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对信贷资产实施五级风险分类管理六年之后,总行决定在全系统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在省分行统一部署下.全省大部分二级分行于3月下旬选择一个非信贷资产总量大、种类多的经营行进行试点,省分行选择安庆市农行桐城支行作为省分行试点行,集中时间、人员,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阳县农行认真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截止3月末,共清理初分非信贷资产3.07亿元,依照《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风险程度,经县支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审查认定正常类风险资产2.53亿元,关注类以下风险资产0.54亿元,此次分类总共涉及到14个会计科目,形成工作底稿1170份,涉及各类业务3382笔,采取“打包”处理2577笔。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椒县农行全面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4.
解冉 《金融会计》2009,(12):30-33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因非信贷资产构成多样、成因复杂,给风险分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会对风险分类的必要性产生疑问。本文试图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必要性、概念框架、分类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信贷效益风险分类工作是信贷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自1998年试行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国有商业银行在这项工作中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的成效,为加强信贷经营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现就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操作方面的改进设想,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风险分类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非信贷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分类中的几项特别事项入手,对非信贷风险分类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凤阳农行认真做好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工作:首先,及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一名副行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其次,组织领导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上级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吃透件精神,把握核心定义。第三,抽调精兵强将,对全行非信贷资产所有资料进行广泛收集,严格归档管理,逐步建立非信贷资产信息库。第四,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资产质量五级分类)认定工作量很大,且全部采用手工认定。认定的过程中要打印大量的纸质信贷资产分类材料,同时需要进行纸质报送和往返批复,整个审批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信用社的非信贷资产是指表内资产项目中的资产总额剔除信贷资产后其余资产的总称。农村信用社的非信贷资产根据风险占用形态,可以划分为非风险性(正常、关注)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次级、可疑、损失)。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指农村信用社正常经营发生的资产占用或垫款,在一定时间内能正常收回或摊销的。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是指信用社因各种原因形成的非信贷资产占用或垫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和损  相似文献   

10.
开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即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是进一步揭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提高信贷经营水平,防范和及时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往往不尽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和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农总行于2005年1月正式下发实施《中国农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行对非信贷资产实行风险分类管理,有关非信贷资产质量的统计数据也必须建立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该管理办法的实施不仅为风险管理部门准确、全面、持续地监测农行非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工具,对农业银行提高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水平也将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浙江省农信联社制定了《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以下简称《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将农村合作金融的所有资产都纳入了风险分类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符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逐步向新《企业会计准则》方向发展。但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农发行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河池市实际,在当前农发行信贷资产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发行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和经营利润在国内经济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下"水涨船高",信贷资产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抓住了信贷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就抓住了国内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风险分类是信贷资产经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准确界定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才能通过积极的风险经营和管理提升信贷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本文尝试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历史与局限着眼,通过探析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的内涵与意义,对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提升国内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贷资产潜在风险是风险要素正在形成或已有形成趋势而风险损失还未形成的信贷资产。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和集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信贷资产比例过高,数额巨大,相当部分的信贷资金板结没有弹性而被排斥在金融资金流转渠道之外。剩余的有效流通着的信贷资金承担着自身成本和板结资金的成本,经营压力危如垒卵,如果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转化成现实风险,  相似文献   

16.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实施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严格的分类方法不仅可以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和反映信贷资产的实际风险状况,为损失准备计提提供可靠依据,而且还可以为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化客户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切实发挥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按照建设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全行2007年10月对信贷资产进行十二级试分类。十二级分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与实际价值,为准确计提信贷资产专项减值准备提供依据。与目前实行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相比,十二级分类不仅内容多而且复杂,牵涉到内部评级的债项预期损失计算,要进行八大调整,即加权调整,现金流因子调整,重大事件因子调整,逾期状态因子调整,重组因子调整,合规性因子调整,风险缓释措施调整和综合调整等。因此,这项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作为从事信贷产十二级分类初分和审查的二级分行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样才能确保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的分类质量,最小化减少偏离度。  相似文献   

18.
省分行在2002年初贷款五级分类座谈会上提出的"审慎、稳健、规范"的信贷工作理念,对于指导十堰分行乃至湖北农行的信贷经营与管理,有效落实信贷新规则,全面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得到全行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同和赞可。当前,应着重抓好信贷工作理念进一步向更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信社非信贷资产管理,建立识别、计量和防范风险的管理机制至关重要。2007年1月底,湖北省信用联社完成了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构建了农信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架构,建立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了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其作法得到了银监会的充分肯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20.
《西南金融》2008,(3):F0003
截至2007年底,营业网点11个,其中信用分社10个、营业部1个。2007年,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按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产权组织模式,规范了一级法人工作;实现了县农村信用社SC6000综合业务门柜系统成功上线并正常运行:按银监部门“准确分类,提足拨备,资本充足率达标要求”在2006年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基础上,2007年又对非信贷资产进行了五级分类,为全面真实揭示县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状况,强化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