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大打击企业逃废债的力度,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企业逃废债行为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如何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发挥维护金融债权作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主抓手作用,近期,我们对安庆市逃废债情况较严重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力求挖掘出逃废债的深层原因和直接诱因,分析金融债权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企业逃废债是金融资产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既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又扰乱市场秩序,助长破坏市场信用关系的恶劣风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在上级行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两年多来,经过多家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石家庄辖区维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辖区经各级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确认的445户逃废债企业已有422户与债权行重新签订了认债协议,占比94.8%,逃废债金额26.4亿元,现已落实24亿元,占比91%,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辖内顶风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得到有效制止,银企双方重道德、守信用的良好风气已初步形成,石家庄辖区维权工作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环境不佳。社会民众对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不够,且雅安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信用关系淡薄,总体信用环境不容乐观。从金融情况看:一是逃废债情况严重。全市逃废债企业共91户,逃废债笔数102笔,金额17726万元。二是企业欠息收回难。截止2004年11月末,全市欠息企业892户,欠息1615笔,余额共计10.87亿元。全市被起诉企业146户,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一)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严峻形势 企业逃废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企业逃废债务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金融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据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据×行广西区分行的调查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该行开户的国有(非国有)企业改制72户,其中逃废债64户,已纠正逃废债落实债权17户,未纠正47户.  相似文献   

5.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必衰,国家无信则危,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不佳,部分地区、企业逃废债行为相当泛滥,已严重影响了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社会信用秩序的混乱,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风险,影响了经济正常运行。因此,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已迫在眉睫。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企业转制过程中,银行债权被大量逃废的主要原因有: 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弱化和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是导致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根源所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宽容"政策,客观上滋长了企业的逃废债之风;银行收贷缺乏有力手段,使逃债者有机可乘;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司法部门无法严格执法,为企业逃废债提供了法制"漏洞".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难点,即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和“宽容”政策;企业改制不规范,社会信用意识谈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金融债权管理,治理企业逃废债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查方伟 《新金融》2004,(3):25-27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是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了市场信用破坏,扰乱了经济秩序,危及银行资产安全,增大了金融风险。引起逃废债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包括政策措施、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等),使得逃废债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债权银行的利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有效遏制逃废债现象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不少企业因机制僵化经营不善,在市场的浪潮中陷入困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结果被市场淘汰,对于这类企业笔者认为这是市场法则的必然结果,是银行不良资产的自然损失,不应视为企业逃废债。但是,真正的逃废债企业一般也具有经困难的特征。因此,在借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金融部门如何正确区分企业逃债与否,如何准确识别和确认企业的逃废债行为,就成为银行债权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防范与纠正逃废债的前提,笔者认为,银行在认定企业逃废债时一定要不实清楚,根充分,尽量避免随意性。其本原则应当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标准,有理有据地认定企业逃废金融债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信用秩序,造成社会信用的缺失,而且严重损害了债权人--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债权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与逃废债的博弈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立法及配套制度,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导致金融维权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和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企业逃废债务行为的屡禁不止和恶性蔓延,不仅无法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危及金融资产安全,而且扰乱市场秩序,助长破坏市场信用关系的恶劣风气,导致出现重大金融风险,使金融机构出现惧贷倾向,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运行.因此,必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整治社会信用环境,才能有效维护金融债权.  相似文献   

12.
<正>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信用秩序,造成社会信用的缺失,而且严重损害了债权人——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债权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与逃废债的博弈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立法及配套制度,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导致金融维权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3.
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是指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的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目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尤以逃废国有商业银行债务为多.据人民银行总行统计公布,至2000年底,在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过银行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笔者认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产生、扩展与蔓延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法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用环境的治理力度不大,影响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程。一是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近年来,企业借改制之机行逃废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后,原企业(国有)向金融机构(国有)借款融资受到限制,银企关系趋于紧张,地方政府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推波助澜,使社会信用关系进一步恶化。据统计,2002年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供给有力支持了地震灾区农房重建,确保了农房重建顺利推进。在金融机构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维护债权不可置信的情况下,农户担保基金制度安排可能为普通农户逃废债提供了有力激励,灾区信用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并在借款农户与金融机构动态博弈过程中逐渐演变出以"别人不还,我就不还"为表征的隐性契约,体现了制度的内生性质。解决的思路在于不断提升制度的自我实施机制和第三方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良昌 《金融纵横》2004,(12):29-30
一、当前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现状及其危害 (一)目前企业逃废债的现状企业逃废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金融稳健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了金融资产的安全而且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损害了市场信用。当前企业逃废债的主要方式有三类:一是利用破产方式逃废债。二是利用企业改制的方式逃废债。三是利用欺诈手段逃废债。  相似文献   

17.
一、现存问题 1.企业的信用缺乏,制约了客户经理制的发展.由于不少企业缺乏信用,大量的企业逃废债行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巨大损失,不良贷款的比例居高不下,资产风险困扰着金融机构,银行对贷款越来越谨慎,有些甚至出现"惧贷"、"惜贷"现象,这给推行客户经理制带来很大的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8.
信用卡本质上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小额消费信贷工具,无需设定担保。但由于目前我国存在社会征信体系不够完善、征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信用卡授信额度也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发卡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便引入保证担保方式,以第三人的信用作为担保标的,在持卡人丧失还款能力或逃废债时,银行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债权,以保障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日前,嘉鱼人行成功地运用组织机构 IC 卡,为"嘉鱼嘉禾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开立了基本存款帐户,标志着该行 IC 卡在支付结算和帐户管理系统中成功运行。为了有效地配合有关部门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防止金融机构间不正当的竞争,遏制企业逃废债行为,该行不断加大支付结算管理力度,强化管理职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心构建支付  相似文献   

20.
曾瑞安 《武汉金融》2001,(10):48-50
企业逃废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市场信用,危及到金融资产的安全。金融部门在制止企业逃废债,加强金融债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不明显,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逃债的普遍现象。因此,需要拓宽金融债权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