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敏 《消费导刊》2009,(11):144-144
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外已经是运作相当成熟的投融资工具,在我国却刚刚起步。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私募股权基金运作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而探究其法律风险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孙广阔 《商》2016,(4):245
私募基金是现今世界金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加速器。私募基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但私募基金也存在着管理者、投资者内幕交易,非法牟利、破坏市场等道德法律风险。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原始制度限制可能造成私募基金行业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再加上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没有完备的法律监督管理制度,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一套与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监管法律体系,消除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法律困境,促进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投资通道,私募基金成为当下的主流投资工具。我国实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制度,未实行前置行政审批制度,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业务水平、风控水平参差不齐,本文着重讨论私募基金风控业务和相关法律要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规范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制度,也出台了不少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涉及到的私募股权的内容还尚未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有效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完善、规范的法律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行业,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私募基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潜亏风险积聚、资金管理风险不到位等,都给基金财务工作顺利开展带来较大挑战。文章分析私募基金财务风险,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防范与控制,目的是提高私募基金公司竞争力并达到持续稳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及其法律监管展开探讨,在阐述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海外私募基金的发展经验,就如何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从组织形式及法律监管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义 《中国市场》2014,(29):53-54
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断发展,然而由于制度供给层面的不足,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支撑。因此本文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环境下,分析了目前法律规制存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障碍大、监管不足、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方海华 《华商》2008,(20):77-77
什么是私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私募是相对于公募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方正 《商》2014,(40):217-217
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新规”)的出台,契约型私募基金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契约型基金并非新生事物,长期以来,只有金融机构可以发起契约型基金,是实力和安全的象征。在“新规”出台后,众多私募机构纷纷尝试契约型基金。我国应建立并完善对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周平  帅晓林 《商业会计》2012,(15):57-59
自2004年深国投推出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后,阳光私募基金正式登上我国证券投资领域舞台。2007年后,我国阳光私募基金进入了快速发展道路。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阳光私募基金近几年业绩状况,剖析其业绩波动及其存在问题的缘由,并提出了完善阳光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与风险控制的几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募基金与阳光私募基金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采用TM模型和HM模型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优于公募基金经理。当用成功概率法进行辅助性验证的时候,发现两种激励模式下基金经理对市场方向的预测和判断基本相当,公募基金经理还略胜一筹。分析结果,我国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不具备显著的差异,投资业绩的差异关键在于对仓位的控制以及策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私人股权投资已经成为近几年资本市场上最具争议的投资明星,然而在本轮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的热潮中,并非所有的私人股权基金都取得了满意的业绩。利用来自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的基金业绩数据,对目前投资于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私人股权基金的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私人股权基金业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的因素之——投资期和退出期的划分情况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3.
当前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七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燕琼 《商业研究》2011,(5):117-121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宠,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而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因其特殊的优势更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至今,在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给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亦暴露出了众多急需予以解决的问题。为此,客观剖析我国当前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对这一新兴领域有更为深入地了解,以期对我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民间借贷规制模型来分析需求弹性和行政执法成本对规制效率的影响。模型表明:在民间借贷缺乏需求弹性时,由于高昂的禁令规制成本,对政府而言更为合适的手段是将民间借贷采取合法化、并加以征税的规制政策。在我国,除了通过“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机构创新来实现民间金融规范化以外,更主要地是打破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高度管控的体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使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勇  黄洁 《商业研究》2003,(12):129-131
从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法律意识等环节探讨了黑龙江省民营经济法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法制环境优化的路径在于,法制环境整体性构建及将其置于依法治省的背景下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股权投资基金与其他的融资方式相比有其独有的优势和特点,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会产生其特有的影响。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实证模型,通过实证方法研究股权投资基金对企业实际投资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投资与股权投资基金的参与显著正相关,与公司成长性指标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显著正相关,而实际投资与现金流指标和公司总资产负债率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人合伙人个人所得税税率偏高;法人合伙人分得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取得的投资性收益是否免税以及企业法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合伙企业的股权投资损失是否可以抵减其盈利等,这些问题在新的合伙企业法中既有不合理之处,也有不确定因素。建议:自然人合伙人个人所得税税率标准统一定为20%;法人合伙人分得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取得的股息等投资性收益,应该享受免税待遇,法人合伙人可以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合伙企业股权投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由于法律规范供给的不足以及对区块链技术认识的欠缺,以虚拟货币为标的物的民事纠纷裁判结果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的行政规章并未否定虚拟货币本身的合法性,否定的是其作为货币流通的合法性,而非以货币身份流通的虚拟货币应当受到私法保护。“一刀切”地将虚拟货币定性为物权客体、货币、债权、数据或者网络虚拟财产均难以实现逻辑和理论上的周延,在既有法律规范框架下应肯定虚拟货币的财产价值,并以无体物为其具体存在形式。在交易关系中,虚拟货币与商品或者服务交换时,应认定为互易关系;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交换时,应认定为买卖关系。虚拟货币持有者所享有的权益属于民事利益而非民事权利,他人侵害虚拟货币持有者权益时,虽然无法受到物权保护,但仍应获得侵权救济。在虚拟货币交易或者侵权行为中,虚拟货币损失的计算应参考“共识机制”群体所认可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的行使原则上不受司法审查,司法对抽象的财政支出行为的规制乏力,由此,造成财政支出行为可诉性较弱的现象。引入司法权规制财政购买性支出执行行为,可以解决其可诉性的缺陷,以使其纳入法治财政的轨道,防止政府滥用财政支出的权力。司法规制财政购买性支出行为的制度进路,除了依仗救济私人经营者利益的直接诉讼机制外,还可考虑创建救济公共消费者利益的间接诉讼机制。可见,建构实现其可诉性的诉讼机制,可以均衡国家、私人经营者和公共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网上交易.电子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以其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功能和特点,成为电子合同中的重要工具和常见的合同订立形式.由于格式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常常伴有减轻或免除拟约者已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者限制,剥夺对方权利之行为,不合理分配合同风险等不公平的内容,应对其加以立法规制和行政规制,使其在发挥经济效率的同时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