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王义 《全国商情》2007,(2):52-53
2006年是我国《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并实施后的第一年,两部法规的出台对维护正当直销活动、打击非法传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直销模式提供了法律保障,使直销业在法律上享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标志着政府对直销从此开始进入法制监管的时代。对于直销员来讲,他们也有了判断直销企业、选择直销企业的依据和标准,有了识别正当和不正当、合法与非法的武器。对消费者而言,两《条例》的出台更是切实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此外,两部法规的颁布结束了中国直销业长期鱼龙混杂的局面,使行业良性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也标志着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柳林子 《大众商务》2005,(1S):44-44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颁布了中国传销业第一部法规——《直销管理办法》后,许多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其中最引人注目要数以下几家企业: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43号国务院令,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其中《禁止传销条例》生效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样,备受直销业界和中国保险行业共同关注的《直销管理条例》终于尘埃落定。在直销业界,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保险行业来说,直销法规的出台,同样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4.
《全国商情》2007,(12):118-119
自《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的直销开始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直销企业一方面要适应目前直销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希望利用直销模式的创新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然要求直销企业在营销模式上要有所突破。那么,如何突破直销现有模式呢?这是整个直销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颁布了中国传销业第一部法规——《直销管理办法》后,许多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其中最引人注目要数以下几家企业: 全球多层次直销的老大哥——安利公司安利在中国,是率先取得合法经营权利的,并起着整个行业的标尺性作用。应该说,安利公司在国内以其优质的日用品切入市场,然后据其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 引入了大量的海外华人直销精英,非常稳健的取得了不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到2009年对中国直销行业来说,是一个“规则形成”的阶段,不论外资企业期望沿用国际惯性,或是内资企业力求平等对待,商务部都采取了谨慎稳健的把关原则。虽然这样的法规和管理模式未必能令直销行业满意,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规则。在商务部、工商局、公安系统的配套下,直销行业的管理似乎形成了“有牌违规,无牌违法”的市场运作机制。遵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叶军 《全国商情》2007,(2):30-31
直销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的物超所值及其包含的附加价值,对于直销企业如何提升产品本质价值的问题,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共享。 直销行业两个《条例》的颁布,使中国数以千计的直销企业走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时代,也为中国直销企业长达17年的不合法划上了一个句号。在直销企业的审核上,国家除了对企业资金实力有所要求外,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由此可见产品在直销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金士力佳友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直销企业,在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我建议立法以后的直销,应该回归到产品上来,走真正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路子。在这一点上,直销企业要承担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颖 《企业家天地》2005,(10):26-28
《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后的第一个丁作日,内资直销企业的代表——天狮集团和外资直销企业的代表——安利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大企业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按照法规调整经营、怎样早日拿到牌照;而对于小企业来讲,问题就一个——如何生存。  相似文献   

9.
常远山 《全国商情》2010,(10):77-78
正逢中国直销行业两部《条例》颁发实施五周年之际,10月16号哈药直销和三生联手的消息,无疑又是给业界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哈药直销作为上市国企公司,能够顺应时局调整战略,与成长中的三生达成战略合作,注定将成为业界企业联姻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0.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颁布实施前,很多人都以为我国对直销的立法会让中国直销业进入“井喷”时代。从《条例》的颁布实施、直销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到服务网点的核准.有人又认为这给中国的直销业泼了冷水,打击了行业的信心2007年是中国直销业的多事之秋,一些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曾先后被一些地方职能部门查处。  相似文献   

11.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12.
刘胜 《企业家天地》2005,(10):44-45
直销立法并非迫于承诺 自我国加入WTO开始,所有与直销行业能够沾上边的组织和个人,几乎都是掰着手指头倒记时过日子,这种对中国第一部直销法规的翘首期盼程度,可以说是在任何国家都是很罕见的,因为中国将成为直销行业的最后一座金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相似文献   

13.
胡开俊 《全国商情》2009,(11):78-79
笔者在四川省工商局直销监管处工作期间,经常接到基层执法单位和一些直销员关于直销员超出核准的直销区域开展直销活动如何定性处理的咨询电话。针对这一点,其实《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市场上为什么还有这样的疑问呢?  相似文献   

14.
《直销管理条例》颁布以来,中国直销业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新形势下,直销企业以及直销专营店如何转型?如何调整?直销法规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又带来了哪些转变? 一些直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有法律身份的店主,比个人身份的直销员更有底气,也更让消费者放心”。  相似文献   

15.
《全国商情》2007,(5):96-96
“直销企业家公众形象调查”是由《分销时代》杂志、中国直销专业网(www.cdsp.com.cn)联合主办的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调查。本调查旨在了解直销企.业家在普通民众中的形象和认知度。调查问卷将刊登在中国直销专业网首两和《分销时代》杂志2007年5、6月刊上,  相似文献   

16.
就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直销公司的问题,笔者想了又想,相对于企业的品牌、实力、运作经验、管理团队、产品等因素,我的回答还须从《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中寻找答案。笔者理想中的直销企业,首先应当有直销经营许可证,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更是决定企业能否长期经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刘颖 《全国商情》2010,(9):56-57
2010年,中国直销行业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时间,直销立法也迎来了5周年纪念年。5年来,在两个《条例》的指引下,中国直销行业不断规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驶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时期,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逐步将规范自律提上了重要日程。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企业。  相似文献   

18.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9.
龙赞 《全国商情》2010,(12):1-1
2005年11月1日,我国的《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实施,同年12月1日,《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由此,拉开了中国直销法制化的序幕。掐指一算,整整五年过去了。站在这个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五周年的时间端口,中国直销产业的参与者不可能没有诸多感悟和感想。  相似文献   

20.
王义 《全国商情》2007,(5):30-31
2005年,中国的《直销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它意味着直销作为一种新的分销方式得到了法律的确认。2006年,国家开始逐步向企业颁发直销经营许可证,它标志着直销终于进入法制化新时局。在变化和机遇中,直销行业所有经销商都面对着新一轮的课题:在直销法制时代来临之时,如何应对将来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