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在政策上、技术上、产业上具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越条件和基础。分析广西的实际,关键是科学选择产业领域,找准产业关键切入点,并以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重点突破,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背后却存在产业布局的同构化和碎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低端化和粗放式,产业市场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等多种隐患.隐患的形成是地方政府、企业、国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除隐患需要政府在政绩观和发展观、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区域合作、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保障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玮 《改革与战略》2014,(11):116-119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4.
单东 《特区经济》2011,(11):23-24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独有的政治、经济、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利用协同创新高效整合资源的能力,使得京津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全面深度合作。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和可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的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大的产业化开发阶段。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转化及升级能力对于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分析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缺乏集群效应、自主创新能力差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创新带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武,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它的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决定了其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但现行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为之提供高效的、优质的金融服务。文章认为,必须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创建丰富、特色的金融产品系统和能够适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创建区域性债券发行市场,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以此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它的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决定了其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但现行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为之提供高效的、优质的金融服务。文章认为,必须建立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创建丰富、特色的金融产品系统和能够适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创建区域性债券发行市场,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以此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涛 《改革与战略》2014,(2):58-61,99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进入后危机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模式向内需拉动和技术驱动转变条件下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和特点机理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促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0.
陈盛祥 《改革与战略》2012,28(10):93-96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战略新兴产业萌发于科技创新,壮大于金融支持。金融市场越完善,创新的生命周期就越短。本文通过使用传统计量方法与空间计量方法,以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为例,测度新兴产业不同生命周期与不同金融支持工具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兴产业不同生命周期与金融资源配置主体的动态对应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说,银行信贷是最有效的金融支持工具;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金融资源的配置主体应是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政府过度扶持不会产生明显作用;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和衰退期,金融资源的配置主体是完全市场,政府退出,所以放开对私营银行的限制,放松利率管制,放开区域金融垄断是拯救战略新兴中小企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赵志泉 《改革与战略》2011,27(12):54-56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竞争成败,其财富效应和政治效应已引起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并迅速行动。然而,新兴产业尽管机会很多,但是陷阱也多,一旦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话,将损失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维度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和分类指导,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必须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目标任务,天津市逐渐把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全面增强天津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社会和谐稳定水平,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4.
徐代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11):49-52
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作为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章认为,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应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共识,破除产业融合发展障碍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探索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来实现两者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现状、发展前途、发展手段和发展基础看,我国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注重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调控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天津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文 《天津经济》2010,(8):22-24,31
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讨论的升温,可以预见2010年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转变之年。发达国家发展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途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可以称为新兴的经济刺激方案。天津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天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7.
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宜  李妃养 《改革与战略》2012,28(10):97-100,104
文章从高新技术产业角度分析了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及国际化现状,探索其国际化存在的不足及核心障碍,并提出广州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孵化基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5):153-155,159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制培育条件下的政府定位找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遵循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的本质和产业化的一般规律,新兴技术产业化战略图能够准确识别新兴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内在要求以及存在的市场瓶颈和制度障碍等问题,帮助政府准确地进行战略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由创新链整合机制、产业链整合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机制、社会系统配套机制四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