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关于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背景 (一)债务重组定义债务重组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里强调的是一个实质的让步,债务重组让步的实质决定了债务重组的分录处理中必然会存在债权人确认“营业外收入一债务重组利得”和债权人确认“营业外支出一债务重组损失”。  相似文献   

2.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的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表明,不论何种债务重组形式,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债权人同意债务人延期偿还债务,但延期后债务人仍然按照原债务账面价值偿还债务,也属于债务重组。但是,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正常条件转换为股权、债务人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债务人改组,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等,不属于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3.
一、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1债务人的会计与税法处理。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由于债务重组是基于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重组后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再支付,这部分差额在实际上应属于“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按照现行所得税法的规定,应作为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牛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第8条规定;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本准则第7条的规定处理。第7条规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6.
齐青桦 《经济师》2002,(3):188-189
从总体上来说 ,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比修订前的准则更为科学。但文章认为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账面价值的概念使用、债权人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 ,以及在将来应付金额大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情况下 ,债务人的账务处理规定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文章对新准则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丽娜  牟辉 《经济论坛》2006,(16):137-13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对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通过与旧准则以及国际准则的对比,本文对新准则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新准则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一)总体变化新准则改变现行“将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关于债务重组的定义,新准则的规定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发生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必须是债务人处于持续经营状态。这是区分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的主要标准。②必须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只有债务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或因资金调度不灵而又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才有债务重组的必要。③必须是债权人作出了让步。  相似文献   

9.
债务重组,也被叫做债务重整,指的就是在出现财务困难的条件下,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议商讨,互相做出让步,对原定的债务偿还机制进行修整,从而解决债务人的财政困难.但是债务重组的进行,会对会计的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即将针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进行简要的论述,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得出在企业单位在财务工作中的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对债务债权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有时资金周转不灵,以致无力按期偿还应付的债务。发生这种情况,作为债权人有两种解决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法律程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相互协商,债权人作出适当让步,使债务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度过暂时的难关,重新继续经营下去。这样不仅债务企业不必破产清算,而且可在嗣后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偿债能力,债权人的损失也可降低到最小程度。由此可见,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债权人与债…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①以资产清偿债务;②将债务转为资本;③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①和②两种方式;④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2号一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具体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现状和特点,对上市公司重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对债务债权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邓巧飞 《经济论坛》2008,(5):138-14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企业间因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解决债务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债权人损失,帮助债务人渡过资金短缺的难关,实现债权、债务两方的双赢,出现了经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债务人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债权人对债务人做出债务让步,让债务人渡过暂时难关,轻装上阵,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抵债,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计税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税。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比较,存在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和损益确认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的性质为时间性差异。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差异时,应区别重组债权是否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债务重组含义的理解。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了让步的事项"。在重新修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企业债务的重组衔接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债务重组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以现金清偿债务的,支付的现金小于应付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也就是说债务重组所得应列入“资本公积”科目。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第11章第102条指出:“负债评估的重点在于检验核实各项负债在评估目的实现后的实际债务人、负债额”。在实际评估业务操作中,对负债评估,基本上是按照审计准则和方法对企业负债进行审计核实,以审计核实后的企业实际负债为评估值。但是企业负债的账面值与其公允价值是两个不同的价值概念,正如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