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负担问题始终是税收政策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自1994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税制改革至今已有9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宏观税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税制改革等问题将展开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证实表明,我国宏观税负的提高只是一种恢复性增长,税负没有偏重,在世界上仍处于偏低水平,税收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主要基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由此引发的税基扩大。为提高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需要对我国的税收负担和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二五”税制改革初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佐 《山东经济》2011,27(3):5-14
中国现行税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会给税制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2011年至2015年)的税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可以考虑继续以合理调整宏观税负、优化税制结构和完善主体税种3个方面为重点,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具体而言:在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下建立合理的税制结构,从合理调整税基、税率和税收优惠入手解决问题,既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又要借鉴外国的经验;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与长远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4.
宏观税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税收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宏观税负变化本质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分配关系变化的状况。决定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政府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责范围大小。笔者立足于对中国宏观税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宏观税负进行了国际比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5.
李建英  陈平 《山东经济》2012,(2):121-126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表现为税收增长的速度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来看,税收弹性系数偏高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税收风险,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税收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于: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上的差异,GDP结构与税收结构之间的差异,累进税率制度,税收征管水平等。建议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预防机制,建立科学的税收增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税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低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总体的发展态势,指出宏观税负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税制结构存在制度性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税制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的十年税收高增长,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现象。高增长既有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的因素,也有征管水平提高、纳税意识增强和除费正税的原因。今后几年我国经济仍处在税收高增长的发展时期,而且宏观税负也没有达到由高转低的临界点,应收尽收有较大空间。今后三五年内税收增幅继续高于GDP增幅的条件依然存在。在此期间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完善税制。  相似文献   

8.
詹正华 《特区经济》2010,(11):16-17
宏观税负的高低,不仅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高低,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合理确定宏观税负水平,对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增强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应与其政府履行其职能对财力的客观需求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考量我国宏观税负的实际水平时,必须考虑事实上存在的视同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9.
税负过重,还是税负不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我国的税收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3倍的速度增长,税收增幅连续几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引起了一片减税的呼声。但是从实际的税收负担水平分析,我国目前并不存在减税的空间。税收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税负过重,而是税负不公平,所以现阶段不应该实行减税的政策,而是要改革税制,促进税负公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上海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宏观及产业税负的生产要素、对外经济开放相关因素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了税负的变动。分析发现,在名义税率和征税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控制宏观税负的过快增长,需要增加生产要素的供给,而最有效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海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国内其他地区市场,因此,进出口增长和调出增长等对外经济行为不仅不能更多地拉动GDP的增长,反而导致宏观税负和其他各项税收税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927~1936年中国宏观税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税负体现了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能力,传统的观点认为我国近代时期税收负担沉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利用拉弗曲线对1927~1936年间的最佳宏观税负进行了测定,然后与当时国民经济所承受的实际税负进行对比,得出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的分析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前后的10年(1987年~1996年)间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趋势,指出宏观税负总水平呈下降趋势,而政府预算外收费则呈上升趋势;探讨了确定中国宏观税负模式的基本思路,认为正确的途径只能是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确定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并对双元结构财政模式下的公共财政规模进行了理论界定,进而提出了中国宏观税负理论模式(MT=A±B);根据本文提出的宏观税负理论模式对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进行了分析判断,认为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介于18%~24%之间可能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郭彦卿 《山东经济》2010,26(5):105-110
税负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政府职能能否正常履行,而且影响经济发展。宏观税负客观上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及完善过程中,宏观税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财政自身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本文以1993-2006年为实证分析区间,估计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为23%-30%。我国的宏观税负已处在最优区间,目前首要问题是对财政分配秩序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树佳  韩静涛 《特区经济》2006,213(10):60-61
本文主要从近年来深圳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税收水平等方面利用Logistic曲线判断深圳市未来合理的税收区间,对深圳现行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合理性判断。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GDP和产业结构变化所对应的税收变动趋势进行判断。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结合大量深圳市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统计方法来对深圳市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判断并且研究GDP和产业结构变化所对应的税收变动趋势,从而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15.
作者梳理了企业税负衡量标准的相关文献,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死角损失"原理,观测中国近年来的广义宏观税费负担,发现其依然处于偏高的水平上。尤其对于贡献绝大部分税费的企业来说,整体税负过重的倾向并无根本改观,其中非公经济的税负更是连年超过国有企业。在对企业税负的衡量中,作者采用了世界银行的总税率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同时在对企业实际税费负担的计算中以上市及非上市公司为代表,测算了企业销售利润率与税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而阐述中国税制所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黑龙江省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试图揭示黑龙江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省税收收入随着地区GDP的增加而增加,地区GDP增长率随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增长也呈正相关关系。为此黑龙江省需要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优化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17.
傅钢 《魅力中国》2010,(32):352-352
宏观税负从总体上代表着政府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占用程度及在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成为所有财税问题的核心问题。本文考察了我国三种口径的宏观税负,并从税负水平是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能否满足纳税人的公共需求两方面进行评判,从而提出调整宏观税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入世过渡期已接近尾声。而我国金融改革依然滞后。鉴于税制影响到金融业的规模、结构和风险程度等,在我国税制新一轮改革正在展开之际,可以把作为税收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税制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巧妙的把税收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改革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综合改革的新思路,有利于金融行业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金融税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金融类企业所得税税负偏重,内外资金融类企业税负不统一,金融业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过重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腾 《新疆财经》2010,(4):57-6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个人私有财产特别是房地产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现行房地产税制缺陷的不断暴露,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和物业税的开征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首先利用1994年-2007年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税负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中存在"轻保有、重流转"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由此认为我国必须尽快开征物业税;最后就开征物业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雪 《中国经贸》2013,(16):303-304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税收政策成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统计数据,运用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两个指标,指出目前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