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补偿巨灾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证券化可以将巨灾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从而为巨灾风险筹集到更多的风险资本.本文对目前国际上各种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种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朱元盛  陈蕊 《商》2013,(12):156-156,155
巨灾风险通常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灾害或灾难,它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常见的巨灾有地震、洪水和雪灾等。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以及5月雪上加霜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在承受着巨大损失的同时,我们又重新审视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巨灾风险作为一种特殊风险虽然不符合大数定律,它的风险管理手段除了传统的再保险,还可以通过保险证券化对风险进行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巨灾风险的定义及它的特点,介绍了巨灾风险管理手段的两个主要手段为再保险和风险证券化,对两种风险管理手段进行比较;然后介绍了巨灾证券化的一些产品,以及巨灾期权的定价理论;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开展保险证券化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巨灾事件不断发生,传统保险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巨灾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其中巨灾风险证券化是国际保险市场上金融创新的重要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出发,研究和探索我国推进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指出我国在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分阶段推进巨灾风险证券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巨灾风险证券化进行研究,该文首先对巨灾风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介绍了在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实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基础。最后对于如何在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以作为巨灾风险证券化过程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因为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以巨灾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对此,我国可以借鉴采用国外资本市场的一项金融创新举措——巨灾风险证券化。以此来应对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该文先是介绍了巨灾风险以及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相关定义,进而分析了我国在实施巨灾风险证券化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巨灾风险证券化对于我国巨灾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现状,对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巨灾债券是最常见的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本文对巨灾债券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我国开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提出了适应我国巨灾债券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巨灾风险证券化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和保险方式,是金融与保险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不仅可以扩大保险业的巨灾承保能力,而且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目前的巨灾保险制度,指出我国应利用资本市场的巨大资金来提高铁路工程巨灾风险管理水平,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证券化战略,在比较分析了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特征后,提出了在铁路工程中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债券模式,最后对巨灾风险证券化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2015,(14)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以风险为标的,利用证券化技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转移巨灾保险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传统巨灾债券的特征,并以其为基础提出一种保险系统内部证券化的途径来分散巨灾风险的新型金融工具。本文研究了其发行主体和设计思路并运用债券定价公式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其价格和发行规模。最后本文论述了其对我国保险市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巨灾债券是最常见的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本文对巨灾债券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我国开展巨灾绩券的可行性,提出了适应我国巨灾债券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寿险证券化是指寿险公司通过发行以标的业务现金流为支撑的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与将巨灾峰值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产险证券化不同,寿险证券化主要是作为融资方法。寿险证券化一般可归结为三大类:(1)内含价值证券化可将无形资产转换成货币,减小资金压力,扩大承保能力;(2)责任准备金证券化可以减轻准备金压力,并满足监管准备金要求;(3)极端死亡率或长寿风险证券化可将极端死亡风险或长寿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国,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灾前融资体系,灾难一旦发生,灾区只能依靠政府救济和国内外捐款,所以这样脆弱而又不稳定的灾难融资状况亟需改善。即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结合商业保险市场经济效率上的优势,建立以强制的政策性巨灾保险为主体,并以政府再保险为后盾、商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为再分出机制的灾前风险融资体系。采取以居民住宅保险为主险,将地震、洪涝、干旱、暴风雨、暴风雪、传染病、野外火灾等其他频发的高破坏性风险作为附加险的综合性险种,政府从政策上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的巨灾的保险保费制定差别化的补贴规定。  相似文献   

13.
李小雨 《北方经贸》2009,(2):129-130
自然灾害来自于自然环境,是必然发生的。巨大的自然灾害有其发生频率低但损失大的特点。对巨灾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降低巨灾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就要积极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要参与,建立巨灾保险资金,建立巨灾风险债券,让难以承保的风险变为可保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至今尚未建立巨灾风险化解体系。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保险企业和资本市场等各个角度研究对我国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并指出了我国实施巨灾保险证券化的难点,提出了我国发展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来自于自然环境,是必然发生的.巨大的自然灾害有其发生频率低但损失大的特点.对巨灾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降低巨灾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就要积极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要参与,建立巨灾保险资金,建立巨灾风险债券,让难以承保的风险变为可保风险.  相似文献   

16.
曹前进 《北方经贸》2007,(11):89-92
作为世界上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灾害损失补偿制度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笔者以中国的灾害损失补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保险和政府在转移灾害风险方面的局限性,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转移灾害风险的现实基础,并从供给、需求和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巨灾风险债券SPV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玲  左斐 《商业时代》2007,(30):76-78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特殊目的机构)是巨灾风险债券运作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力量。本文从我国当前的市场条件出发,借鉴资产证券化相关研究成果,并考虑到巨灾风险债券的特殊性,对SPV的法律组织形式、设立主体和风险隔离措施等巨灾风险债券运作中的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巨灾保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巨大灾难,我们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来防范巨灾风险,本文从巨灾风险的不满足可保风险的理想条件,巨灾保险产品的设计可能性,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重点论述了从巨灾保险这种风险管理措施。我们要结合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和政府建立切实适合我们国家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口与财富的不断集中,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损失越来越严重。要对巨灾提供完全的保险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它的费率过于高昂,投保人难以承受,保险人也认为巨灾引起的损失过大,超过了其风险承受能力而拒绝足额承保。所以很多巨灾都是采取部分投保。但一次巨灾发生后计算出的未保损失可能以数百亿美元计。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保险业开始发展非传统型的风险转移产品来承保这类巨灾财产风险。  相似文献   

20.
所谓巨灾风险,是指可能造成巨额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目前,国际保险界对于巨灾风险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各国大多从损失金额、死亡人数、损失波及范围、发生频率、周期长短等方面,根据本国国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巨灾风险做出不同的定义和划分。例如,美国保险服务局(Insurance Service Office,ISO)根据1998年的价格水平将巨灾风险定义为"导致直接财产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并影响到大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