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春节团拜会。温家宝总理在团拜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相似文献   

2.
姚曦  马蓉 《中国经贸》2012,(4):56-5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对于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重民生、促和谐作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3.
民生为本     
改善民生,“两会”热议,世人关注。民生问题关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待民生的态度,直接体现着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无论是在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和推翻反动政权统治、  相似文献   

4.
关注民生民为国之本,生乃民之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此,民生被视为最大的政治,民生问题也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民生工作。认为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务,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渐成趋势。社会关注点也从GDP政绩转向民生政绩。  相似文献   

5.
民生工程是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关注民生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政府也形成共识,加大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6.
保障和实现民生幸福的制度体系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也是民生幸福得以实现的政治保障。研究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的制度体系建设,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还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相关学科发展中,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马克思民生观的题中之义和根本归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3次提出"美好生活"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心,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美好生活"概念与马克思民生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取向存在契合,因此在马克思民生观视野下讨论"美好生活"建设是必要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在贫困地区.商洛是我省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他们是如何破解民生"难题"的?最近,我们到商洛进行专题调研,所见所闻,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体现一个执政党的性质和政权的性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对这个执政党的态度是支持拥护还是否定反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经历了由解放民生、发展民生、提升民生到改善民生的逻辑演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国珠 《魅力中国》2011,(2):137-137,116
民生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保障民生,改进民生作为其根本价值追求,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分别对此进行探索,并为此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1.
李慷慨 《魅力中国》2013,(14):272-272
胡锦涛民生思想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论述深刻、形象,它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它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重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胡锦涛关于“民生”问题具有独特见解和鲜明实践途径,对于解决当今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夯实民生基础;解决就业问题,重视民生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关注民生源泉;改善医疗卫生,心系民生疾苦;健全社保体系,完善民生依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出现的诸多民生问题,除了发展不够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我国现阶段的体制和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这就是说,有些制度安排还不公平不合理,存在许多弊端.现存制度的短缺、弊端和不完善,不仅制约了民生问题的改善,而且还有助于民生问题的不断滋生.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抓好体制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健全面向民生服务民生的科学体制,彻底消除在民生问题上的体制弊端.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年来在改善民生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建设幸福西藏后,山南地区也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山南的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中央对西藏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党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既是山南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和愿望,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年来在改善民生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民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更加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更加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核心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成武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十一镇二乡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区,人口64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来抓,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之本,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技必须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如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提高科技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是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