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惩罚,那么法律的权威和社会公众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将被打破。因此,在刑法中增设恶意欠薪罪,对规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公共秩序和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振宇 《时代经贸》2013,(13):131-132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的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内,这一立法规定的实现,对我国法律规定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不足与缺陷,对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也是十分有利的,是法律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然而,在本法启用的实践中,修正案八增设的危险驾驶罪仍存在些许不足,危险驾驶罪的设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醉酒驾车的行为起到了预防效果。但是由于各地各机关对酒驾的量刑与认定没有经验,从而出现了差异,本文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醉驾入刑”后,危险驾驶罪的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浅谈。醉驾入刑”后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3.
金振宇 《时代经贸》2013,(14):131-132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的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内,这一立法规定的实现,对我国法律规定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的不足与缺陷,对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法规的准确适用也是十分有利的,是法律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然而,在本法启用的实践中,修正案八增设的危险驾驶罪仍存在些许不足,危险驾驶罪的设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醉酒驾车的行为起到了预防效果。但是由于各地各机关对酒驾的量刑与认定没有经验,从而出现了差异,本文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醉驾入刑”后,危险驾驶罪的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浅谈。醉驾入刑”后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4.
涉外定牌加工行为违反了中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之规定,在中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应当认定为侵权,否则将会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的规定冲突,影响中国现行的司法秩序。而且,从长远利益看,中国应当继续奉行严格的商标专用权保护主义原则,制裁这些恶意的规避法律的行为,维护世界正常的竞争秩序,挽回商标权人潜在的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资本市场常常看到对垃圾股暴炒极度的投机现象,透过对此现象的本质分析,找到了此现象的原因:制度的缺陷与监管漏洞;壳资源需求与银行债务保全需要;监管层对股民"父爱"般的"人道"误区;庄家的恶意操纵股价的行为;垃圾公司所处当地政府的荫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与民工被恶意欠薪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由于短期雇佣契约中的民工权益与雇主所追求的目标有冲突,导致雇佣契约的自我实施和相互实施失效,有必要政府作为第三者加入契约的实施,从法律、监察和组建工会三个方面进行强制实施。  相似文献   

7.
张一夫 《时代经贸》2016,(17):24-24
对于职业打假人这种现象,我想我们零售经营者应该冷静面对。零售企业只要不遭到恶意诬陷,就应该寻求法律渠道去解决纠纷,听从法律的判定和处理。换句话说,法治社会,即便遭遇恶意敲诈和诬陷,也得沿循法律渠道,不可自行其是,造成被动。如若冲动,只能说明企业心虚,正好落入那些"打假是虚、敲诈是实"不法之徒的圈套。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3,(13):16-19
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这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完善后,首次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认定进行细化,比如环境污染致30人以上中毒将追刑责。  相似文献   

9.
薄晓波 《环境经济》2013,(10):52-55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将原《刑法》第338条"重大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与罪名变化相伴的是更为重要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变化。现《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似文献   

10.
巢敏 《时代经贸》2013,(2):46-46
实践中,恶意诉讼行为往往在形式上具备合法的外观,很难准确识别,因此,有必要对照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判断。同时,我国目前立法上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定有很大局限性,有必要对恶意诉讼设置更全面、直接、有效的规制制度。  相似文献   

11.
离岸公司自出现以来,既给人类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造成了洗黑钱、逃税、恶意兼并等不良影响。鉴于中国对离岸公司法律的监管体系有较大的缺陷,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拟从中国对离岸公司的法律监管体系的缺陷出发,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与赔偿范围,无论在我国的理论界,还是在我国现今的法律规定之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表现在:一方面,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除了合同法第43条保密义务的规定之外,缔约过失责任只适用于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况。缔约过失责任的具体适用范围表现在我国合同法第42条采用列举与概括的方式做出了规定,即:一是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增设恶意欠薪罪的必要性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伟彬 《时代经贸》2008,6(1):179-180
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惩罚,那么法律的权威和社会公众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将被打破.因此,在刑法中增设恶意欠薪罪,对规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公共秩序和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行为所依据的法律还很不完善,存在众多缺陷和不足 1.商业贿赂主体界定的缺陷 商业贿赂的主体是行贿人与受贿人,1993年公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明确提出“商业贿赂”的概念,虽然对于行贿人作出了规定,但对受贿人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5.
林业行政强制制度是我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依法治林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我国的林业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木材运输管理、植物检疫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等三个领域创设了16项林业行政强制行为。通过对林业行政强制立法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得知,除由规章设定的"通知品种权人缴纳滞纳金"这一行政强制执行方式以外,我国的15项林业行政强制立法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相吻合。《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法》中"有权制止"这一"暧昧的制定法"解释为"暂扣木材",是一种合理的行政解释裁量,应予尊重;而综观《森林法》的全部规定可以发现,森林公安机关可以成为"暂扣木材"这一行政强制措施的适格实施主体,这一发现得到了法律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及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的中国经济,物价问题可谓贯穿全年。从频发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等众多网络新名词的出现、走俏;从国家发改委打击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行为,到中国人民银行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7.
撤销权是债务人从事危害债权人的行为时,债权人可依诉讼程序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撤销权的构成不应以债权是否到期为条件,其对象应该是财产类的法律行为,表现为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结果损害了债权并且导致债务人不能满足债权人的债权。在司法解释中,可考虑纳入债务人为他人提供担保、恶意逃避债务损害债权的行为。对于撤销权的期间,应去掉对债权人知晓的主观推定的规定,只规定债权人知道撤销事由之日和被撤销行为发生之日两种起算点。关于撤销权的行使,某些原则性问题尚未明确,在撤销权诉讼中显得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解决仍然要以现有法律资源为根本途径。而在现有法律规定的解决途径中,最适于解决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就是行政复议。但现行行政复议法所规定的行政复议却不被农民所看好,因为它所具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很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些缺陷是:对行政复议的定性错误,规定复议机关可以成为被告,复议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等。这些缺陷使得复议机关往往因为害怕成为被告而不敢撤销或变更土地征收决定,而作出维持土地征收决定的复议决定。克服这些缺陷的途径有,对现行行政复议法进行修改,或在土地管理法中对行政复议作出特别规定,使得复议机关在作出改变土地征收行为的复议决定,农民向法院起诉时,被告仍然是原决定征收的机关,而不会是复议机关。  相似文献   

19.
王庆  陈霞先 《经济论坛》2005,(19):92-93
去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交议案和提案,提出现行法律规定的800元的个税起征点应该调高。今年,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这引起了全国上下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大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笔者认为,应系统地看待所得税改革的问题,不能仅仅靠提高起征点来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对改革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夏仕平 《当代经济》2016,(18):120-122
对恶意税收筹划行为的法律规制发端于2006年OECD的《首尔宣言》,在2012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进行了强化,并在全球掀起了打击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浪潮,我国也紧随其后采取了相应措施.本文对恶意税收筹划行为的规制背景、识别原则、呈现形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