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并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显著降温.但与此相反,中国企业却开始了一股并购热潮.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公司研究方面,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是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从最早的18世纪英国南海泡沫,到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再到最近的2007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因治理问题而垮台的公司不计其数。公司垮台不仅给直接利益相关者带来重大损失,也对外部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分三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介绍公司治理的定义,以及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将之分为外部问题即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和内部问题即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简单介绍美德日等发达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及其特点;第三部分以去年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为例,剖析其所存在的公司治理核心问题,以期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新的秩序,但同时也给公司治理带来新的问题,即股权高度分散后可能引起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降低这一问题而引发的代理成本,可充分发挥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对管理者行为进行监控.本文将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治理功能入手,将两者的治理功能进行比较,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从股权高度分散条件下管理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转向大股东掌握集中股权而引发的掏空与利益输送行为。本文立足于我国现状,从大股东自利动机切入,研究存在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关联并购事件,探究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是否存在。实证分析表明,对绩效较差的公司实施的关联并购确是大股东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且使用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衡量作用时间长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2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在短期内给收购公司股东带来了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要好于未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但这种效应只发生在公告日前;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市场更认可采用非现金支付的并购行为;规模较大的并购会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没有引入公司管理能力变量的情况下,与政府之间关联程度较低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典型案例,分别从"董事会中心主义"导致权力滥用、"委托-代理关系"引发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缺乏对利益相关者有效的激励与监督三个方面剖析了造成"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通过对内理顺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对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公司外部治理的思路。国美电器控股权之争是中国公司治理的经典案例,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论文归纳出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包括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指出,每种绩效评价方法都有优劣之处,采用超额累计收益率的事件研究法有"事件期"长短的选择之分,财务指标法存在财务指标的操纵性等方面的问题,案例研究法更适宜于个案深入研究。随着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不断增强,这些研究方法在并购绩效评价方面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凯雷集团并购徐工机械是国内第一起由国际私人股权基金获得大型国有企业绝对控股权的案例。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徐工机械控股的上市公司徐工科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次并购过程中的五个事件:首次签署并购协议,博客门事件,修订并购协议,二次修订并购协议,协议到期。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东在前两个事件中获得了显著的正超常收益,而在后两个事件中的超常收益显著为负,至协议到期并购失败后又获得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从并购过程中的市场反应来看,支持经济安全威胁的证据比支持管理者利益保护的证据更强。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融危机在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损失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对金融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机遇的分析,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思路,即应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保持强烈风险意识、改变金融监管模式、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参与国际银行业的并购重组等措施,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不同的学者就并购的绩效问题用不同种方法甚至用同一种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却大不相同。本文认为,样本的选择标准不同及分类比较模糊是引起现在结论迥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运用比较成熟的事件研究法从股权变动方式的角度对以无偿划转股权变动方式并购目标公司后目标公司的绩效情况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以无偿划转股权变动方式并购目标公司会给目标公司的股东带来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系契约治理会对家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分析了家族企业关系契约治理对企业财务绩效以及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关系契约治理强度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财务绩效越好,企业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关系契约治理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方式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凸现出的金融保险机构治理失效问题,对重新审视和优化金融保险公司治理的政府监管提出了迫切要求。在后危机时代,只有基于保险公司治理的特征,在更加严格、高效的政府监管的指导下不断优化保险治理结构,增强其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其治理失效的风险,避免重蹈本次金融危机中大量金融保险机构破产倒闭的覆辙。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深入探讨后危机时代政府监管在引导保险公司治理取向、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优化治理各方的博弈,以及均衡内、外部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旨在为构建和优化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监管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从安然、世通的轰然倒下,到金融危机中华尔街五大投行的顷刻覆灭,一次次将社会关注的焦点聚焦到公司治理上。研究美国公司治理中暴露的问题,有利于完善我国投资银行公司的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正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我国社保基金如何在危机当前经受住考验并抓住机会、取得发展,成为我国社保无法回避的严肃话题。本文通过介绍历史上金融危机对社保基金的影响,分析当下我国社保基金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石,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际化经营企业经营环境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以深沪两市2010-2012年具有国际化经营背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显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绩效与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都显著相关。因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求合理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对于提高国际化经营企业的绩效,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殊、复杂的财务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从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两者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的方法,从而强化财务治理,以促使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企业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走向破产倒闭的结局,究其原因,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不善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如今,全球经济已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如何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然后研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后危机时...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自身的生命周期。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中小企业并没有遵循自身的生存轨迹而突发破产死亡。中小企业生存风险抵御是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文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对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主要系统性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小企业风险抵御的五维度模型:社会和谐度与企业及产品认可维度、产业维度、财务维度、技术与核心竞争力维度、企业治理制度维度的中小企业生存风险系统性抵御模型。建设中小企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对中小企业生存风险抵御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依附于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会计信息又是维系治理结构均衡的重要机制。本文运用企业理论阐述了企业所有权变迁和治理结构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而分析了现行企业剩余计量规则(财务会计模式)落后于企业所有权安排和公司治理实践的问题,并对财务会计模式重构的可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比较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和公司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导致这种差别的金融制度原因,指出两种模式优缺点,为我国公司成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