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土地管理面临着两个“十分突出”,一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低效利用土地十分突出。这后一个十分突出正好可以为前一个十分突出提供解决的空间,其途径就是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城市化、工业建设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土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约工业用地是减少矛盾的方向之一,电解铝厂运用改进设计,精大细算,达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并举几个工程为例。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在无锡召开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会议强调:节约集约用地,是按照中央要求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4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趋紧,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5.
今后一个时期,是南汇工业化、城市化步入新阶段、达到新水平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土地后备资源尤为短缺。优化经济结构和集约增长、高效增长的发展要求将更加迫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解难题保发展”,缓解南汇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同时又指出:“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量土地资源分布在农村地区,土地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基本问题,处理好节约和集约用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体——农民问题。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指出:“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国家设立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时时刻刻记住: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要把节约用地放在心上。国土部门每年在这个日子都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节约用地,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三次圈地热和房地产热导致4000多万农民失去土地的事实,就是很好的说明。追其原因,还是人们尤其是领导和开发商还没有树立节约用地意识。当市长们在搞政绩工程的时候,当开发商看到盈利机会的时候,当领导准备招商大办开发区的时候,当领导下达土地出让金指标的时候,囤积土地、大片圈占土地的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发展是波动中持续增长的。在持续增长过程中,随着人口增加必然导致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导致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导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这些变化是经济发展使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并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国外经验,认为启动节约集约行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人均G N P的临界值是5000美元左右(约人民币三万多元),并进一步针对中国的情况,提出应该采用由东部到西部梯度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实行差别化节约集约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是针对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现状、房地产开发过热的经济环境、切实保护耕地以及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最新导向,明显有助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调控用地矛盾。鉴于此,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该《通知》中涉及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进行了解读,以期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执行以及市场主体更好地理解和遵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岛地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以舟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海岛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其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必然也具有其特殊性;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探讨在海岛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土地短缺的矛盾,并为海岛地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督察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的维护国有土地收益效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每省每年约能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为1604亿元;土地专项督察效果尚不明显,但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具有正向效应。(2)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2008和2009年分别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710.14亿元和2202.82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7%和13%;两年合计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2912.96亿元,约占期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11%。(3)土地例行督察的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要显著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效果,这可能与两项督察的业务目标和特点不同有关。研究结论: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今后应继续强化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开展针对违规减免和欠征土地出让收入问题的专项督察,以进一步维护国有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分析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提出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着重阐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新视角.提出单位产值占地率与单位用地产出率同等重要的观点,以及评价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一般方法,最后全面系统地论述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变化对耕地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人口数量增加需要占用更多耕地;二是人口城镇化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对江苏省的人口与耕地面积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由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耕地占用的趋势在不断地减缓,并提出人口城镇化有利于节约保护耕地,是缓解人地矛盾关系的有效途径;进而对人口城镇化有利于保护耕地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从有关调查数据、用地增长结构和人均用地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广东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重点地类,并提出实现节约集用地的相应对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情况分析法。研究结果: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重点是城镇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中的各类园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空心村和废弃宅基地。研究结论:从区位优势和再利用的选择上,较可行的城镇闲置地的盘活和低效用地的改造,以及加强对园区的控制和管理;从量上看,节约集约空间最大的农村居民点,但现行体制和政策下,短期内有效压缩的空间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当今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优化用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述,提出了.挂钩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为积极稳妥的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对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缩小城乡差距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载文情况分析土地科学研究热点变化轨迹,并进一步探究土地政策与土地学术研究互动发展的关系。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学和主题热度计算。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研究是《中国土地科学》期刊持续关注的核心话题,且随政策变化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仍处在中高位平稳发展;(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随着国家级政策的颁布在2009年后成为热点,之后保持在中位发展水平;(3)土地资产相关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逐渐淡出学术关注;(4)土地整治相关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受到高度关注,2010年后开始进入高位发展阶段。研究结论:《中国土地科学》未来关注重点应为耕地资源有效保护与高质量管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价及监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其市场体系建立、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发展等。同时,《中国土地科学》未来应坚持行业特色,继续做好土地政策与学术研究的桥梁,为政策的科学化制定提供学术支持,为学术研究转化为政策支持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评价,全面摸清大连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掌握各县(市、区)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差异,为协调土地利用与人口、经济发展步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从区域层次上和时空尺度上研究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成因及其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差异的实质是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在生态环境质量的刚性约束下,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实行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现低占地经济增长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解字开始,从中国的文化历史总结土地节约与集约内涵,并与从国外引进的所谓传统概念进行比对。节约用地是不同用途间的一种比较概念,是一种用途土地相对其他用途土地的节省或少用;集约用地则是同一用途内的土地利用强度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各种投入(资本、技术、管理等)的增加提高承载、强度或产出的一种土地合理利用方式。最后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土地整理、“三旧改造”、建设用地上山等实践判断上,指导人们更好地从事节约集约用地活动。  相似文献   

20.
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研究目的:总结分析中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关键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通过降低建设用地消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主要属于经济领域讨论的问题;(2)中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潜力测算三大部分;(3)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都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工作,定量评价方法是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主,指标体系设置将因评价目的、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其间用地的承载功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