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安徽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总结城镇化的经验得失,可为新时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同时,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研究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对2010—2020年中部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河南、江西在研究期间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山西则属于新型农业经营滞后型,湖南、湖北和安徽省基本处于同步发展阶段,且随着时间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为例,通过建立“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整分析方法,对“三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化”两两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发生了脱节,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滞后4年才出现,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支撑作用不明显,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各地市2015年新型城镇化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型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南部城市高于北部城市,东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人口城镇化,特别是人口市民化发展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本积累,需要金融支持。在梳理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辽宁地区经济大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着力分析和论述了辽宁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期对促进辽宁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1992~2013年安徽省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平滑转化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安徽省经济发展两大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安徽工业化与城镇化螺旋上升,并通过模型找到了机制转化的门槛值。提出安徽省应加快工业化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并逐渐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河南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三化"协调发展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均衡发展。对河南而言,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具有引领作用。新型城镇化引领可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深入思考农民权益保障和小城镇规划发展布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的空间特征,文章利用Matlab与Arc GIS软件,结合河南省传统农业地区县域金融发展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县域金融发展影响的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县域金融发展地域间差距愈发明显,呈逐步扩大趋势;传统农业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地理依赖特征,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城镇化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城乡金融排斥的影响,边缘地区的城镇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且抑制农村金融发展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金融支持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开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开发银行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支持城镇化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城镇化发展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完善城镇化建设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  相似文献   

11.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与发展,同时它结合商业性金融,引入了市场机制,结合政府与市场来弥补制度的缺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开发性金融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推动了国家城镇化建设基础领域中融资困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通过研究安徽省棚户区改造项目,来分析开发性金融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已经从宏观层面上指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现阶段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已成为重要的城镇化发展途径.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城镇化与电子商务相互促进.阐述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如何带动经济发展,助推城镇化,对更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强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在支持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辽宁省铁岭市属于传统农业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金融机构如何针对地区特点支持城镇化建设值得思考。笔者就铁岭市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传统农业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蕴含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县城和重点镇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芜湖市辖内各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参考指标,探讨金融支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0-2018年安徽省相关数据,以城乡居民收入多元化为基本前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就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居民收入结构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城镇化的关联度略高于城镇,但不同类型收入的关联性有所不同,安徽省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来源的影响为: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影响为: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财产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相比,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化的关联度为:农村略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城镇化的关联度呈现城镇高于农村,城镇化与城乡收入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甘肃作为典型的重工业省份,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比较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将对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农业现代化的金融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被认为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真实性及其对农民的影响存在着争议.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包括农业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提高农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化的影响均不明显,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联性很低.建议在户籍改革、社保系统改革等方面作出努力,将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好,提高农村的城镇化速度,提升经济的工业化水平,将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相统一,相互促进,让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也惠及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建设必然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民生保障等诸多领域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这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出了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贾康  刘薇 《中国财政》2013,(10):24-25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和潜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家层面的现代化战略定位和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