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徐良栋  李顺珍 《新智慧》2006,(11):30-31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各项准则之间需要实现全方位协调,这也是准则体系构建的难题所在。本通过对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情形的探讨,剖析《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简称“企业合并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两项准则之间的协调途径。  相似文献   

2.
不同会计制度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包括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三种主要形式。根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适用《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与现在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相比,新准则做了较大变动。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郭维  杨旭 《新智慧》2008,(5):26-27
长期股权投资是大中型企业经常面临的会计事项,在实务操作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关联度大且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总结自己上市公司中报、年报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对企业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衔接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为了适应变化,做好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比照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为"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范围、初始成本的确定及调整以及报表披露内容等事项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新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有很大的变化,第2号《投资》准则更是有很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论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之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其解释,对于权益性投资,企业仍然首先需要区分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因此,文章通过阐述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理论依据及其优点,进而提出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在新准则中的变化,分析了我国对长期股权投资达到控制程度的会计处理方法改为成本法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权益法有鲜为人知的缺陷,最后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贺泽禹 《新智慧》2008,(2):28-29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上有较大的变化。笔者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业务问题,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一些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两类资产,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笔者拟对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本身经营策略的变化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智慧》2006,(4):24-2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二)本准则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1.
朱莲美 《新智慧》2007,(11):23-24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分类存在的问题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二章初始计量中,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两大类;而在第三章后续计量中,为规范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又将长期股权投资划分为四大类,即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2.
刘专 《新智慧》2005,(9):42-43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规范企业的投资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统称《制度》)。但在实践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仍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颁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与投资相关的有3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投资问题的规范在许多地方有不小的变动,这种变化必将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照新旧准则,阐述和分析新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潘翠英 《新智慧》2006,(5):25-26
新准则分为“总则”、“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披露”四章。1.总则。该章明确了新准则的制定依据和适用范围。2.初始计量。新准则按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方式,分别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汁址方法。具体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准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活动来快速提升企业的价值。然而在一系列的繁荣背后我们仍会看到投资企业利用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来粉饰财务报表、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严格规范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新准则的颁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思考。本文拟从核算范围方面、成本法方面、权益法方面对新准则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在于较为系统地对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力求了解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深层次思想,把握国内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与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的会计准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程序中,新增了一道调整程序.了解合并财务报表应调整的内容及方法,对于正确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包括一条基本准则和三十八条具体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核算等方面。公允价值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对企业的财务计算和经营成果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阐释公允价值的内涵和意义,重点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运用公允价值对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规范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了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2001年1月18日又作了修订,该项准则对规范投资的核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些肤浅的意见以供商榷,如关于投资成本的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中对于购买分期付息债券时价款中所含的未到期利息是否应包含在内;长期债券投资的相关费用是应该计入"财务费用"还是应计入"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和数额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中关于清算性损益的界定等.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边晓燕 《新智慧》2006,(3):50-50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准则》),其中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件)的有关规定有所不同。本假定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就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及相关税法规定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彭一浩 《新智慧》2007,(5):24-25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将企业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确认了两套不同的成本确认原则,那么国家出资者的长期股权投资究竟应该适用哪一套成本确认原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