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激变,思潮丛生。对于社会思潮的涵义理解学术界说法不一,但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社会思潮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二是社会思潮属于历史范畴,三是社会思潮具有主体性。同时,时代语境下的社会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任群景 《魅力中国》2010,(23):342-342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作为对社会新陈代谢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晚清的回应,这种思潮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演进之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歌 《理论观察》2013,(4):59-60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一批有识之士掀起经世致用思潮,试图寻求中国社会的出路。这一思潮,以"救世济时"、为中心,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倡导学习西方,对社会现进行批判,提倡改革弊政。近代经世思想及其学术学风的导向,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对西学的引进和传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经世致用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局限,决定了它最终不可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御侮自强、救国救民之道。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述实 《理论观察》2013,(4):113-114
本文是对当代的社会思潮的研究,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大学生的群体。通过对于当代中国的部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来发现和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葳 《魅力中国》2014,(21):104-104
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民族音乐探索阶段的产物。其肇始于清末山河危难之际,又戛止于民国末期社会急剧变化之时。存在时间虽不足百年,却艰难地迈出了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学堂乐歌尽管在创作手段等方面存在种种局限性,但由于它是新音乐发生、发展的源头,学界对其给予了极大重视,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图通过受众接受习惯的角度,对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通过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方面吸收西方先进经验,日本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西方文明与日本传统文化在融合过程中相互冲撞,由此引发种种社会矛盾,国粹主义思潮便于此时兴起。国粹主义不是盲目排外,而是提倡吸收外来文明的活动必须立足于本国文化,强调"国民精神"的独立。国粹主义思想家在抵制极端欧化的同时,也对日本此后发展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并试图对日本近代化道路中出现的问题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7.
陈舟 《理论观察》2008,(5):136-138
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它可以与各种思潮相结合,因而对于民族国家具有建构和解构的双重作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缺乏对公民民族主义的重视,对于民族主义的消极一面,有必要重新审视公民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社会思潮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家各派的思潮观点琳琅满目,中国思潮界也开始进入到一个繁荣鼎盛时期。聚焦当下影响中国大学生尤为广泛的社会思潮,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挖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始于基督教教会创办的教会女子学校。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校的创立,改变了清末与民国时期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本文通过回顾近代中国教会女校的发展轨迹,对教会女校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我国现代女子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国光先生的新著《经济学新论》批评了右倾思潮的错误倾向,主张应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其进行思想斗争。刘国光指出,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完全依靠市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不能保证社会的公正协调发展,必须加强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职能,从而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错误倾向予以纠正并对中国经济学加以正确的引导。文章认为,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解决好当前的几个重大问题,即重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遏制收入分配不公、社会贫富分化不断扩大的趋势;将经济学领域反错误倾向的斗争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各种社会思潮鱼龙混杂,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引领,才能保证社会思想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思想保障.广大党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应该勇于承担起责任,在树立核心价值观中做出表率.本文重点讨论了党员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在引领社会潮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动及当代西方思潮的涌入导致了社会思潮异常活跃。西方社会思潮能够促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德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社会思潮的广泛盛行映射出德育对象的思想夙求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深层次地剖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拓宽我国德育学科理论与实践,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曾彬 《改革与开放》2011,(24):193-194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民族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一段时期.在该阶段,民族化运动风起云涌,民族化思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其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对民族化思潮的回应,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全盘西化"思潮的代表主要是胡适和陈序经。这一理论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起过进步作用,比如介绍西方的民主和自由思想、反对封建愚昧和独裁专制,但从总体上来说是错误的。他们只是从理论出发,没能考虑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中国情况的具体性,因而不足以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近代以来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论工具理性     
随着近代理性思潮的兴起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社会及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负效应的出现,使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学者对理性及其异化现象进行反思。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对西方社会展开了批判,其结论是西方社会的危机就是理性的危机,是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变革,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折的起点.这场变革的实质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后的重新定位,其变革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解构的基础上的中国近代文化的重建.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比较中西文化,发起了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启封建蒙昧,更新观念,变革思维方式的思想解放运动.本文试对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文化观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主义”是日本1890年代初兴起,在1900年前后盛极一时的一种国家主义社会思潮。它的出现和盛行,突出地反映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深入分析“日本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近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形成期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舆论动向,究明近代日本向外扩张侵略政策的社会思想根源。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战后日本几十年来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即是自然经济为市场经济所代替。价格运动作为市场机制的核心,对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变化、收入分配和消费倾向等一系列有关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具有导向和决定的作用,即所谓“看不见的手。”因此要研究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价格机制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的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手段,对中国近代物价变动的总趋势给以动态的描述,并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物价变动的比较来揭示其特点及原因,从而阐明中国近代物价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即是自然经济为市场经济所代替。价格运动作为市场机制的核心,对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变化、收入分配和消费倾向等一系列有关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具有导向和决定的作用,即所谓“看不见的手。”因此要研究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价格机制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的研究运用数理统计手段,对中国近代物价变动的总趋势给以动态的描述,并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物价变动的比较来揭示其特点及原因,从而阐明中国近代物价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为英国妇女改变自身地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契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由被动地附属于家庭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成为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先声。她们在家庭领域内地位和权利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独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