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林  王丹 《北方经贸》2013,(7):168-169
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的制约因素。提出构建"龙江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体系、发展新兴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新型体育旅游商务区、加大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自主研发、完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和开创生态环保的体育旅游集群产业等策略,为进一步实现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体育旅游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形成良好的体育旅游产业经济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整合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集群理论体系不完善、集群政策导向不明确、集群文化优势不突出、集群产业加工链不完整等问题,制约了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应加强集群理论研究,明确产业集群政策导向,加强产业集群文化建设,加快丰富产业集群链条,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集群支持系统,从而推进全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厦门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厦门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协调能力低、集群化弱、品牌宣传不够、缺乏协同平台等问题。论述旅游产业虚拟集群与电子商务的协同机理,提出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组织构架,为厦门旅游产业虚拟集群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天津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及特点出发,通过对天津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分析,天津旅游产业集群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景区难以形成品牌、旅游资源建设层次低、旅游产业规模小、市场缺乏效率等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当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促进其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津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及特点出发,通过对天津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分析,天津旅游产业集群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景区难以形成品牌、旅游资源建设层次低、旅游产业规模小、市场缺乏效率等诸多问题。政府部门应当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促进其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研究主要是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影响,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作用,总体来说都是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的,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比较缺乏,没有办法解决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集群之间的各方面问题。然而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发展、推进才能是两者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入手大西安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测算大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推进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初期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柏林 《北方经贸》2012,(5):134+136
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新型体育旅游产品,管理服务制度不完善,偏重效益,轻视环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地从"低碳与环保"的视角提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体育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探寻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旅游资源缺乏认识等制约因素。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因素,才能使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相结合,它既能缅怀历史又能欣赏独特的红色资源,这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越来越火热。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本文立足六安市红色旅游现状,结合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一步针对六安市红色旅游提出区域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六安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尚处在探索阶段,这与日益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践是不相适应的。另外,由于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旅游资源开发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都是政府主导,政府在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治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总结旅游产业集群实践,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理论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业集群基本理论,还可以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形势下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以其特殊的区位纬度和体育人文精神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来自其自身和外部等环境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首先阐述了新时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于自身发展的要求,接着分析了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缺乏有效的营销战略和实施执行方案使得体育旅游产业营销的创新力度不够、尚未能够从产业链的视角和理念来看待体育旅游产业相关主体的战略合作机制、相关体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辅助配套设施建设的匹配和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对于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的利用和整合方案不足等问题,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和调查研究数据提出了促进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壮大旅游生产力。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特征和优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影响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模式。强调要建立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和要素集群区,实现旅游产业在数量、规模和结构方面的平衡协调,努力发挥旅游经济的龙头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董俊秀 《北方经贸》2014,(7):279-280
近几年来,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引起了学术界广范关注,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发展内容也相应得到具体的分析研究。随着经济与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以至于难以与外国产业集群来进行竞争,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属于国家的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从个人观点我来谈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集群度已成为衡量区域旅游经济、竞争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界定,特征介绍,导入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行业集中度等经济数学对海南旅游产业集群程度进行定量识别、判定和分析。意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量化分析和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潜山旅游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具有产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的组织形式,本文简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概念,分析潜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如何促进潜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 《商业时代》2007,(9):94-95
本文论述了产业集群的特性和旅游产业集群类型。通过分析旅游产业集群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表明我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旅游产业集群的合理运作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培育和壮大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得到普遍关注,旅游产业的有效集群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邯郸市的旅游资源,运用区位商法,给邯郸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定位。通过区位商法的界定,分析出邯郸市旅游产业集群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为邯郸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邯郸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7年,阳江市接待游客2086.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7.61亿元,凸显优势产业的地位。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阳江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蓝色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阳江市蓝色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绝佳的契机。然而,阳江市蓝色旅游产业品牌的培育缺乏整体的规划,基本处于被动和散乱的状态,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蓝色旅游产业品牌的培育和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将先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品牌的研究综述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再对阳江市蓝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借助集群品牌建设的理论,提出阳江市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和管理的战略途径,希冀对阳江市的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集群是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利用区位熵识别西藏旅游产业集群,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区位独特性、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性及经济带动性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政府主导、文化吸引、基础设施承载及企业创新的西藏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山市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被提上日程,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其各项指标均符合产业集群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黄山市旅游产业集群,有必要对黄山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动因进行分析,本文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找出黄山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的动因,通过动因的分析为黄山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将来发展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