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海西制造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尝试从企业需求和高校培养的角度出发,找出现有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符合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研究得出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技能实践、社会实践模式、综合素质培养上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项目驱动式校企合作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迅速发展,但却出现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显然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人才培养现状,系统探讨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产学研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微 《当代经济》2018,(6):48-49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在迅速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的发展,因此,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校企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让我国电子商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并对此阐述了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魏章友  胡开炽 《时代经贸》2011,(24):243-243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产业,它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造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脱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以其教学多元化、技能多样化的特色,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旨在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式,有利于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贯通,培养出新时代的电子商务人才。通过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概念及价值的分析,进而探讨“岗课赛证融通”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以学生主体需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提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供给数量严重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岗位人才流动频繁,因此我们在了解行业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与创新,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情况和河北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阐述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做法,提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在现代科技进步下快速发展。相对于城市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现状,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建设相对较弱,存在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冷链运输系统建设,优化物流配送点建设,加强信息化设备建设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政府、企业、高校等参与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等措施,来吸引专业化人才,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目标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践教学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对各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推动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而专科院校的电子商务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电子商务领域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21,(1)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速,文章从岗位人才需求、需求层次、学历、技能、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分析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并对人才供应和需求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培养目标、人才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完善课程体系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从而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品质,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BtoC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和医药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提供模式借鉴;方法:通过分析BtoC医药电子商务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探讨基于"三位一体"BtoC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构建方案;结果与结论:构建"三位一体"Bt oC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有效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降低综合成本,但需要解决医药企业信息化、平台认证监管和使用推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论述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与趋势入手,在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并借鉴美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的可选模式,并指出我国当前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急需解决认识、人才和制度环境3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实训教学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积累实训教学资源、优化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课程途径,对校企合作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组织与实施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可选模式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论述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与趋势入手,在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并借鉴美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的可选模式,并指出我国当前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急需解决认识、人才和制度环境3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海婺  田佳琪 《经济师》2023,(6):113-114+117
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深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跨境电商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而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在整个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也出台相应政策助推着我国跨境进出口贸易及电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的走向一个高速发展轨道,在面向跨境电子商务下物流服务模式的选择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随着市场趋势的选择成为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主体。通过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不断剖析,进行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优化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面临着种种困境,包括征税对象的认定问题、纳税主体的判断问题、税收管辖权的界定问题和税收征管体制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法规,加快税收电子化进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网络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步伐.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本科专业建设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山东经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并在课程体系整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陆影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221-223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全国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也日趋增多,但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合理,培养的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需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十分必要,应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应加强对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配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和实践性教学,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师资水平,适应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8.
蔡荃  胡保亮 《经济论坛》2005,(24):25-27
一、引言 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据世界贸易组织估计,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商业贸易总额的10%左右。据调查,我国200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088亿元,2002年达到1809亿元,比2001年增长66.2%;另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我国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投人比上年增长1.2倍,被调查的企业有41%已不同程度地开展电子商务,有40%的企业通过第三方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见,电子商务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范围、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代表商务模式发展新方向等特性,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鉴于这一重大现实,我们在对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其他地区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出入。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遵循系统化原则,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培养有别于高职院校和计算机专业的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4)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对此,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