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为抗疫情、稳增长,我国地方债务压力再度上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之间、地方债务结构与支出结构之间、专项债项目收益与债务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错配。必须精准施策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文章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朝晖  李晓斌  曾一  曾珺 《财政科学》2022,75(3):155-160
本文系统梳理了党的领导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探索实践,归纳总结了其内在逻辑、规律认识,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付莉  王訸 《中国金融》2020,(8):97-98
<正>旧《预算法》下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旧《预算法》生效的时间范围内,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包括1994~2008年的萌芽发展期,以及2008年之后的井喷发展期。在2015年新《预算法》颁布前,2011年和2013年审计署分别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梳理,并发布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权威报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逐渐浮出水面。整体来看,地方政府名义债务规模累积速度大于名义GDP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对财政风险的日益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风险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认为,我国现行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是造成这一风险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及时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金融研究》2021,498(12):170-188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相似文献   

6.
《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予页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并不健全,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划分还不够科学,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在面临艰巨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权力,普遍财力匮乏。于是有些地方政府被迫采取一些非规范的融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债务,结果造成地方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剧增,增大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既有利于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又有利于中央对各级政府债务的全面监管,有效避免债务危机和财政风险。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地方公债信用管理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其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而在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和非议。在2014年8月31日的新预算法及10月2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通过后,融资平台的存在价值和未来命运再一次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而当12月8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限制城投债质押回购资格后更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机构投资者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恐惧。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新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下,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澄清思想、指明地方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思路就显得尤为急迫和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诞生的经济根源、历史贡献及其现有体制环境下的不可替代性,论证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存在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针对融资平台存在的体制机制缺陷和问题,同时根据新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提出了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来转型和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债务形成原因及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张利星 《时代金融》2014,(29):215+222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债务形成原因及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万亿元,城投债(含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余额为4882.5亿元,再加上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2670亿元,地方政府公开可计算的总债务已超过8.42万亿元.中国银监会曾披露,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为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通行做法。但各国的举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国家也曾不只一次的发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也正是在这些惨痛教训的警示下,各国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办法:中央政府设立机构加强债务监管,设定地方政府举债权限,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双向实施债务规模控制,设置量化指标强化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对违规举债严格问责、严厉惩处。本文对英美等国债务融资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有效防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风险来源。本文选取2008-2019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债务指标,基于私人投资行业异质性和债务融资渠道差异,深入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挤出私人投资。分行业来看,债务对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存在非对称的影响效应,强挤出房地产投资,对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存在微弱的挤入效应。(2)分债务融资渠道来看,相对于地方政府公开债务,非公开市场债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强,并且公开市场债务有利于非房地产私人部门投资。因此,后续应加强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继续优化债务结构。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政府类投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随之而来融资规模扩张过快、潜在财政风险增加等问题逐渐显现。从近几年的政策层面上看,中央不断发布新法规、新条例,用以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投资主体和政府在履行投融资职能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新政出台的新形势,最后结合新政背景,对未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新平 《金融博览》2015,(2):34-35
当前,随着《预算法》的修订完毕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债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再一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不但因为全面廓清地方债务是件不折不扣的好事,更是因为担忧举债渠道收窄之后地方发展动力不足。为了妥善解决上述矛盾,短期之内,可在用好公司合作融资和规范融资平台发展上多做功课;长期而言,则应从加快完善地方债发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相关制度上重彩浓墨。  相似文献   

15.
16.
审计署2011年6月发布的第35号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这一债务总额超过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旦爆发将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地方经济发展停滞、政府公信力减弱,甚至影响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我国整体债务风险指标的评估范围,从新的视角分析中国的债务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周睿 《会计师》2014,(6X):11-12
我国从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地方债务体系从无到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税收、地方土地融资,再到如今的自主发债试行和前不久的施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体系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我们有必要对地方债务融资体系进行探讨以便为未来地方债务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4,(12)
我国从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地方债务体系从无到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税收、地方土地融资,再到如今的自主发债试行和前不久的施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体系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我们有必要对地方债务融资体系进行探讨以便为未来地方债务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中的重要角色,二者由此消彼长到互为补充再到各自归位的关系演变过程,刻画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主要脉络和治理思路。基于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历程的梳理发现,以“地方政府债券+PPP”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业已形成,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迈入“零容忍”时代,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水平为目标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已成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和PPP项目融资管理的主题。在以依法适度的举债权推进建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的同时,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的平台公司仍将在地方基础建设中面临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