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城市化、都市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与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变为城镇地域;城镇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城镇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城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是精神文明的进步。它起源于工业化,促进着现代化,带动着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是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公共 绿色空间,并受建设用地的支撑与约束,科学认识其与人口、 建设用地相互关系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引入“脱 钩”理论及模型,将“公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联动,系 统分析1996—2016年三者耦合特征及整体复杂关系。研究 表明:1)公园绿地建设与人口协调关系严峻,与“以人民为 中心”导向脱节;公园绿地与建设用地处于“以土地推绿地” 的“挂钩”增长态势;2)从整体联动视角看,约1/3城市的公 园绿地与人口、建设用地整体统筹建设不协调,公园绿地发展 面临“过度依赖建设用地”困境,亟须转变成“因人口制绿, 以存量建设用地为基”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口分布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时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表现为北疆人口密度高于南疆,东疆人口密度最低;北疆经济密度最高,其次是东疆,南疆最低。人口集中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新疆的经济发展受到人口集中的影响,而且从长远看还必须认识到水土资源和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是经济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验数据,通过对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以及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人口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及增速与经济增长呈弱性相关,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呈高度相关;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人口增长率下降对经济发展起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成 《经济地理》2001,21(1):76-80
本文从陕西北缘六县市人力资源现状入手,运用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该区人力资源与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该区人力资源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1)人口增长方式的转移;(2)流动人口的影响;(3)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该区人口,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86-288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低碳发展已经全社会的共识。以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1年的统计数据,使用STIRPAT模型分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各省的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上海市应该从人口和产业结构方面入手;江苏省应该在控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大力降低单位能耗;浙江省应该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发展以金融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接影响;生态入侵引致的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效应;“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分析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生态意识、领导决策、控制人口、环境科学技术、就业冲击、环境容量变动等诸方面的压力和影响;揭示和论证科学文化素质在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努力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黄泰岩 《经济纵横》1996,(11):43-48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黄泰岩在美国,对劳动力通常是这样界定的:年龄在16岁及其以上的人口称为工作年龄人口,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口国以下原因并不进入劳动大军成为劳动力:一是需要照顾孩子的妇女;二是需要继续上学的学生;三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经济活力中部强,而东西部山区弱;动态演化总体上具有向中部地带集聚的趋势,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1990年以来又有分散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丘陵山区人口与经济动态呈逆向演化态势,是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1世纪初,应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1.
晏英 《经济视角》2004,(4):13-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以3.2%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老龄人口在中国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1982—200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0—2025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25—2050年是缓速发展但高度老龄化阶段。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其独有的特点: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庞大;人口老化速度快;我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历史跨入了崭新的21世纪,回首特区20年的辉煌历程,计生工作为特区的辉煌添上了闪光的篇章。其中罗湖区计生工作犹如锦上添花,独树一帜:1995年被评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八五”期间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0年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1年2月在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中又获得总分第一……这一串串荣誉的光环,凝结了罗…  相似文献   

13.
人口迁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增长则是人口迁入的重要吸引力。由此,人口流失地区往往面临人口迁出与经济增长缓慢且互为因果的循环困境。健康服务业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产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进而引发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缓解人口流失地区的发展压力。基于2009—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人口迁移、健康服务业、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适度人口迁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健康服务业在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其中社会卫生支出的调节效应最显著。健康服务业的调节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人口迁入未达到门槛值时,健康服务业短期内会弱化人口迁入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当人口迁入超过门槛值时,健康服务业会弱化过度迁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拉动经济增长;对于人口迁出地区,这种效应则恰好相反。因此,应大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适度放宽健康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以“防、治、养”为主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调整政府卫生支出投入比例,实现健康服务业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发展研究》2009,(11):F0003-F0004
近年来,省人口计生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与群众同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创造良好人口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胡鑫  左晓安 《新经济》2023,(4):81-93
本文利用广东省2000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VAR模型分别构建模型对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相关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定量分析中,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显著双向影响,且经济规模与人口流动的相关性高于经济结构;在VAR模型中,经过协整分析,发现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存在唯一的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分析了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规模及经济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强弱。研究揭示,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发挥两者的联动作用,实现人才吸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江峰松 《经济前沿》2004,(5):i050-i052
富田区是深圳市中心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85个社区居委会,是深圳市常住人口和流动(暂住)人口最多的区之一。2003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27‰,低于市下达指标3.93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7.
就业空间是新市民宜居宜业的重要载体,其分异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文章以常熟市为例,用区位商测度新市民与户籍人口的就业空间分异,观察两类人群主导就业区的分布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产业、地理区位和建成环境因素对区位商的解释力。结果表明:新市民就业空间相较于户籍人口集聚程度低,尽管二者均呈现典型的单中心特征,但新市民就业空间在南北向有明显延伸现象;新市民与户籍人口主导就业区呈现圈层嵌套分布特征,新市民就业主导区呈环状围绕城市中心分布,户籍人口就业主导区则分布在城市中心和远郊镇区;新市民就业空间分异受到地理区位的影响最大,产业和建成环境的影响也表现显著,且不同因子交互可显著增强各类因子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蓄滞洪区发展的“两难境地”:经济发展与行蓄洪功能的冲突,提出了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思路;有效控制区内人口规模;蓄滞洪区局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注重蓄滞洪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创造条件,实施洪水保险等。  相似文献   

19.
集聚效应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300余个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变迁分析发现,伴随着人口流动与人口集聚水平提升,整体上城市间的人均GDP差距收窄,分布更为均衡;对人口集聚水平与产出效率间的规律探索显示,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与产出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全面地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人口稠密率”指标作为对城镇化率评价的重要补充,进而将“人口稠密率”纳入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对2022—2030年不变价GDP增速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我国GDP年均复合增速约在5.03%左右。从空间分布深度挖掘人口集聚红利,协同驱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因此,要逐步打破市场分割,提升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协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处理好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伟国  张超 《经济地理》2003,23(3):388-392
通过对义乌市暂住人口的问卷调查,分析暂住人口对城市整体环境和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评价,了解两者之间相似与不同之处;再通过对暂住者定居可能性的分析,归纳他们对改善城市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政府如何改善暂住人口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他们安心定居的信心,必须解决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