养育了十三亿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13,(11):65-65
主持人:根据国家及地方非因工死亡待遇的有关规定,劳动者死亡后,其供养直系亲属有获得丧葬费、抚恤金的权利。供养直系亲属是指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直系亲属。通常情况下,未成年子女可推定为父亲或母亲的供养直系亲属。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一对夫妇双双去世,留有两位未成年子女。究竟是将两位未成年人分别确定为父母的供养亲属,还是仅确定父亲或母亲的供养亲属?如果仅确定父亲或母亲的供养亲属,究竟是确定为父亲的还是母亲的供养亲属?  相似文献   

12.
母爱悠悠     
我是一只风筝,母亲是一根长线,三十八年来,无论我走多远,她张望着我,牵挂着我。“养儿方知父母恩”。到母亲已白发苍苍,到自己的孩儿天天成长,这种认识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   母亲每次到城里来,都要给我捎一些鸡蛋、两只鸭子。一进屋,她就当上勤杂工,拖地板,洗衣服,煮饭炒菜,不停不歇。住上二天,母亲又要回去,说要给爸爸去煮饭,要给弟弟去守店。四季轮回,母亲的牵挂不变,她常打来电话:“春捂秋冻,会有寒潮来,多穿几件衣服”;“天气燥热,多喝开水”;“胃还痛吗 ?”一句句关爱的话语,从老家传来,从母亲…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生日     
母亲七十四岁生日这天,全家三代人欢聚在一起,为母亲祝寿。在要点燃生日蜡烛时,父亲欣喜地宣布:“今天也是我和你母亲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一家人顿时欢呼起来。说着父亲郑重地从口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讲话稿”宣读起自己编写的打油诗。父亲深情地在诗的字里行间倾诉了夫妻患难与共、历尽沧桑的苦与甜,抒发了相敬如宾、互敬互爱之情,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澈,表达了对晚年幸福生活的憧憬,更希冀晚辈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相似文献   

14.
面对母亲     
同多数普通的母亲一样,我的母亲从小生长在土默川南的一个小山村里,缠小脚,穿粗布大棉袄,做一手好针线活儿。善操待家务,话不多,一副善良慈祥的面孔,这些烙在我头脑里记忆的碎片,是我对母亲的全部了解。  相似文献   

15.
我贷款10万元购房,得到母亲赞许;弟弟贷款20万元买车,遭到母亲批评。都是贷款消费,为何评价不同呢?因为我是兄长、我贷的少吗?显然不是。在母亲看来,房子是必需品、是建设性的,贷款是为了过更好的日子;而车子是非必需品、是消费性的,贷款是为了摆阔气、瞎折腾。  相似文献   

16.
《金融队伍建设》2008,(5):58-59
陪八旬老母逛菜场 2008年2月5日,阴历腊月二十九。这天早晨,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跟着母亲、已87岁高龄的秦厚修女士出现在自家附近的兴隆菜市场,陪伴母亲采买年菜。  相似文献   

17.
Mia编辑 《投资与理财》2013,(21):108-108
1946年12月2日,在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亚,诞生了一个名叫乔瓦尼·詹尼·范思哲(Giovanni Ginanni Versace)的孩子0他的母亲是个非常聪明的“土”裁缝,不需要任何样板,只要一块布,一支标记笔,就可以裁剪成衣。她曾是“巴黎时装店”的老板。范思哲的家与母亲的作坊相隔不远。幼年的Versace就在母亲的缝纫店里干活,学着做一些简单的裙装。9岁时,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设计了第一套礼服,一种用丝绒做的单肩礼服。回忆往事,大师曾说:“正是妈妈的这种工作环境,培养了我对时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把保险产品作为节日礼物送给母亲,是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上佳选择之一。建议不妨从实际状况出发,为不同年龄段的母亲“订制”相应的保险计划。  相似文献   

19.
我深爱我的母亲,至今还依稀记得在我五岁的那一年——1969年的国庆节,初次登上生产大队搭建的舞台,牵着母亲的手,放声高歌《东方红》。三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然而,每每想起这一幕,我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激动与眷恋。是的,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这一刻,让我深深感触到了母亲的温暖和伟大;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在老师和母亲多年的教诲、关怀中,我渐渐懂得了“10月1日”的不平凡。正因为这个,幼年的那一次登台演唱,就像一颗闪烁光芒的明星,永恒地镌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20.
哥哥结婚时,考虑到不少亲戚是城里人,父亲准备进城兴办婚宴。对此,母亲坚决反对“家里鸡、鸭、鱼都有,何必去包席呢?”但母亲还是作不了主婚宴仍办在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