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相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阳 《世界经济研究》2004,26(10):45-51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学中众多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1993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成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的物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协整方程的符号与理论分析一致。我们认为购买力平价在1993-2005年间的人民币汇率中成立。  相似文献   

4.
伍劲熹 《中国经贸》2012,(18):92-93
基于1994—2011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美国联邦基金率及中美两国消费品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结合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利率平价及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中国政府的调控下逐步升值,虽然其中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对汇率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导致人民币升值这一趋势的逆转,从而在总体上表现为中国的利率和物价水平高于美国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汇率的变动不仅仅与物价水平相关,还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率、资本流动等其他经济变量以及该国施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关。因此,必须对购买力平价计量检验模型进行修正,以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指导其调整。  相似文献   

6.
杜金岷  郑凌云 《南方经济》2001,(4):64-65,63
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之所以难以解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购买力平价理论,构建了新的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并依照该模型对人民币长期汇率的决定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7.
一、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早用数量方法表述的汇率决定理论,由卡塞尔(G·Cassel)于199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相对物价水平的倒数)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长期汇率决定理论,解释汇率变动趋势、汇率变化方向非常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之间货币购买力对比关系,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应该反映两国之间货币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变化.一国货币的升值取决于该国中央银行对于该币种含金量的调整,以及国际市场对于该币种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兼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等学说,结合实证检验,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分析,说明人民币的币值被低估,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会继续保持,而且升值幅度会加大。  相似文献   

10.
亚行更新中国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和结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芳东 《世界经济研究》2012,(2):16-20,63,87
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大约每隔5年或6年调查一次,在2005年一轮ICP结束之后,亚洲开发银行应用简缩信息法把中国2005年基准期的购买力平价(PPP)数据更新到2009年。据亚行测算,2009年中国PPP值为1港币等于0.633元人民币,高于2005年的0.606元人民币,相当于汇率的72%。4年间随着价格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有所趋弱,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间差距缩小。本文对亚行更新2009年PPP数据的方法、结果及其问题作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驳人民币汇率升值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日本和美国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相继提出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张。这一主张立足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判断,其依据主要涉及经常收支顺差、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压力和购买力平价这三方面的因素。本文将分别探讨和反驳人民币升值论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2.
周建清 《特区经济》2008,(12):63-64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很多,但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却不同。文章通过对中国的汇率制度、购买力平价及国际货币供求的分析,来说明其对汇率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购买力平价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应坚持和加强对人民币内在价值的分析,并认为应当把美元贬值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这一问题放在当今世界经济波动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认识清楚,得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对均衡汇率定义背后的经济和政策内涵以及均衡汇率的决定,比较了购买力平价法、基本面均衡汇率、行为均衡汇率等几种国际主流的均衡汇率计算方法,最后讨论了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和应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与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目前汇率决定理论的精华部分.文章选取了1994-2005年的中国数据,以研究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对中国汇率决定的实用性.数据分析发现,这两个理论对中国汇率决定的使用性都较为有限,这是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由理论本身所计算的指标仅能作为参考指标,不能作为执行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组织,专家学者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实力作出了综合评价.由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差异,竟导致了对我国经济实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是利用汇率法(又称世界银行图表集法)将各国以不同货币换的GNP转化为国际通用的一种货币.譬如美元,假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5.57:1要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只需除除以5.57即可.另一种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利用购买力平价方法(又称国际比较方法简称ICP),将各对比国的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价作为各为货币的换算因子,再用一种共同的货币(通常是美元)单位结算和比较各国CNP的方法,所谓购买力平价是指两个或两上个以上国家货币在货币买力相等时的比率.如购买同等质与量的某种商品(如一双质量相同的球鞋),在中国用100人民币,在美国用40美元,那么在这种商品上,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2.5:1.同样,如果购买同等质量的一批商品和劳务,在中国用了8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汇率的决定问题 关于汇率是如何决定的,有两个基本假说:一个是购买力平价,一个是利率平价。前者着眼于商品市场,后者着眼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8.
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通货膨胀率引起通货对外贬值,而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是高通货膨胀率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态势更加强劲,这一经济现象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相违背,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府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了无抛补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弹性/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资产组合模型、泰勒规则等理论模型,采用DMA/DMS、TVP-VAR、BMA等计量模型,并选择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样本外预测,结果发现上述理论模型均对人民币汇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只有泰勒规则模型预测能力高于随机游走模型,其余6种理论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能力并不比最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强。同时,基于多种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DMS模型对人民币汇率预测的绩效最佳。进一步通过拓展后的泰勒规则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时发现,短期内央行外汇干预发挥的作用最大,汇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分别在中期和长期的预测结果中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其核心是两国货币汇率等于两国价格之比。这一结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确实在理论上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当前的经济现实缺乏对这一理论的支持。其中有些国家汇率高于购买力平价,有些国家汇率低于购买力平价,甚至还比较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先后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