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曼 《当代经济》2016,(27):41-43
基于评价的视角研究关中旅游经济,对其旅游市场、收入、产业等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旨在对关中旅游经济发展做出客观性评价,进而促进关中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推动关中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闫文教 《经济改革》2014,(6):F0003-F0003
和康庄先生认识,是朋友的介绍。一见面,道也似曾相识:高人魁伟,四方长脸,标准的关中汉子。只是头发留得长了一些,与一般的关中汉子不同。是个艺术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增长与发展——“关中经验”及其启示宋立一、战略转变:从乡镇企业到多种经营关中地区是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直到80年代初期,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种植业尤以粮食种植业...  相似文献   

4.
杨佳宁 《经济师》2011,(9):213-214
文章在阐述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宗教文化产业圈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本区宗教文化产业资源进行了分析,探索出了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宗教文化产业圈的具体方案:根据宗教文化景点的不同宗教派别和不同发展等级,发挥各级景点间的联动作用,构建佛、道、伊斯兰三大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产业圈。最后总结出了保障关中—天水经济区宗教文化产业圈顺利构建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小荣 《新经济》2013,(23):24-24
关中地区中小企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关中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关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等。  相似文献   

6.
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这是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促进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此前召开的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传来消息:陕西省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上已形成了协调、同步.较快发展的局面.2009年将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板块,促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陆桥视野》2013,(5):33-35
秦岭水资源基本情况 秦岭是我国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水资源量222亿m^2,约占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陕西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量侣2亿m^2,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和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m^2,约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是关中城市群用水的重要来源,是西安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其水文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供水水源的水质与水量,影响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每个关中居民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优势,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资源禀赋优势。陕西宝鸡文化资源丰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能带动关中—天水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北地理环境和地城文化:古老的文化,多元的文化,开放的文化,陕北文化的多元性是不同类型的文化整合的结果;人口流动迁徙和屯垦是形成陕北文化兼收并蓄特点的重要原因.由于历史文化的客观条件,关中的庙会尤有代表性;民俗传说较少幻想性故事,现实主义风格浓郁:民间工艺美术有西府(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东府(面花、拴马桩之乡)和户县(农民画)三个中心点.  相似文献   

10.
一关中长期作为大一统国家的京畿所在 ,曾是传统农业文明的典型与核心地区 ,而水利恰是秦灭六国的阶梯、汉唐雄风的底蕴、农业文明的命脉。然而当政治中心不在、经济重心南移之后 ,文化水平的横向比较亦黯然失色。关中这种人文区位优势的变化亦与自然环境的变迁相随 ,秦汉之时原野水草茂密、溪河水量充沛 ,隋唐两代平原湖沼众多、长安园林优美 ,而晚近以来 ,山原渐失翠绿 ,溪湖断流干涸 ,陂塘渠堰堙废 ,洪涝旱魃肆虐……数千年的环境变迁令人扼腕叹息。撇开关中 ,何以谱写秦汉隋唐的强盛与统一 ?舍弃水利 ,怎能洞察富强昌盛的奥秘 ?离开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并阐述了建设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观点,分析了关中城市群建设的可行性,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段丹彤  李锦 《经济师》2023,(9):130-131+134
城市韧性能力评估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城市系统的韧性状态,并识别出提高韧性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生态、经济、制度和社会多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多源数据的支持下,对关中城市群中各城市2016—2020年的韧性能力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变化。旨在为提高关中城市群韧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耦合所形成的集群式供应链是解决目前困扰特色农业产业附加值提升问题的有效模式。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集群式供应链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探讨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策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经济科学》1989,(2):10-17
一、对“重点发展关中”战略方针的几点认识1·1 “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的战略方针,是一个切合陕西实际情况、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的战略方针。1·2 关中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所赋予的条件,在建国后,实际上是作为陕西省的重点发展地区。“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在陕西,其中23项就在关中。经过长期的努力,关中已经成为陕西经济的重心。1987年纺织工业的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95.5%,机械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机械工业产值94.5%。属于基础产业的煤炭工业,四大生产基地均在关中,年生产能力占全省原煤生产能力79%。电力工业的六大电厂,也均集中于关中,1987年的发电量占全省86%。新兴产业的电子工业,关中的产值  相似文献   

15.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非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的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项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结合陕南、陕北、关中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色,提出促进科技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袁纯清 《经济改革》2009,(10):13-13
国务院批准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是陕西和西安的一个历史性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也是一种历史的复兴。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借助国家这一重要战略规划机遇,孕育和发展了华夏历史文明的地区,争相将本地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作为文化强省、强市的重要抓手,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区的路径和措施等.如,关中地区争取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大关中的战略定位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2013年初,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得到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山西省将该省定位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及"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探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合作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秦沣 《经济改革》2009,(7):12-15
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到来之际,国家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又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经济区规划。“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规划》赋予关中一天水经济开发区的额使命,借此东风,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带再次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李雅静  杨文选 《经济师》2007,(1):282-282,284
面对国际国内区域化竞争的现实,陕西应借鉴国内外发展城市群的经验,立足于关中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科技优势,致力打造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文章从分析关中城市群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科研技术、工业基础以及城市布局着手,论证了构建关中城市群的可行性,并提出发展关中城市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陕西移民入迁与土客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同治、光绪年间,陕西境内战争旷日持久,灾荒频繁发生。同治元年(1862年),原爆发于云南的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余部分批进入陕南,太平天国军在扶王陈得才的统率下,也由湖北攻入商州辖区,两支队伍在陕南汇合,壮大了该地区的反清力量,并曾数次突入关中地区。同年,关中回民起义爆发,回民与清军、当地团练之间长期血战,与汉民之间亦仇杀剧烈,战火从关中进而蔓延至陕北。后来,回民起义者还与入陕的西捻军配合,转战于关中、陕北各地。战争之外,陕西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尤以光绪年间的几次旱灾最具代表。人祸天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