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加入WTO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要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战略上全方位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改造国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制度创新,优化国有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宗寒 《上海改革》1994,(10):16-18
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当然也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权及各项权能的关系问题。能不能以西方产权理论来指导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它的丹析问题的方法,但不能全盘作为我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体经济》2005,(5):47-4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最近指出,决不能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解为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也不能理解为中央“进”、地方“退”。  相似文献   

4.
一、按国家战略和混合经济模式原则制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规划和政策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布局过宽的状况,是党的十五大已经确定的方针,各方面对此亦已形成共识。没有很好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家层次,国有经济“进”的领域及模式尚不十分明确,国有经济可以“退”及“退”的条件、政策为何亦未完全解决。十五大至今,不少省市制定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设想,“退”的情况亦有不少,但由于国家层次的规划、政策一直未系统出台,有关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5.
平等竞争论国企进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以来,有关国有经济应该“有所为”,即“进”的行业和领域有哪些,“有所不为”,即“退”的行业和领域有哪些,是理论界十分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有一些观点提出,一般性竞争行业是国有经济可以“不为”的领域,国有企业应该从中退出。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下称 决定),再次强调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具体指出了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力的四个行业和领域,使十五大提出的原则落实到了具体行业。然而,“决定”并没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改革的着眼点是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而不是单个的国有企业。这就要求我们从长远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所有的国有企业放在国有经济系统中,将国有经济放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实现国有经济的多层定位。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实现国有经济的总体定位。建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存互补,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7.
一、按国家战略和混合经济模式原则制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规划和政策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布局过宽的状况,是党的十五大已经确定的方针,各方面对此亦已形成共识。没有很好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家层次,国有经济“进”的领域及模式尚不十分明确,国有经济可以“退”及退的条件、政策为何亦未完全解决。十五大至今,不少省市制定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设想,“退”的情况亦有不少,但由于国家层次的规划、政策一直未系统出台,有关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以至出现一些混乱、使人迷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红军 《改革》2021,(1):74-91
现有对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导向可以归纳为功能导向、效率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这些方法逻辑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贡献性,但尚不能有效刻画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完整“画像”。这里对已有的五个基本导向进行了细化,将能力导向作为补充,并针对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识别、行业领域决策和实现方式设计三个纵向逻辑构面,分别构建了适应性的方法逻辑耦合,形成了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整合性方法论。针对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六大核心问题,即“量”“质”问题、“国”“民”问题、“进”“退”问题、“内”“外”问题、“央”“地”问题、“产”“融”问题,可以从整合性方法论中选择适宜的方法逻辑组合予以回答。整合性方法论在现实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树立全局思维、生态思维、动态思维、问题思维和场域思维。  相似文献   

9.
《发展》1996,(10)
国有经济并非社会主义特有,“市场失败”的存在为国有经济提供了理由。各国对国有经济通常是直接经营或实施各种管制。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已从直接参与生产转变为更多地间接指导管理。科学的管理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符合国情的分类标准之上。日前,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国有经济应分类管理》报告,根据我国国有经济情况提出如下几种国  相似文献   

10.
一,对国有经济运行的基本估计 伴随着中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竣的考验。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尚存,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又未完全建立起来,致使国有经济的运行至今未能摆脱“放、乱、紧、死”的“怪圈”。诚然,中国经济自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银行全面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要使改革效益最佳化,避免金融风险,应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渐进式改革”,加快对银行行政监管向法律监管转变的进程,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国有资本功能在国有、民营两部门中的差异,讨论"双循环"战略下如何有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竞争中性框架的建立.研究表明:国有资本在理论上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率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但经验证据显示其经济效率偏低,且在国有和民营部门有较大差异.在国有部门中,国有资本的经济效率显...  相似文献   

13.
尹德先 《特区经济》2009,(5):120-122
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经历了30年的历程,本文在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以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为例,探讨做强、做大、做久国企集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唐剑  贾秀兰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105-112
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竞争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SPM(规模-方式-主体)的角度将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分为三个时期,按制度变迁的历程对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进而验证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指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曲折中得到持续增强,当前在制度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下,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已步入攻坚阶段,尤其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以及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已进入到严重的制度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寻规律,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制度的持续、稳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大力推进以中央国有企业为主的大规模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其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这一轮的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中,应注意把握“重组”与“分离”相结合、注重“重组”的定位、加强国资改革重组规范、加快完善体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推动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将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论运用到政治问题的分析之中,是公共选择理论第一著作。该书强调对决策规则选取的重要性,一致同意规则被视为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决策规则,但为了防止决策成本过高,在现实中往往会偏离这一理想规则。该书作者布坎南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还首创了立宪经济学,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根据《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以及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应该在监督机制的完善、市场力量的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国资委在国有资产运行中监管功能定位准确,有利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和国有资产营运效率的提高,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把握在国资退出过程中管国资的重新布局,在混合经济中管改革推进,在授权经营中管保值增值,在法治中管制度建设,在服务中管队伍建设等5种类型监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本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本流失问题是我国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中一个令人很头痛的问题,至于每年流失的国有资本到底有多少并无可靠的数据。但是近几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国有资本正在流失,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很有必要对国有资本相关利益主体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现阶段分行业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这与先前文献所得到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完全相反,对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及改革成就提供了证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行业加总的国有企业实证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分解,并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故而政策上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激励,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0.
1993年 7月 1日 ,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使原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产生了根本性的改革 ,也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也暴露出种种局限性和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