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结合了管理学的企业理论中的两大研究框架--交易费用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企业的外包行为及其涉及到的合约性质进行了分析.有关的分析把交易费用理论中所独有的专用性的概念,从单一的资产专用性扩展为三种专用性:核心专用性、交易专用性和关系专用性;并研究了这三种专用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外包合约的复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证券设计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家从MM理论发展起来的证券设计理论是目前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他们以现代分析工具如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为手段 ,对企业资本结构在内生性金融合约模型中对合约具体形式与主体行为进行分析 ,并且从完全合约发展到不完全合约分析探讨了证券设计问题。本文对 70年代中期以来的基于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和公司控制权的证券设计理论进行综述并对 90年代以后证券设计理论的新进展做了介绍。最后 ,笔者对证券设计理论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合约理论:综述与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家从MM理论发展起来的金融合约理论是目前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不同,金融合约理论以现代分析工具如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为手段,在内生性金融合约模型中对合约具体形式与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并且从完全合约发展到不完全合约分析探讨了证券设计问题。本文对70年代中期以来的关于信息、激励和控制权方面的金融合约理论进行综述,包括了代理成本模型、非对称信息模型和公司控制权模型。另外,本文对90年代以后金融合约理论的新进展做了介绍。最后,笔者对金融合约理论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现有文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解释"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约选择不同,本文把农业项目的风险分解为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风险和风险态度对"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合约选择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或市场风险为零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和不同农户之间合约的选择取决于双方对风险的态度和农业项目生产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企业治理结构安排和控制权理论前沿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并没有过多涉及控制权问题,主要是委托人针对代理人设计最优激励合约,无形中避开了企业控制权问题。Grossman and Hart(1986)、Hart and Moore(1990)、Hart(1995)基于不完全合约的控制权安排优化问题,给出并界定了企业控制权类型及性质,开始了现代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的先河,指出正是信息不对称和正交易成本决定了合约的不完全性。合约缔约过程不可能在事前完全界定各种或然事件并制定相应对策,因此,企业治理过程中必须赋予某一当事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并指出,合约界定和执行的范围越小,剩余控制权就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失信行为已对就业者的利益及劳动力市场的顺畅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企业信誉度属于企业的私有信息,就业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时对企业信誉度知之甚少,通常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资合约进行判断,因而造成在不对称信息下就业者权益受损的问题。在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认为具有特殊技能的就业者,可以通过一个与工资支付相关的劳动合约同企业进行讨价还价,用以预防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席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公平博弈”概念植入现有委托一代理模型,获得一个考虑了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一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一代理合约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一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研究发现,现有的Holmstrom-Milgrom模型中的最优合约不是帕累托最优的。新模型可以解释企业人性化管理和许多有特色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的形成本文是行为经济学与现有激励理论相结合研究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运用行为经济学原理重建信息经济学基本框架的原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梁松  刁莉 《当代财经》2012,(1):105-112
当合约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分析国际贸易问题时,较多的是关注合约行为宏观层面的影响。合约行为对国际贸易微观层面影响的研究则具有一定新意。当国际贸易发生在共同货币区内的进出口双方之间时,因使用单一货币且运杂费较低,合约行为和国内交易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如果考虑运杂费和其他汇率因素后,会因为向第三方分配剩余以及汇率波动引起出口方对进口方类型评价的变化导致合约的最优质量水平产生变化。运杂费恶化了合约条款而汇率波动的影响则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监管部门与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在无限次博弈中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生产投资收益的大小对于企业策略的影响.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合约激励机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并建立博弈模型以分析企业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与现代企业合约理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不完备合约”理论与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都聚焦于企业要素交换的研究。本论文通过对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合约理论的比较分析 ,发现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已包含了现代企业契约不完备性思想 ,但其研究的视角与层次性不同 ,从而揭示出两大理论在现代企业制度安排中具有的不同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象征互动理论、控制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作为切入点,研究心理契约违背对新生代科技人才偏离行为的影响机理。将新生代科技人才作为问卷调研对象,通过架构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合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主效应得到验证的基础上,犬儒主义对心理契约违背与新生代员工偏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心理资本对上述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契约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最近兴起的金融契约理论突破传统的现金流思路.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企业内部控制权配置机制及时各利益主体行动策略的影响.论文从控制权视角出发,系统回顾了金融契约理论的相关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本文研究将对我国企业融资决策、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杜鹃  陶磊 《经济经纬》2008,(1):157-160
现有文献对专利法中具体权利限制制度的研究,难以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专利法利益平衡原则的作用机制.而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着眼,专利法利益平衡机制可归结为信息公开-权利专有的对价关系.运用法经济学原理进行的分析表明,契约对价通过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两个法律变量的变化协调双方的利益关系.分析结果进一步指出专利契约在实践中面临价值缺失的危险,提出在契约订立过程中引入博弈机制是重构专利契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5.
危机是混沌情境中的吊诡问题,而非稳定情境中的驯服问题。危机常态化、复杂化、联动化,危机情境混沌化,显示了危机管理研究的局限和实践的困惑。本文基于2008-2013年危机管理成败案例,运用多案例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混沌情境下的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型。从理论创新上讲,传统危机管理理论注重工具与方法;混沌情境下的危机管理注重问题认识和情境分析。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有:利益相关者关系结构和冲突诉求,是混沌情境的主要生成要素;识别核心利益相关者是走出混沌情境的突破点;契约建构是组织危机管理成功的关键。从实践创新上讲,本文构建了危机管理的3R模型,并进行了案例验证。本文为混沌情境下的危机管理开创了研究视角,探索了研究框架,开发了管理模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危机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假设,科斯运用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性质作了开创性的分析,界定了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这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循着科斯的分析思路,现代企业理论沿着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纵向一体化、不完全契约与团队理论、代理理论、治理理论两个理论分支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企业的产生及演进虽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但该理论在分析方法、分析内容等方面仍存在有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主流的企业契约或契约连接点理论对解释现代公司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规范性理由,尤其在与股东的关系方面.但契约理论本身并没有具体要求其研究的主体必须是股东还是利益相关者.更有甚者,该理论允许任何处于契约连接点的各方通过相互同意所达成的经济组织方式.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一个简单扩展,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其结论可以缓解我们对这二者之间对立性的认识,并对现实的公司具体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的GHM模型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盟不完全契约治理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剖析创业团队外部社会网络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团队社会网络的衡量指标、变量联系强度及结构空洞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团队外部社会网络联系强度与创新能力负相关,团队外部社会网络结构空洞与创新能力正相关,信任契约在团队外部社会网络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