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言炉 《现代商业》2008,(11):253-254
当前,房价飞涨引发百姓的讨论很多.但人们主要都是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待房价政策.本文采取了利益分析法.从房价政策的实际制订者和实际执行者-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房价政策的走向.探讨了房价飞涨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将如何影响到政府利益,进而政府可能会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房价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及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房价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一些大城市房价已形成了一定的价格泡沫。推动房价上涨的内在动力是地方政府的自批租商业用地的财政利益,而促使地方政府极力推高地价的深层原因在于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机制。因此,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应从改革这一制度安排入手,从源头上切断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而推高房价的利益链条,完善目前的"招拍挂"机制,并加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3.
炒房团的投资购房行为引起了房价非规范的飙升,为保护城市居民购房利益,政府必须出台宏观政策调控房价至合理水平。因此,确定房价水平合理性的评价方法尤为关键。结合我国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应用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结构视角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同时以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为例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房价收入比在长期内能够衡量房价的合理性,但在短期内房价由房地产商控制,这主要是银行与房地产商的利益牵涉以及政府的现行政策造成的.当前我国住宅调控政策主要从刺激需求方面着手,对住宅市场形成的影响有限.解决房价过高的关键,要将所有居民家庭纳入保障性住房对象增加购房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城市房价高涨的原因,理论界提出了多种观点,包括刚性需求说、供给短缺与结构失衡说、土地财政说、建设成本说、流动性过剩说及房地产暴利说等。在对现有观点梳理与辨析基础上,指出城市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推动,而政府推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推动的手段为货币超量供应、土地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及重要行业政府垄断。  相似文献   

6.
谭英俊 《江苏商论》2011,(11):153-155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中城市房价不断上扬,房价虚高问题已成为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房价虚高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公共治理的难点问题。作为前沿理论形态,公共治理理论为抑制虚高房价提供了新观念、新思路与新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功效。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要理顺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扬长避短,群策群力,从而构建起抑制虚高房价的多元主体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房价飞涨,买房已成为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本文从国民经济增长、市场发展扭曲、居民心理、相关利益群体等不同角度揭示了当前我国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导致高房价的原因是多样的,过高的房价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民众的幸福指数等诸方面显然极为不利。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经济主体相比,普通大众依然是弱势群体。然而,实践中的部分制度并未以我国实际为基础,其不仅导致了诸多纠纷,且引发了广大购房者的不满。在各类调控措施收效甚微,房价依然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相关规范背离公平原则,使广大业主的利益受损,加剧了利益的失衡。故针对实践中过高的房价,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炒房团的投资购房行为引起了房价非规范的飙升,为保护城市居民购房利益,政府必须出台宏观政策调控房价至合理水平。因此,确定房价水平合理性的评价方法尤为关键。结合我国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应用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结构视角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同时以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为例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并非我危言耸听,早两年美国就有前车之鉴,所以在打压房价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写这篇文章有预感,多半会挨骂。当下要求打压房价的声势如此之大,而我却不识时务地主张稳定房价,没人骂才怪!人们对房价的看法,是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利益立场。没买房的就希望房价跌;而买了房  相似文献   

11.
房价的博弈     
易宪容 《中国市场》2008,(33):40-41
<正>不同的人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有无数个理由,但是,这些关注最为核心的问题则是房价的高低。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整个市场核心。市场各利益当事人就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整各自的利益问题。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因此,房价博弈则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地价推动下的房价上涨逻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目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作为二线城市的哈尔滨近年来房价异常的走势也能够得到印证。形成高房价及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的幕后推手,并由此形成了地价推动下的房价内生上涨机制。高房价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尤其在民生和潜在政治危害等方面。彻底治理高房价及其泡沫的出路是改革现行土地出让金分配方式,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3.
高房价的地方政府之责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国各地房价不断攀升,使高房价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它会形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加剧产业结构的失衡、制约城镇化战略实施、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助长社会政治腐败。地方政府对高房价难辞其责,突出表现为追逐地价,推高房价;高额税费,抬升房价;追求政绩、放任房价;漠视民生,使政策落空。要使地方政府履行好遏制高房价的责任,必须提高其对遏制高房价的认识,着力加快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切断地方政府与地价收益的利益联系,全面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对房价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暴涨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房价反而出现了不降反涨的局面。这与房地产市场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与合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实现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解决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房地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必须让居民能够承受起房价负担;必须针对房地产市场中各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和监管。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完善相应规制、激励机制和博弈规则,使房地产市场各方参与者利益均衡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价格合谋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凯 《中国物价》2007,(6):59-63
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在房地产市场垄断特征的背景下以及现有的管理体制下,为了共同的利益,开发企业之间、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银行之间往往会结成利益联盟,共同推动房地产价格上升。因此,要加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16.
房价的博弈     
不同的人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有无数个理由,但是,这些关注最为核心的问题则是房价的高低.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足整个市场核心.市场各利益当事人就是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整各自的利益问题.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因此,房价博奔则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的文件,由此引出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先分析了政府有没有必要对房价进行干预,把这一问题归集到目前的房价是否偏高,而后通过三个指标得出房价是偏高的,所以政府为了协调各方利益也必须对商品房价格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孙健宁 《商》2014,(26):188-190
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今年来房价不断攀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利益。在市场中,利益是永恒的话题,政府不断出台各类楼市限购政策,但房价一旦稍有低迷,随后就会出台相应的救市政策,这一看似奇特的现象背后必然隐藏着重大缺陷。本文将对房地产业相关利益集团支撑高房价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9.
信用扩张的合理界限与房价波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它的供给与需求很大程度上由信用扩张程度来决定。而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决定了房地产的繁荣程度与价格水平的高低。因此,货币政策对房价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存在着内在与外在的不稳定,这就需要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安排来保证信用扩张边界的合理性。同样,由于金融制度不完全性、效应的滞后性及利益的渗透性,金融交易制度安排的缺陷可能成为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制度性根源。由此,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制度因素来讨论与研究信用扩张过度与房价的波动关系,并希望从中寻求对房价波动更为一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商》2013,(9)
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及增进就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全国房地产各项指标一直呈现暴涨态势,房价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金融与房地产利益捆绑在一起,一旦出现房价泡沫快速破裂的现象,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打击相当严重,更重要的是,受高房价及房价泡沫破灭危害最大的是我国辛勤劳动的普通百姓。本文以天津市为例,从发展规划、政策调控延续、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等角度对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及预期进行分析来预警天津市房地产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