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定原则已为我国物权法确定为基本原则之一,对我国物权体系的确立,交易秩序的维持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对物权法定原则概念的界定、内容的阐述,以及物权法定原则确立的原因及违反结果的论述,分析了当前物权法定原则否定学说的理由,指出其实质的不舍理性,明确了在我国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意义及其解决物权实践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决定了其必须物权化为农地使用权.我国物权立法应当在确立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农地使用权转让.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第37条规定的侵害物权产生的赔偿请求权一般称为物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它不是物权请求权,是侵权请求权,其应适用侵权行为法规则.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规则存在着固有的空缺结构.依我国<物权法>第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的变更、取得均须登记始生效力.我国不动产登记主要采取形式审查,一般不涉及实质审查,这就可能造成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权利人和真正权利人不相符,以致实际物权和名义物权的对立.鉴于此,应设立一种制度:物权虽经登记,但经真正权利人证明登记的名义物权不具有正当性,则其应获得实际物权,名义物权人和实际物权人理应重归统一.应允许司法者运用合理司法裁量权以使实际物权人获得司法审查的最终救济路径,从而填补物权法规则的漏洞.  相似文献   

5.
物权行为理论以其深邃的思想、严谨的逻辑和高超的法律技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物权行为又客观地存在,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对物权变动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因此,在我国即将制定的物权法中不应舍弃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理论,以防贻误了确立物权行为制度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我国《物权法》第二条进行研究,对我国物权概念进行解读。在物权主体上指出物权概念的最大意义在于肯定了个人可以作为物权主体,个人所有权与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具有相同的效力,受法律同等的保护。在物权客体上打破物必有体的认识,对作为物权客体的物进行广义解释,既包括有体物也包括可以支配管理的无体物,但不包括知识产品。文章明确支配与排他是物权的本质特征,构成物权的两翼,必须在物权定义中加以明确,否则物权定义必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公司董事会经营权不是传统物权理论中的任何一种物权,也不具有物权的性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性质模糊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界线。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思想根源上看,正是受了物权至上观念的误导。国企改制成公司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目前, 我国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更不承认其无因性,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亟需构建一种完整的物权行为理论框架, 并在这一基础上, 配合善意取得制度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具备本质的统一性与互补性,二都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冉 《大众商务》2010,(14):248-248
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目前,我国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更不承认其无因性,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亟需构建一种完整的物权行为理论框架,并在这一基础上,配合善意取得制度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具备本质的统一性与互补性,二都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生活领域近期突现的余额宝等金融产品是动产用益物权的适用形式,其分别对接的货币基金系在货币之上成立的用益物权;我国学界关于用益物权客体的某些主张太过牵强,不能成立.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对接基金的经济本质的正当性和经济价值的有效性,并对“余额宝冲击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与金钱有关的权利都是债权”、“理财产品都是用益物权的适用类型”等学术主张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杨晶 《大众商务》2010,(16):272-273
《物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形式物权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物权立法勾画出了物权法的逻辑路线,使人们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物权法的脉络,省却了许多在散乱的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判例中寻找物权法律的麻烦,避免许多因法律规范不相一致而生的误解和混乱。物权立法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一部统一的物权法的期盼。这就是物权立法的形式价值所在。同时《物权法》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形式物权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物权立法勾画出了物权法的逻辑路线,使人们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物权法的脉络,省却了许多在散乱的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判例中寻找物权法律的麻烦,避免许多因法律规范不相一致而生的误解和混乱.物权立法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一部统一的物权法的期盼.这就是物权立法的形式价值所在.同时<物权法>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用益物权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益物权在传统物权法中主要是关于不动产(土地及其定着物)的他物权,它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就适应我国学界及立法对建立用益物权体系的不同意见、设计用益物权体系应考虑的因素、如何建立完善的用益物权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然后主要研究了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应有内容.对于地上权、农地承包权、典权、居住权、地役权和特许物权等具体用益物权形态的名称采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对于自然资源物权化采用了用益物权模式,但由于民法上的用益物权仅可设立于对物的非消耗性利用之情形,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性利用也涵盖进来,导致了法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和对现实生活的严重扭曲。至于学界提出的占有权模式和准物权模式,则亦均因其固有的弊病而无以胜任。立足于我国物权法立法体系,唯用益物权制度和所有权制度可堪采用于自然资源物权化,故应考虑建构自然资源物权化的二元立法模式,在尊重自然资源原始公有的前提下,以非消耗性利用和消耗性利用之划分为基础,以私法中的债为原因,分别为其他私法主体设立用益物权和所有权,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物权化。  相似文献   

15.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基于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功能与效力.针对我国当前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进行立法思考。以求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探寻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中有争议的条文,从逻辑结构、立法体系、文意解释等方面进行论述,可表明其中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就《物权法》中的相关条文,可厘清债权形式主义区分原则与物权形式主义区分原则的区别。就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过程进行详尽分析,可证明我国立法中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7.
物权变动规则是我国物权法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物权与债权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的物权立法应当接受物权行为理论,建立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规则,并对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依据通说,物权行为理论之物权行为独立性、无因性及形式性均为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项,皆无法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准确的认知。故要探讨物权行为无因性,得从物权行为理论入手。而物权行为理论,实乃以意思表示为基础创设的东西。本文对物权行为的理论溯源、发展、有关争论及物权行为中的意思表示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评析,认为我国应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无因性和形式性。  相似文献   

19.
物权变动的价值追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安全和效率。本文从公示公信原则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公示公信原则对我国物权变动价值追求的满足,并详细论述了公示公信原则在我国动产和不动产物权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争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所指涉的独立于债权合意的物权合意根本不存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不利于保护出卖人利益、增大了法律适用难度且其功能可被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制度替代,物权立法不宜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