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仅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国内货币金融改革的重点问题。南于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货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已难以回避。在不断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过程中,人民币已走出国门,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中日益受到重视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体现,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已经成为国家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文章主要是从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的角度来分析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外汇储备保值、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等三方面重要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外汇储备保值方面应当抛弃传统思维,可尝试应用金融工程技术进行风险管理;在金融改革上要有长远的和战略的眼光,应加以稳步推进,并与制度完善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先区域化后国际化,通过货币互换等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张琦  刘克 《开放导报》2012,(4):29-32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质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黄泽民 《沪港经济》2009,(12):19-19
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正逐步上升。因此,积极地参与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是不断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使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和国际货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美国以贸易平衡与就业问题为借口,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削弱中国经济以减缓或消除人民币对美元构成的威胁,维护美元霸权。因此,人民币应加速国际化。只有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效保障经济国际化过程中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只有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储备货币才能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这十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治理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引起了人们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集体反思,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应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人民币成为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化货币。  相似文献   

8.
一个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的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迫切希望人民币可以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我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国内外有关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献大量涌现,充分体现了这一课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归纳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原因着手,深入挖掘该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继而对当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述。文章认为:目前各界提出的多种方案,在可行性方面都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方案比较上,没有最优,只有"次优"。就目前而言,"超主权货币"方案因为直接影响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及其铸币税利益,会引起美国的阻挠。加上从理论上对"超主权货币"本身在价值基础、发行管理等问题上尚有不少争议,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恐怕难以实现。而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不断修正,恐怕是更贴近实际的情况。文章还指出: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必须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参与。而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政府推动和市场选择共同的结果,不要刻意安排时间表去强行推进。在此进程中,人民币也将面临"三元悖论"和"特里芬难题"的困扰。妥善处理好中外各方的利益保障问题,是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做好包括沪港两地金融中心联动机制建设、内外分离型的国际银行设施建设、以及我国资本帐户开放与汇率制度改革的互动协调关系建设等工作,以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末代就已提出,当前人民币在邻边地区已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少数的西方国家中也有一定的使用量。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要大于成本,所以我们必须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逐步增加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加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经济基础——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使人民币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1.
张戈 《中国经贸》2014,(19):145-145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含义和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包括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等递进的几个阶段。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国际结算货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全面推进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完全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王泰翔 《魅力中国》2013,(19):94-94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跃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和政治实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符合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是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攸关国之兴亡,所以我们必须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做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继民 《中国报道》2009,(10):80-8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终于从担心变为现实,中国在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也开始谋求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曹勇 《特区经济》2004,(10):36-38
<正>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中国真正迈人世界强国之林的验证指标。因此,我国在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就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为人民币将来的国际化创造条件。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 综观历史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不难发现其发行国均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1.货币国际化的政治条件 货币发行国在政治上越强大,政治稳定程度越高,该国的货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对以美元为本位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从探究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起始,分析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在条件逐步具备的情况下,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也会面临"三元悖论"和"特里芬"两难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马宇彤  高珂  曹博 《魅力中国》2010,(29):320-320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它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早已经不能置身于世外。本文以此背景论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汇率改革之间是相互动态的关系: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刘晓红 《辽宁经济》2003,(3):26-26,40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与该国的国际地位相辅相成的,货币国际化几乎是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梦想,中国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泱泱大国,曾有过辉煌的文明发展史。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民币的国际化应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广受质疑,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探讨日渐广泛与深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其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其二,人民币国际化。我国研究视野则更多侧重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  相似文献   

20.
李雅丽 《亚太经济》2007,(4):78-82,26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经济的失衡,这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应该本着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遵循着这一原则和方向,我国应采取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稳步提高基准利率、多渠道管理流动性、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等组合措施,以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内外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