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反欺诈工作的基本情况,研究解决反欺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反欺诈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笔者对30家省级保险公司及其所属下级公司的反欺诈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反欺诈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按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断完善反欺诈内控与组织管理水平,反欺诈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管控能力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银行卡欺诈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业界关注。如何制定反欺诈策略是目前反欺诈部门的主管面临的一项特殊挑战。  相似文献   

3.
保险信息化进程中的反欺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欺诈的本质是一种恶意的、不诚信的行为,是保险公司实现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风险。尽管保险欺诈不能完全杜绝,但通过适当的手段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开发保险反欺诈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保险欺诈的识别、评估,通过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辅助反欺诈管理部门进行侦测、反制保险欺诈,是进行保险反欺诈管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资讯     
《新理财》2007,(12)
SAS全面提升汇丰银行反欺诈系统近日,赛仕(SAS)公司发布了SAS反欺诈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SAS公司的企业智能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实时防范银行卡欺诈的系统。其设计初衷是处理全球范围内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所以SAS公司认为此系统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欺诈防范系统。汇丰银行使用SAS公司的反欺诈管理系统,提升了欺诈侦测能力,降低了欺诈的比率,提高了欺诈案件的处理效率,其客户的每一笔银行卡交易都受到了反欺诈系统的保护。去年整个金融行业由于欺诈造成的损失为48.4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上海保险》2021,(3):16-18
近年来,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不断丰富反欺诈工作合作体系,积极创新反欺诈手段,有力地推进了反欺诈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地维护了保险行业和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运用大数据助力反欺诈工作(一)行业协会与保险公司积极行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反欺诈中心(以下简称"反欺诈中心")根据上海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运用大数据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欧美保险反欺诈机制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西南金融》2007,(11):50-51
欧洲和美国的保险反欺诈机制各具特色,都在保险反欺诈工作中发挥了独特功效。通过对欧洲和美国保险反欺诈机制的介绍,了解欧美各自在反欺诈方面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情况,对于我国保险反欺诈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欺诈是一个日益严重的世界性的问题.由于受到降低成本和确保最大投资回报的巨大压力,如何制定反欺诈策略是当今反欺诈部门的主管面临的一项特殊挑战.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成本—收益理论,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欺诈问题进行研究,比较该制度中各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构成,分析各影响因子对欺诈与反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欺诈与反欺诈行为受行为成本、行为收益大小的制约,且有其相应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反欺诈对策。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欺诈后续处置是指银行针对外部欺诈所采取的事件分析与追踪、风险防控与化解等系列处理措施,是反欺诈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从面上打击、震慑欺诈犯罪的有效手段。因此,各级管理者都应重视并持续强化此项工作。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反欺诈后续处置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欺诈是发卡机构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2001年美国VISA卡的欺诈损失为4亿美元,美国万事达卡的欺诈损失为3亿美元。2002年美国信用卡行业的欺诈总损失为8亿美元,英国信用卡行业的欺诈总损失为4.25亿英镑(约7.5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美国信用卡行业的欺诈总损失仍然高达7亿~8亿美元。许多欺诈是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行为。智能性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发卡机构反欺诈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是利用信用卡当前交易信息和历史交易行为模式对比来预测当前交易为欺诈的概率的模型,为智能性反交易欺诈授权策略(Intelligent Anti-…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前给银行业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风险之一,外部欺诈风险的涵盖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据国外研究机构统计,欺诈风险每年导致银行损失金额高达735亿美元,国内银行每年欺诈风险损失金额也达上百亿元。为了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欺诈风险形势,工商银行不断探索建立新型风险管控体系,自2008年起,陆续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业务领域开展反欺诈系统建设,并于2016年启动企业级反欺诈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信息共享、技术共用、欺诈共防、步调共同”的企业级反欺诈管理平台,实现覆盖全集团、全产品、全渠道的欺诈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助力构建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的集团反欺诈工作体系,维护客户资金安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反欺诈一般条款10b-5的演进历史揭示,基于法院和国会的高度尊重,美国证监会推动了对10b-5的解释和发展,影响范围涉及绝大多数10b-5责任要素。特别是在反内幕交易领域,从归责理论到责任要素,证监会主导了有关法制的演进。结论是,证监会对于反欺诈一般条款、反欺诈法乃至整个证券法的解释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证券欺诈是发生在资本市场中与证券发行和交易有关的欺诈性行为,是一种侵权法意义上的欺诈。反欺诈制度建设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实陈述、内幕交易、欺诈客户和操纵价格四种类型的证券欺诈在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润或非法避免损失的动机,在客观上造成了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使得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在体系上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要求对证券欺诈的禁止必须通过刑事、民事和行政多种调整手段加以规范和禁止。因此,设计证券欺诈禁止制度的出发点在于为市场提供一个经济和效率的司法救济模式,以促进市场的公正和稳定。本文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证券法规及其成功经验,通过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反欺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体系,对构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反欺诈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制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金融电子化发展形势下金融交易欺诈带来的全新挑战,近年来工商银行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为目标,凭借大数据技术,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全面升级了金融交易反欺诈体系。本文以工商银行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完善金融交易反欺诈体系为例,介绍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交易反欺诈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台湾保险业反欺诈工作情况、保险业资金运用政策与现状、金融业综合经营与金控公司的发展、保险行业组织的发展与作用等重要问题的考察,借鉴台湾保险业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应建立两岸保险反欺诈合作机制,在大陆逐步建立行业性保险犯罪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在反保险欺诈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反保险欺诈国际交流,稳步推进费率市...  相似文献   

16.
保险欺诈防范方法之一:关键指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美国反保险欺诈联盟估计,每年仅美国的车险欺诈就有800亿美元之巨,平均每个美国公民326.47美元。车险、工伤险和健康险被并列为三个最容易遭受欺诈的险种,按照业内多数人经验估计,我国车险赔付至少有三分之一与欺诈有关,另外健康险中的欺诈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保险欺诈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毒瘤。从本期开始,本刊设立反欺诈专栏,对国际上成熟的保险欺诈防范方法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保险欺诈问题日益严峻。保险欺诈的复杂性决定了反欺诈工作单凭保险人孤军奋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多方积极配合,构筑由保险人、保险行业、政府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的保险欺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8.
保险欺诈心理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险业发展历程中,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保险欺诈的广度和深度已严重影响保险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险反欺诈工作以养老金防冒领为起点,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201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了由社保中心牵头,养老保险司、医疗保险司、基金监督司和信息中心组成的社会保险反欺诈小组,并印发了《关于建立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要情专报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快速高效的情报信息报送渠道和工作机制。4个月后,社会保险的反欺诈工作再次迎来"新举措":部社保中心与公安部经侦局签订《关于联合开展社会保险反欺诈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保险反欺诈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欺诈是指欺诈人或机构团体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手段于保险产业中获取不诚实或不法的利益。防治保险欺诈是国际性的难题,台湾保险犯罪防治工作起步早,独具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台湾保险欺诈犯罪防治工作主要特点是:风险识别的广泛运用;灵活有序的组织框架;信息引导侦查的犯罪情报系统;反应迅速的案件报告制度;融合力量的一体化行动。我国大陆地区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共同打击保险犯罪框架;建立保险犯罪专业数据库尽快实现信息共享;成立保险犯罪防治专业组织;逐步建立保险反欺诈情报系统;加强保险反欺诈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