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错误”不能犯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期待,有对未来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我在北大的时候就犯了第一个错误:我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长得太难看了,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断定到最后,我变得非常郁闷,  相似文献   

2.
差不多九年前.我偶然从《财富》杂志看到一句话,“企业为什么失败”。下边写到.“首席执行官总是为企业失败寻找借口.但是根源就在他们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篇文章又做了详细的分析.犯的是什么错误呢,就是因为你曾经或许是成功的,但是成功的思维定势迷住了你的双眼.对外界的变化不再当一回事.对内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二章检讨做企业做人糊涂,企业就做不明白。做人缺乏真诚,企业就弥漫伪善之气。做人做成投机分子,企业就成了投机战车。人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人可以错误一时,但不可贻误一生。如果你执掌企业帅印依然错招频出,葬送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我曾认真拜读过国内外多部有关企业反思和企业批判的经典之作。他们大多爱从宏观着手、大处着墨。我更愿从小处着眼,以自我批判的决心,剖析自己,也剖析“百龙”,为反思和批判提供更多感性和共性的参考。“百龙”是一个由我亲手缔造的神话。它因神话而兴盛一时,也因神话差点破…  相似文献   

4.
没有什么神奇的语言可以描述购买者多变的心态。但是如果你了解整个的购买过程,这将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经常问我,“怎样能卖更多的东西?”其实,他们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就像你问,“我怎样能让别人嫁给我?”在这两个故事里,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你的条件,比如你的商品质量,你的自身  相似文献   

5.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锚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孩,当小孩犯了错误,做家长的总会耐心指出小孩错在哪里。教育他(她),甚至会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目的是让其懂得是非,让其记得自己所犯过的错误,以后不再重犯。但无论怎样,家长都是充满爱心的。如果一个小孩在这种有效的环境中成长,他(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枚古币     
刘燕 《乡镇论坛》2014,(7):45-45
那天.阳老师上课时,无意中看到学生狗娃的手中攥着一枚古币.尽管瞧得不是特别清楚,但他一眼就看出那是件价值不菲的好东西。整整一节课。阳老师的目光都没有离开过狗娃,吓得狗娃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阳老师不知是如何上完那节课的.他感觉那是平生最漫长的一节课。  相似文献   

8.
忠诚如金     
明华是某公司的销售部主管,精明强干,业务上是一把好手,毕业后短短两年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也令同事刮目相看。然而,两个月后,明华却又悄悄地离开了公司,让人不免疑窦丛生。后来,明华找到了他的好友万山,他对万山说:“知道我为什么离开吗?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公司待我也不薄,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失去了作为一名员工最重要的东西。虽然公司没有追究我的责任,也没有公开我的事情,算是对我的宽容。但我真的很后悔,你千万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值啊!”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有时候你是不是会心存不满?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我在大学里也有过这种心理。比如,我的同学有部长的儿子、大学教授的女儿,而我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发现我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都比我多。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展战略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滋宜 《中外管理》2001,(11):30-31
顾客导向全面压倒技术导向 企业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卖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市场上假如有什么东西.你也去卖什么东西,就成了竞争,就受到市场局限。所以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大家在有限的市场上竞争.结果整个经济都垮下去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从六岁时就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女人,上帝犯了个错误,把我生成个男人,可我知道我是女人。 19岁那年公派到美国学现代舞,后来又在欧洲生活了一段时间,并不是那儿的思想改变或促使我作出选择,而是那里的现代技术,使我知道多年来的幻想可以实现,美梦可以成真了! 生就一个男儿身,女儿心,义无反顾想做个女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两年前的一天,她改正了上帝的错误。这种大胆反传统举动,让这个社会有点不  相似文献   

12.
“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点燃一支烟,悠闲地陷在沙发里,沈浩波如此形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我可以什么都管,也可以什么都不管。”作为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沈浩波说现在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资源”,“谁要我为他打仗我就为他往前冲,但他们需要跟我预约。”沈浩波说的“他们”是磨铁公司的同事,虽然沈觉得自己很适合看选题,但他已三年不看了。不过这个老总倒是经常帮编辑联系名家、作者,维护、整合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锡壶王     
高博达 《英才》2008,(12):117-117
人一般都有视觉疲劳,什么东西老看老看,就会觉得“看饱了”、“看够了”。但我对自己收藏的锡壶从来没有视觉疲劳。有时候我去收藏室里拿东西,太太见我半天不出来,不用找,就知道我一定是又在那儿看上了。我经常能对着一把锡壶静静地看上两三个小时,哪怕面对的是已经到我手里十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一些企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卖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市场上假如有什么东西,你也去卖什么东西,就构成了竞争,就会受到市场局限。所以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大家在有限的市场上竞争,结果整个经济都垮下去了。因此,企业应寻求缺乏甚至还没有竞争者的市场,这是市场的空档,要想法钻进去,做到这点才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此称之为顾客导向。什么叫顾客导向?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一)谁是我们的顾客?就是能锁定他们,包括知道这个顾客群是女性或是男性,而且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二)顾客的真正需…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科技》2010,(35):46-47
做企业不怕年头长,怕的是未老先衰。每年都有人不厌其烦地来介绍世界500强,翻开中国的管理杂志,大都是成功企业的报道。其实,在中国经济还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做得好的企业其实是挺没意思的,基本上,他们唯一做好的就是没有犯什么愚蠢的错误。至于媒体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那是市场运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辛坤  古月 《人力资源》2004,(9):66-67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上级主管经济对以下事情感到烦恼:需要进行过细的管理并深入到每一个具体事务中去,时间不够用;员工们对他们的工作缺乏了解,工作显得不够积极主动;员工们对谁应该做什么和谁应该对什么负责有异议;员工们给经理提供的重要信息太少;问题发现太晚以致无法阻止它扩大;员工们重复犯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蔡强 《企业文化》2010,(4):62-62
在浙江温州一带,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浙江人的创业冲动非常强,大家都想当老板,要做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甘于做相互的配角。所以在温州做得好的加工业,都是整个县来做的,形成一个集群效应,实现了加工业里头最重要的规模效应。浙商的成功,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8.
晓庄 《中外管理》2007,(4):116-117
日本人用很简单的公式形容典型的美国行销计划:准备好了吗?瞄准!发射! 然而,我到底在卖什么?我怎样才能创造对此种产品的需求?我要卖给谁? 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销售可以只是卖给别人所需求的东西,而推销则是让客户知道自己够资格享用这种产品,你可以推销实际价值不高但却能代表身份地位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意识到如何避免犯错常常是投资取得成功的重要一步.重复地犯一个或数个常犯的错误的投资者最终发现最大的敌人正是他们自己.尤为可怕的是,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错误都有可能对整体的投资回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最近,负责管理全球最负盛名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的美国CFA协会向他们全球近10万名会员征集他们亲眼目睹的个人投资者最常犯的错误.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他们总结出十二条.  相似文献   

20.
这世界上什么地方是我们真正的家?小时候回家,是回爸爸妈妈的家。去念了书,做了事,就有了自己的宿舍。我们每天回一个家,逢年过节回另一个家。两个家都是家。再过些年,我们有了恋人,有时候不住在自己的家里,住进了恋人的家。下班,我们糊涂了,不知该回自己的宿舍,还是去恋人那儿。宿舍里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却好孤独,不像家。想想远处的父母,那里不孤独,应该像家,却又不如恋人的那扇小门,那么吸引我们。然后,两个人把东西凑在一块儿,创造了共有的天地,创造了共有的娃娃,世上再也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这个家。我们可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