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力资本积累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已经深深扎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时代如期而至,更是对人力资本的积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愈加需要人力资本提供重要支撑。以往研究与实践证明,人力资本积累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毋庸置疑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增强人力资本积累力度,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是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贫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如此。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陕西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贫困县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在引入人均物质资本水平相近县经济增长比较分析后发现,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县域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进而提出大力发展贫困县域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2000—2009)所拥有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的2000—2009年国家各个区域的发展数据(省、直辖市、自治区),基于非参数方法,研究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位于沿海的或者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高经济效率的富裕地区推动;技术变革和人力资本积累分别是中国富裕和贫穷区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且富裕地区的增长比贫穷地区更依赖技术变革,而贫穷地区则需要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追赶富裕地区,但是,这种收敛不足以扭转日益扩大的由技术变革造成的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中国人才资本、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等要素与经济增长的不同相关程度,从理论和实证上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区域人力资本差异西方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纳入到了经济增长模型当中,认为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内生了技术进步,而知识的外溢性或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保证了技术进步,使经济范围的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使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舒尔茨也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而且人力资本较快地增长对于收入均等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改善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实力直接取决于区域拥有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对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模型和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调整,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城镇化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作用效果. 研究发现,城镇化将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带来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和人力资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这一途径,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就理论框架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取决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看,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规模增大的动力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印度与中国都拥有丰富的待转移的劳动力,中国改革以后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而印度则主要依赖于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发展模式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严重制约着印度经济的长期增长。从需求方面看,没有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人们就会继续陷于贫困,消费和投资水平的低下阻碍着总需求的提高。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都难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有效的刺激。产业的扩散效应在国内难以实现,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也不可能得到缓解。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在短期内,印度经济想超越中国经济总量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城乡贫困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而相对贫困日益凸显的局面。本文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着重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对中国城乡贫困发生机制进行了理论解读。  相似文献   

9.
就理论框架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取决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看,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规模增大的动力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印度与中国都拥有丰富的待转移的劳动力,中国改革以后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而印度则主要依赖于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发展模式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严重制约着印度经济的长期增长.从需求方面看,没有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人们就会继续陷于贫困,消费和投资水平的低下阻碍着总需求的提高.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都难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有效的刺激.产业的扩散效应在国内难以实现,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也不可能得到缓解.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在短期内,印度经济想超越中国经济总量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和自然资源的耗竭性对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现有研究的重要缺陷,在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和扩展的基础上,纳入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条件,构建了一个以资源开发和输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并讨论了人力资本外流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在考虑资源型区域"二元"产业结构特征的框架下,讨论了资源型区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外流会降低社会计划者增强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资源型区域发生资源诅咒效应的风险,但是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并非必然,足够大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是资源诅咒被有效规避的充分条件;人力资本外流对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弹性所反映的教育投资倾向的大小,是其正向激励效应是否居于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考虑资源可耗竭的情形下,较大的边际效用弹性和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是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合成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将该指数划分为5个景气状态预警区间,运用先行合成指数预测模型、判别分析、预警信号灯系统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预警问题进行研究,规范了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预警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China has seen explosive growth in the sales of electric bikes since 1998. The boom was triggered by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efforts to restrict motorcycles in city centers. However, many Chinese cities have started to extend the restriction to electric bikes. Whether China's electric bike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is highly uncertain. The experience of China's electric bike boom suggests that limiting the fossil-fueled alternatives could be an effective policy tool in foster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failure of Taiwan's electric scooter policy, on the other hand, indicates that subsidies alone may not be a sufficient launching strategy. The policy approach of limiting the alternatives deserves serious consideration if policymakers wish to foster electric vehicles.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some policy choices posed by the prospective Australian resources boom,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investment boom and the export boom and between the adjustment and the non-adjustment options. With adjustment both booms are likely to lead to real appreciation, raising the ‘Dutch disease’ issues. Non-adjustment means accumulat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by preventing both nominal appreciation and inflation. It is discussed whether protection by tariffs or quotas should be lowered or raised because of the export boom. An Appendix analyzes the monetary policy implications of both the floating rate (adjustment) and the fixed rate (non-adjustment) cases.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摆脱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显得紧迫而重要。本文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统一的必要性,并针对西部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与农村。在农村,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节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农村,必须以科学认识节约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为前提,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以节约优先,把农村生产、建设、消费领域的节约工作放在首位,实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汪菲 《技术经济》2006,25(6):54-57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商也进入了我国的零售市场,外资零售业在经营理念、技术手段、经营规模、商品价格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对我国本土零售业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本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本土零售业应采取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adjustments of a small, open economy faced with the certain prospect of a future export (resources) boom. It is shown how the adjustment occurs in three phases. First, the initial expectation generates an immediate (discrete) appreciation of the exchange rate. Secondly, prior to the export boom, the exchange rate continues to appreciate gradually, while a dissimulation of bond holdings by domestic residents occurs, After the boom, the exchange rate gradually appreciates further while the balance of trade moves into surplus and domestic residents begin to accumulate bond holdings. These adjustments are rejected in the movement of the relative price of traded to non-traded good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or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domestic indust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我们通过对经济体制、营销理念、营销模式以及人才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基本营销对策。即通过对内部员工的营销,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实施差异化的经营策略等,从而产生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失衡下的消费需求异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洋  邓翔 《经济问题》2008,(10):13-1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之后,中国的消费需求呈单边大幅下滑的趋势,与消费需求萎靡相反的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现代消费理论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具有正向关系,而中国的总消费表现出相悖的“异变”特征。通过在消费函数中引入收入分配变量,获得的拟合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失衡的程度每提高1%将导致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44%。导致“异变”的深层次动因在于收入分配倾斜对各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终促使总消费需求的“异变”。  相似文献   

20.
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流通服务业FDI溢出途径入手,研究了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FDI溢出效应通过示范、竞争、产业关联和人力资源流动四个途径对我国流通服务业的自主创新产生影响。而本土流通企业通过企业的社会网络,利用自身的吸收能力消化外资企业的溢出成果并实现再创新。本文认为,要有效利用FDI溢出效应,提高本土流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改良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出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需要流通企业更新观念、引进人才、提高自身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