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 《重庆与世界》2011,(13):46-49,74
考察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现状,论证我国建立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的合理性,提出建立司法资格准入制度是符合司法鉴定权威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需要,是提高司法鉴定队伍整体素质的保障,从而探究建立司法鉴定人准入制度之路径。  相似文献   

2.
考察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现状,论证我国建立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的合理性,提出建立司法资格准入制度是符合司法鉴定权威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需要,是提高司法鉴定队伍整体素质的保障,从而探究建立司法鉴定人准入制度之路径。  相似文献   

3.
岑鸿雁 《魅力中国》2011,(20):146-147
在现代社会中,司法鉴定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司法鉴定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证据制度的技术基础,其重要性在司法实践中体现无疑。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制度因其自身缺陷,已经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司法鉴定的有效做法,尽快建立完善统一的司法鉴定制度。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就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混乱现状及制度改革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鉴定结论因其是倚重于专家身份对专门性问题的认识判断,需通过在制度上保障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的认定、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的评估、司法鉴定行业标准的制定、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审查等方面,以确保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可信性。需要在程序上保障当事人法庭质证鉴定结论、专家辅助控辩双方质证、专家顾问等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朱昕昱 《科学决策》2023,(5):224-234
实践中,因司法鉴定费用过高引发的妨碍当事人选择鉴定、判决偏离客观真实等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尽管各地采用多种方式降低鉴定费用,但因未改变商业化主导的司法鉴定收费体制,致使改革效果未达预期。事实上,司法鉴定的公法属性决定了司法鉴定收费制度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我国司法鉴定收费制度亦需围绕公益性原则予以重新定位。相应地,我国司法鉴定收费应当采取“成本收费+法院监管”模式,如此才能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负担,消解司法鉴定的适用障碍,使司法鉴定更好地发挥其司法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6.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司法鉴定在国内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对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司法鉴定在国内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对推动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司法鉴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介绍了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司法鉴定的目的、作用、法律依据以及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司法鉴定的发展在国内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鉴定标准不统一、鉴定人培训机制不到位、鉴定收费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浅谈司法鉴定结论冲突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鉴定制度中,重新鉴定是检验和纠正鉴定结论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司法鉴定体制及立法的不足,重新鉴定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反而成为影响公正与效率的痼疾.文章研究的是司法鉴定结论的冲突,从法律制度、鉴定次数和人数、鉴定标准与规范等方面,探索"鉴定结论冲突"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许谦  张杰 《黑河学刊》2008,(6):97-99
黑河市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发展很快,司法鉴定管理模式在我市呈现出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新局面。但我市也存在着司法鉴定的运行机制较为混乱、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司法鉴定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司法鉴定机构同部门设置和运行机制不规范的问题。就要加强司法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和力度,提高执业机构和人员业务素质及司法鉴定公信力,加强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牛妍 《魅力中国》2014,(15):313-313
司法鉴定问题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随着新的鉴定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鉴定主体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鉴定主体的资格直接影响着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影响着鉴定结论在法庭上是否被采信。因此,探讨鉴定主体资格条件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现代司法制度和证据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法医学鉴定常常关系到的是一个人及其家庭的命运,维护司法鉴定的"科学性、中立性、客观性"应是法医学鉴定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将司法鉴定"去行政化",引入法医学会负责审批鉴定机构的成立、降级或取消;参照医师资格证考试制度进行法医学鉴定人的准入管理,对临床医生实行转岗培训后颁发法医学鉴定的临床会诊专家资格证;制定简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损伤程度及伤残鉴定标准,加强鉴定标准的客观性,减少医疗因素及个人因素对损伤的影响;诉讼当事双方具有司法鉴定委托权,随机抽取法医学会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法官采信辅助小组;设立"刑事科学技术局"使法医工作免受行政干预,将有利于法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袁静 《改革与开放》2013,(8):15-16,18
司法鉴定是我国的一项诉讼证明活动,其提供的鉴定意见在诉讼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则决定着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如关于鉴定机关、鉴定程序、鉴定结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等的规定,导致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干扰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损害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面对司法鉴定的失信,有必要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并进行积极的改进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司法鉴定是现代司法证明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司法鉴定属于科学技术实证活动,首先必须符合科学活动的规律和要求,但同时司法鉴定也是司法证明活动,  相似文献   

13.
法医学鉴定常常关系到的是一个人及其家庭的命运,维护司法鉴定的“科学性、中立性、客观性”应是法医学鉴定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将司法鉴定“去行政化”,引入法医学会负责审批鉴定机构的成立、降级或取消;参照医师资格证考试制度进行法医学鉴定人的准入管理,对临床医生实行转岗培训后颁发法医学鉴定的临床会诊专家资格证;制定简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损伤程度及伤残鉴定标准,加强鉴定标准的客观性,减少医疗因素及个人因素对损伤的影响;诉讼当事双方具有司法鉴定委托权,随机抽取法医学会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法官采信辅助小组;设立“刑事科学技术局”使法医工作免受行政干预,将有利于法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司法鉴定与环境监测的性质和任务有别,但技术手段相似。环境样品具有瞬时性和不可再现性,抽样管理是环境司法鉴定质量控制的关键,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是环境司法鉴定科学性、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评估、拍卖已成为司法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是维护并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委托司法鉴定、评估、拍卖等工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司法鉴定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效率。为此,笔者最近对改进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司法会计鉴定人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特区经济》2005,(1):187-188
一、关于司法会计鉴定人的现行法律规定 司法会计鉴定属于司法鉴定的范畴,是司法鉴定的一项重要的鉴定内容。但目前我国在司法会计鉴定方面尚无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定,因而对丁司法会计鉴定人也就相应地缺少了法律的专门规定。因此,我们只能从目前我国对有关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中去大致了解一下法律对司法会计鉴定的有关规定一对于司法鉴定.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3部诉讼法当中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部有专门的规定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李维剑  支敏  时凯 《魅力中国》2014,(10):305-305
对于伤病共存的司法鉴定很容易出现误传、误导,进而引发滋事和上访,甚至带来更大的群体性事件,做好伤病共存的司法鉴定是法医鉴定工作中的难点和焦点。为此,本文将结合伤病共存案例的基本内涵,从相关具体案例分析中,来进一步阐释伤病共存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领、注意事项,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时期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是由三个双轨制构成的二元化法律制度。《民事案由规定》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先后消除了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的“案由二元化”和“赔偿标准二元化”现象。而“医疗鉴定二元化”的问题仍未解决,急切需要立法予以统一。文章从司法鉴定所要求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出发就构建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权是一项专项权利,与司法审判权是分开的,司法审判权与司法鉴定权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权力,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则有违公平公正之准则。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司法鉴定人出庭率低于5%,使当事人双方的质证权利无法行使,从而对其司法鉴定结论产生怀疑,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同时严重影响法官对司法鉴定结论的审查、采信,导致判决结果的不公正,也不利于司法改革的深化。文章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程序的构建及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