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探寻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挖掘促进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力点,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内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发现:①企业层面的企业规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组织间层面的知识协同性、知识转移能力、信息沟通渠道及合作紧密度,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区域层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②区位因素、数据类型分别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政府经费资助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借用生物数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研发资源配置竞争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关系。结果表明:1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受到不同模式最大创新收益及模式间竞争强度的影响;2一种研发模式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另一种研发模式,以绝对优势胜出,需具备初期创新收益高的优势;3有限研发资源约束下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替代互补关系并不稳定,开放式研发资源系统有利于二者互补关系的稳定;4竞争强度降低可促使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经过动态转换后保持互补关系,但创新收益会随着竞争强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徐红迎 《大陆桥视野》2023,(3):57-59+62
连云港自贸片区建设所形成的地区产业集聚需要大量的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投入,这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本研究认为驻地高等院校在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定位存在不清晰,驻地高校与自贸区建设联动的软硬件建设不匹配,校企对接程度不高,以及高校内部产教融合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基于上述结论,研究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推进校企在专业设置上的深度合作;(2)实现校企之间“产学研”深度融合;(3)推进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4)政府多维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出发,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建设的几点设想:加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参与产学研工程建设,建立高教创新体系;扶持私立等学校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发展网络化远距离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针对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制定、出台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逐渐消除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与体制因素,搭建全国性的信息交流与技术转让网络平台,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风险投资机制与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而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勇于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选择合适的能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前介入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建立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柔性利益分配机制,妥善解决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产学研各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因、现状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政策,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合作各方由于出发点不同,参与动机也各不相同,企业偏重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分担、应对技术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偏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最后,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法规体系;激励企业创新,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财政与金融支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研发作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以往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治理视角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关键成功因素模型。通过对171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项目技术负责人因素、行政管理者因素、项目团队因素和企业治理环境因素对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成功的影响,有利于高层管理者抓住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管理重点,加强对其管控和监督,从而提高研发项目绩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产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仍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呈现名义高端化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研发强度差距不大,而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差距显著;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而基础研究支撑力量相对较弱。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技术创新制约因素表现在: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有待优化、政产学研协作分工机制有待完善、人力资本供给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建议加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改善科技创新效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交易转化;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强人力资源供给保障;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新世纪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国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以仿制药品生产为主,制约国内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药企业是美国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创新主体,政府扶持、健全的融资渠道、成熟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及相对完善的评审体系促进美国新药的研发创新。欧洲各国制定"创新药物计划(IMI)"并改革国家新药审批制度,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促进新药研究与开发。与欧美各国不同,日本政府在医药产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通过积极引导和强制扶持的干预措施来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及新药的研发,且特别重视促进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采用专利申请数量和知识宽度分别衡量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文章发现2000~2017年间,研发人员分布重心逐渐向企业倾斜,显著推动了总体创新数量的增加。不过另一方面,研发人员分布向企业倾斜,并没有对创新质量产生显著积极效应。进一步考察机理后,文章发现政策获取动机诱导低水平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足是影响创新质量提升的两个重要制约因素。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决策者一方面应进一步明确企业部门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鼓励企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完善和优化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企业积极投入创新;另一方面要更加明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学术部门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保障学术部门在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大科技项目等领域的科研人力投入,并加强与企业部门的交流,促进学术部门研究成果向企业转移,从而带动创新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政策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研发机构向企业以单位授权金方式转让技术、政府向企业和研发机构分别提供创新产品补贴和创新投入补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并将其与无政府补贴情形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有利于提升创新投入、产量、企业利润、研发机构利润和社会福利,这为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创新和制定补贴标准提供了理论参考。还分析了边际生产成本、技术溢出系数、创新系数和单位授权金对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德国联邦政府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政策措施.各类企业已成为德国研发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研发创新投入的主要力量.围绕德国联邦政府支持企业私营部门研发创新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相关政策开展了综合研究,并对其主要内容和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借用生物数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研发资源配置竞争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受到不同模式最大创新收益及模式间竞争强度的影响;②一种研发模式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另一种研发模式,以绝对优势胜出,需具备初期创新收益高的优势;③有限研发资源约束下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替代互补关系并不稳定,开放式研发资源系统有利于二者互补关系的稳定;④竞争强度降低可促使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经过动态转换后保持互补关系,但创新收益会随着竞争强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我省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河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但河北省某些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部分经营者对技术创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是典型的短视行为。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于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早日建成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USPTO的中国专利数据,从产业共性技术的特征识别与测度视角,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专利的技术价值与外部溢出效应,但其对企业专利技术基础性及关联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整体促进作用不明显;产学研合作更能促进大规模企业在自身知识和技术储备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而对小规模企业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效应则不显著;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的视角,针对国家对产学研投入不均衡的现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产学研合作效果和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大于企业自身技术储备对企业收入的影响;企业销售额与产学研合作时间的关联度最大,与企业向科研单位的技术资金投入的关联度次之,而与企业自身专利申请数的关联度最小。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并存,但互补性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论证。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研发活动互动关系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从能力互补观和吸收能力观的视角构建了企业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研发等关键构念之间的模型关系图,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知识、两类研发活动的相互协同和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等研究命题。通过广东科达机电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了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之间的互动、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研发效率,促进其创新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化。科达机电的案例研究深化了对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追赶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